彭建兵院士:黄土塬沟壑侵蚀扩展机制及固沟保塬的科学依据

百科   2024-12-18 08:02   陕西  

01  摘要

由于人类高强度活动和极端降雨,黄土高原塬区沟壑侵蚀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塬地萎缩速度加快。严重的沟渠侵蚀给当地农业、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显着的负面影响。近几十年来,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黄土塬为目标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沟壑固结与塬地保护(GCTP)的基础研究还很缺乏,尤其是沟壑侵蚀和扩张的机制。水动力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影响下的黄土塬区.此外,对水土灾害的发生机制和不合理GCTP项目的控制因素缺乏深入的认识。目前,地头侵蚀、台地破碎化问题依然严重。基于这一情况,以黄土高原上最大的台地东至塬为例,研究了黄土塬地沟壑侵蚀扩展机制及GCTP工程的科学依据。我们获得了一系列新颖的发现,包括:(1)黄土中垂直节理广泛发育,对台地边缘侵蚀具有控制作用;(2)快速城市化和路网扩张加剧了头顶侵蚀,是东至塬地区严重侵蚀和台地萎缩的主要原因;(3)地表径流不合理排水和地下水位上升是影响GCTP工程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并对这两个因素驱动的工程侵蚀灾害发生的机制和模式进行了解释。GCTP项目提出了滞、蓄、排、固的系统修复思路,其核心是治水,强调水土保持与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相结合。黄土塬区GCTP作为一项系统性修复工程,需要涉及生态、水土保持、地质、工程等多学科、多方法、多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并对这两个因素驱动的工程侵蚀灾害发生的机理和模式进行了解释。GCTP项目提出了滞、蓄、排、固的系统修复思路,以控水为核心,强调水土保持与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相结合。黄土塬区GCTP作为一项系统性修复工程,需要涉及生态、水土保持、地质、工程等多学科、多方法、多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并对这两个因素驱动的工程侵蚀灾害发生的机理和模式进行了解释。GCTP项目提出了滞、蓄、排、固的系统修复思路,以控水为核心,强调水土保持与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相结合。黄土塬区GCTP作为一项系统性修复工程,需要涉及生态、水土保持、地质、工程等多学科、多方法、多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核心是治水,强调水土保持与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相结合。黄土塬区GCTP作为一项系统性修复工程,需要涉及生态、水土保持、地质、工程等多学科、多方法、多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核心是治水,强调水土保持与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相结合。黄土塬区GCTP作为一项系统性修复工程,需要涉及生态、水土保持、地质、工程等多学科、多方法、多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02 黄土垂直节理演化及其对黄土塬边侵蚀的影响

图1 黄土中垂直节理在整个历史沉积过程中的形成、扩展和退化行为模式。据后 Feng et al. (2021a)修改。

图2 黄土台地边缘黄土垂直节理形态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对水土流失和滑坡的影响修改自Feng et al.2021a)。黄土高原不同微地形下黄土垂直节理形态的分布。(a)、(b)地表浅层垂直节理和裂缝网络,(c)、(d)生物活性网络,(e) - (g)多层裂缝和陷坑,(h)、(i)隐伏垂直节理、历史裂缝和水蚀洞,(j) - (n)坡崖、滑坡后壁和主体位置形成的垂直节理、风化节理、崩塌裂缝。

图3 边坡地质构造由10种潜在滑动层和4种控制滑动的构造面组成。

3. 黄土高原沟壑的形成

图4 快速的城市化和道路网络扩张加速了董志塬的侵蚀和退化

图5 黄土塬边沟蚀的发生与发展。

4. 水对侵蚀破坏的影响

图6 水侵前后重塑黄土强度变化

图7 降雨影响下不同护坡处理的回填边坡破坏模式

图8 地下水位上升对回填边坡破坏过程及机理

5 GCTP项目的科学依据和系统整治思路

图9 甘肃省庆阳市一马镇沟头整治及护坡模型

图10  GCTP项目的系统修复思路:截留-贮存-排水-固结,以水控制为中心概念。

6. 结论与展望
在人类活动加剧和暴雨频繁的影响下,包括东直塬在内的黄土塬区正面临着快速破碎和解体的危险。针对这一主要问题,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黄土中ovj的广泛发育是黄土易发生侵蚀、变形、溶解和灾害的主要原因。台地边缘地带(含沟坡)的裂隙和垂直节理在控制侵蚀、沟扩、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中起着重要作用。(2)东治高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萎缩。快速城市化和道路网络扩张导致的冲刷加剧是目前造成东直塬区沟蚀严重和萎缩的主要原因。(3)在塬地地区实施的一些沟槽回填固结工程面临地表水排水不合理、地下水位上升等问题,是影响这些地质工程稳定性的关键因素。(4) GCTP是缓解台地边缘土壤侵蚀的有效方法,但需要采用截留-蓄积-排水-固结的系统思路来减少台地的萎缩和破碎化。
GCTP项目不局限于单项水土保持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它们是结合植被、水土保持措施和地质工程方法的综合修复工程。目前,政府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沟蚀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高原的完整性。然而,对整个黄土高原的塬地退缩状况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此外,在不同的高原地区,人类活动的类型和方式不同。目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沟壑形成和塬地退缩影响的定量研究仍然缺乏。此外,还应进一步研究沟槽回填加固工程的监测、模拟和潜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包括其长期稳定性和极端降雨事件的影响。因此,建议结合塬地萎缩现状和机制,结合GCTP的科学模型,开展基础和工程应用研究,促进黄土高原更科学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地资源保护。

水土保持之点滴
转发和编辑水土保持及其相关的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