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公共就业服务新潮流——记江西省5+2就业之家建设工作

政务   2024-10-15 10:52   江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3259.9万人次访问,在招企业12.13万家,在招岗位4万个,招聘人数42.82万人,累计意向沟通对接135.65万人次。
不到一年时间,江西省“5+2就业之家”平台就获得如此多的关注,成为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劳动者实现就业的重要平台。
集线上优势  聚线下资源
“今年已经帮助70多人找到工作,有了人社部门背书,大家求职更放心了。”在江西省共青城市甘露镇燕坊村快递服务站里,身穿印有“就业之家”标识蓝马甲的吕燕燕告诉记者,自打服务站成为“5+2就业之家”网点以来,人社部门在这安装了显示大屏幕、小型终端机,开辟了信息发布栏,“抬抬头、动动手,取快递的功夫,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这是江西省建设的众多“5+2就业之家”网点中的一个。自去年11月以来,江西省按照“五统一”要求,在省市县乡村5级和开发区、大中专院校推进“5+2就业之家”标准化建设。这项工作被江西省委常委会列入2024年度工作要点,还被省委党校领导干部培训班列为教学案例。
为保证平台高效率建设,江西省出台了12个配套文件,建立挂点联系制度、专项工作制度、日常信息周报送制度、日常调度和专项调度制度,并形成标准化手册。通过梳理汇编市级12类37件、县(区)级12类38件、街道(乡镇)级10类24件、社区(村)级9类19件、开发区级5类18件、高校级6类13件、技工院校级6类10件纳入事项,让每件事达到“服务有标准、操作有规范、整体有效率”。
在建设“5+2就业之家”中,人员配备是平台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江西省人社部门将“5+2就业之家”建设作为首位工程,创新思路,共招聘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岗位762人、购买服务702人,加上网格员、内部调配人员等,各级各类“5+2就业之家”工作人员总数达15734人。如此果断的人力资源投入,有力保障了平台一年建成、两年用好、三年出彩。
随着各级各类“5+2就业之家”建设的稳健推进,其热度也不断上升。截至8月16日,全省建成并按新模式提供线下线上就业服务的有11718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14家、县级119家、乡镇(街道)级1650家、村(社区)级9644家、开发区105家、大中专院校(含技工院校)184家,线下网点基本建成。
“短时间内我们建成了万家服务网点,形成了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农村‘15公里就业服务网’,构建了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打下扎实基础。”江西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志忠说。
功能挺强大  用得很顺手
就业工作要与时俱进,就要在服务上更新迭代。线上线下“两线服务”的关键,是服务功能具有竞争力,不仅从无到有,还要从有到优。
“通过深入了解劳动者的求职需求、使用习惯和痛点,结合全省各地反馈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我们在软件开发上贴近使用者习惯,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叶志忠说,从原来只有单一招聘板块,到如今已经将功能完善丰富为“找工作、找培训、助创业、享服务、发布台”5大模块和“公告栏、消息栏”2大应用场景,“仅微信小程序就历经77个版本,平均每周更新2次,目的是为劳动者提供最优界面、最快获得就业服务。”
2024年3月,共青城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来到江西亚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帮助公司在“5+2就业之家”小程序上成功注册,当天就发布岗位招聘信息。目前亚华电子已成功录用员工多人。
将繁琐交给后台,让群众享受便捷,是“就业之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为此,人社部门编制了15个功能操作手册,组织12次线下线上培训,录制了8个平台功能操作视频,确保各级就业之家工作人员对软件应用与新增功能应知应会、应用自如。
“我们还组建了一个20多人的运营专班,每个处室电话回访划片包干,并统一受理投诉建议。”叶志忠告诉记者,人社部门还公布了人工服务电话,随时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改正提升,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5+2就业之家”用得顺手、结果顺心。
疏通“毛细血管”  重点人群受益
“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踏实。”在上饶市余干县惠盛农综合种植专业合作社,57岁的陈建鑫正一边把刚刚采摘的散发着清香的葡萄包装入箱,一边跟记者聊起家常。“我们夫妻俩年龄都大了,学历又不高,很难找到工作。今年村干部来家时,帮我和妻子在‘5+2就业之家’上找到这份工作,一天能挣300多元。”陈建鑫说。
像陈建鑫这样通过“5+2就业之家”实现就业的劳动者,记者见到多位,有的是脱贫劳动力,有的是4050人员。
“自打孩子考上余干中学,我就辞掉原来的工作来陪读,没想到在陪读之余还能找到一份工作。”在余干县源音电子厂,汤四美一边干活,一边接受记者的采访。
源音电子厂位于余干县眠山村,距余干中学不到300米。“每到开学季,很多陪读妈妈都会选择在这里落脚,很多人希望在陪读之余有一份工作收入。”眠山村村干部介绍,该村有20余家微工厂,能容纳300余人务工,自从村里有了“就业之家”,50余名陪读妈妈实现了照顾孩子、挣钱两不误。
家有业则稳,人就业则安。“5+2就业之家”已成为一座架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桥梁。
“以前公司招工需要派人到处跑,效果还不好。现在有了‘5+2就业之家’,信息发布快,工人到位也快。”江西东亮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当地“5+2就业之家”,满足了公司旗下3家工厂近200人的用工需求。这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优势,尤其是疏通了就业的“毛细血管”,让就业服务直达老百姓家。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xyrs6736881@163.com

新余人社
权威发布新余人社政策信息,打造服务新余人民线上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