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大雪:仲冬伊始,琼花漫天

教育   2024-12-06 15:56   北京  
朗读:敬一丹|配乐:巫娜-暗香无迹

大雪:有雪才有童话

作者|宋英杰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志》



每年12月6日或7日进入大雪节气,“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至此而雪盛矣”。

与小雪节气相比,其盛其大,未必是降雪量的增大,而是降雪的概率增大(不是雨了),或积雪的概率增大(不太融化了)。

有学者认为,可将小雪解释为初雪来临的时节,大雪解释为积雪出现的时节。就如同小寒、大寒之小大,不是形容天寒程度,而是形容地冻程度一样,小雪、大雪之小大,也非形容降水量之多寡,而是形容积雪之有无。



摄影|雪丽

同样是降水,只有雪被赞美、被吟诵,而雨、雹、霰都无法享受这种待遇,只因雪如花似玉。对于雪来说,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拼才艺。雪不仅颜值高,而且“营养”更丰富。据测定,1000克雪水中,含氮化物7.5克,大约是普通雨水的五倍,所以下一场雪便相当于施了一次氮肥。而且雪会慢慢融化,缓缓渗入,其滋润作用更温和、耐久。
尚未融化的积雪,相当于为越冬作物盖了一层被子。在融化时,雪是“学霸”,在覆盖时,雪还是“暖男”。所以,人们喜爱雪,不止是因为它有如花似玉的颜值。
老话说:“大雪半融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雪的降临,不仅仅是降水相态的变化,对大地而言更是妆容,是呵护,是滋养,是一种纯真的安静。



大雪时节,很梦幻的场景就是在屋里读书,外面纷纷扬扬地飘着雪,书中自有黄金屋,窗外自有山如玉。
董仲舒在其《雨雹对》中说:“太平之世……雾不塞望,浸淫被洎而已;雪不封条,凌殄毒害而已。”是说雾最好不要妨碍视野,只要浸润天地即可,雪最好不要压坏枝条,只要消除害虫即可。
有人期待多下几场雪,“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有人觉得雪“为瑞不宜多”。这确实是众口难调的分寸。



我小时候有这种体验:干雪踩上去是嘎吱嘎吱的,湿雪踩上去是“piā叽piā叽”的。又粘又重、很容易攥成团、打雪仗、堆雪人的是湿雪。本来雪花完好,但下落过程中有一小段路温度稍高于0℃,雪花半融,落地时便是湿雪。湿雪很容易闯祸,压断树枝,压塌大棚等。干雪,往往是粉状的,落地之后很蓬松,风一吹,便很不安分。风雪交加,便成为另一种天气现象:吹雪,俗称“白毛风”。
最能使树木呈现玉树琼花般效果的,并不是雪,而是雾凇。雾凇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过冷水汽就地凝华。其实它的生成条件比降雪更苛刻:一要气温足够低,二要水汽足够多,三要风力足够小,最好还是晴天。所以,雾凇比雪更稀有一些。
谚语云:“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古人认为,到了封藏时节,人也要“安形性”。起居上,别折腾;衣着上,别嘚瑟。
“绛雪玄霜……昨夜西风吹过,最好是,睡时节。”我很喜欢这段话,只是做不到!



小时候,特别盼望下雪,特别喜欢一脚一脚深陷于积雪之中,然后在雪中连滚带爬,特别喜欢在雪地里嘎吱嘎吱踏雪的感觉,特别喜欢在毛绒绒的雪地上写字,然后端详着飘洒的雪花一点点地雪藏那些字迹……总觉得有雪的时候,才有童话。人们童年记忆中那些疯玩、傻乐,仿佛都与雪有关。
记忆中,我小时候家乡的雪往往是“坐冬雪”——初雪降临便不再融化,“坐”上一冬,下雪后便是漫长的“猫冬”季节。
后来接触到很多和雪有关的专业词汇,但总感觉它们洋溢着一种童趣。原来,自己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片由雪构筑的童话“自留地”。




2024126

十一月初六

2024年12月6日23时17分,迎接“大雪”!

转自 | 敬一丹 公众号

知心姐姐新媒体团队 ✎ 

新媒体主管:鲁颖  

编辑:唐子瑶

终审:祝薇

图片✎ 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心姐姐》杂志介绍



《知心姐姐》杂志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 创刊于2002年,是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推荐的优秀刊物。

知心热线:010-57526666

知心姐姐杂志社电话:010-57526650






知心姐姐团队
传播知心姐姐家庭教育理念,推广知心姐姐公益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