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低空,凭什么抢飞?
时事
2024-12-27 10:46
江苏
低空经济,是近年来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专门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随着国家对低空经济的日益重视和低空领域的逐渐开放,以及相关技术的愈发成熟,低空产业的腾飞起势已是箭在弦上。而作为全国产业链最完善、创新思潮极为活跃的苏州,今年以来更是大动作不断,以一连串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拥抱低空经济,这引起了产业界和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在此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近日,嘉宾们济济一堂,参加“苏州逐浪低空经济‘新蓝海’”圆桌思享汇活动。大家各抒己见,总结过往,启迪未来,为进一步推动苏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一
通过“组合拳”一步步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是今年苏州发展低空经济的基本思路。今年以来,苏州坚持“规则先行、场景牵引、市场导向、技术保障、安全第一”的思路,依托扎实的产业和创新根基,锚定千亿级低空经济新高地、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发布系列政策,大力强链补链,拓展应用场景,争创试点示范,汇聚各方力量,全力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顶层设计方面,苏州先后印发《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4-2030年)》《苏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苏州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加快推进低空经济立法,搭建工作推进的四梁八柱。“苏州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决心大、投入高、速度快,即便放眼全国,苏州的力度也是可圈可点的。”苏州市发改委副处长胡丽萍说。在应用场景方面,全方位拓展智慧物流、空中游览、联程接驳等场景,经获批开通的航线已近百条,初步形成了直达上海、无锡、南通等周边城市的“半小时空中通勤圈”。在运营保障方面,苏州编制了《苏州市低空起降设施布局规划》,有序推进各类低空起降点建设,已建成直升机和中大型无人机起降点近百处,为低空飞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启用了苏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打造了苏州低空服务监管平台,为运营企业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高效服务,为监管方提供实时监管平台,以数字化底座保障低空飞行。“低空交通的安全门槛更高,因此市里早在8月8日就成立了苏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主要就是面向企业帮助它们‘飞起来’,而且要飞得安全、飞得高效。”苏州市交通运输局综计处(航空处)副处长李鑫铭表示。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已整合了适飞空域、航路航线和起降点等静态数据,以及苏州全市水网、人口热力分布以及建筑物包络数据等,完成了航路自动划设的风险评估工作。中心还完成飞行活动申报测试598次,涵盖城市物流、医疗应急、市政巡检等多种场景。在试运行过程中,规则库不断得到完善,至今已形成了168条运行规则。起飞前能够对空域资源、飞行计划和飞机状态等进行实时评估,为企业提供放行评估服务。“苏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对我们企业来说有很强的赋能作用。它帮助我们从政策、标准、法规和航线上降低了运营的难度。”星逻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滨说。
“空域的有效监管,各种场景有的放矢的牵引,再加上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苏州的低空经济肯定会更上层楼。”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行业副总监相鑫对此充满信心。
二
根据规划,围绕建设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的目标,苏州正全力培育低空智造、低空服务两大产业集群,建设低空航空器试验检测平台、无人机适航服务平台和低空经济发展创新平台等三大产业支撑平台,力争至2026年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1000家,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积极制定相关标准并抢占行业话语权,对锻造出完善而坚韧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具有着举足轻重、事半功倍的强大作用,所以宜早不宜迟。低空经济产业链绵长而细密,要使飞行器飞得起来、飞得安全、飞得顺畅,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标准作为支持。圆桌观察员了解到,通过前期详细的摸底调研,在整合了企业、科研院所和产研院等多方资源后,苏州市低空经济产业标准化联盟脱颖而出。依托联盟带动,苏州在引导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的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开展标准研制。“我们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组织编制发布了《苏州市低空经济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在全面融入国家和产业的标准布局过程中,争取主导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此外,苏州一面发挥地方标准先行示范作用,立足本地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和特色应用场景推动地方标准的制定,一面又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到国际标准化的制定中。”苏州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管理处副处长李净玮表示。据了解,苏州已聚集了30多家低空经济整机制造相关企业,其中包括航天时代飞鹏、峰飞航空等几家重点企业均参与到了国家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体系的研究中。目前,有18家苏州企业,主导或参与了71项各类标准研制工作。
三
如今,有超过300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扎根苏州,覆盖了从整机到电池、机身材料、摄像头、传感器的全产业链。今年,新签约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900亿元,同时提供总规模超200亿的产业基金,并推出了多样化低空经济金融、保险产品,共同助力低空产业做大做强。“目前苏州的低空经济已经很热了,各项资源要素正纷至沓来。下一阶段,要继续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政府与企业通力协作,将如今还有一些分散的资本进一步聚拢并粘合起来,高效地向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准输送。”苏州空天信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飞说。在本期圆桌思享汇召开前后,政邦智库理事长、凤凰网“政能亮”总编辑高明勇恰好在苏州各地调研低空经济。他认为,苏州在低空经济方面的决策机制和市场反应都特别高效,同时苏州专注于某些领域的垂直深根并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头羊,而产业配套的齐全度更是令人刮目相看。“我印象最深的是苏州政商环境的融洽。很多从事低空经济的企业家告诉我,对于企业,苏州政府真正做到了‘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而在苏州扎根的优质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基本都能顺利对接相关产业政策并利用好政策红利,为自身发展添砖加瓦。”高明勇说。
对此,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苏州高新区(虎丘区)长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天舒深表认同。“不少企业家朋友也向我反映,他们觉得苏州政府、苏州官员非常懂产业,知晓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在哪里。比如说产业启动之时,需要政府扶持和培育,这一阶段政府就要扮演更多角色;等到‘元年’过了、产业起飞了,政府就得更多地退出并转而从事监管和完善制度的工作。”徐天舒指出,不光是如今的低空经济,之前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苏州遵循的也都是类似的、科学的发展与治理路径。“所以这也是我坚信苏州能做大做强低空经济的信心之源。”
在徐天舒看来,尊重规律,一直是苏州能够做大做强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
强大的工业制造和科技创新实力,是苏州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如今面向低空经济,苏州又在前沿赛道上完成了抢跑。从规则先行到产业布局,再到低空应用,苏州低空经济全面开花,注定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