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的心声
关注父母的烦恼
导语
孩子平常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但一到考试、比赛就表现得一塌糊涂。场下生龙活虎,场上胆小如鼠,关键时刻总“掉链子”。
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对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通过今天的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张博士送给大家的“锦囊妙计”。
有一位妈妈向我提问:
孩子平时表现挺好的,各方面也很优秀,但是一到考试就不行,考试之前非常紧张,考试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发挥不出来。比赛也不行,参加各种比赛,只要是登台的、面对大家的、有竞争压力的,孩子就紧张,到了现场跟平时完全不一样,这种状态让家长很担忧。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养兵、练兵的时候都挺好,用兵的时候上不去。
这样的孩子怎么才能成功,怎么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面对升学、面对就业、面对重大问题的选择?
这个问题很典型,如果不解决,确实会影响孩子的自信,而且会让孩子丧失很多发展的机会。
人生总有关键的时期、关键的步骤、关键性的举措,如果到时候怯场,水平发挥不出来,就会使他错失很多机会。另外,这样的孩子也不容易担当责任,往往只能做配合,等到需要他主导的时候,反而越到关键的时候越容易“掉链子”。
很多家长也知道表扬孩子,但却特别强调结果,“如果你考全班第三,那我就会奖励你什么”。
这样,孩子就会总盯着成绩,看自己的成绩又前进了,又后退了,关注别人的成绩跟自己的比较,这实际上是一种博弈的心态。这种心态过于强烈,会导致孩子只关注比赛结果,焦灼于最后分数,这样反倒影响了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学习好比登山。我们登山之前要看山顶,没问题,你心中要有个目标嘛!但在登山的过程中,要忘掉山顶,要关注手上和脚下,要懂得欣赏和珍惜一路的风景,这样才能坚持走下来,而且走得稳,走得扎实,最终到达山顶。否则,一直想要到山顶,忽略了过程,很有可能就没有动力了,爬不动了,容易失误摔下来。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要过度强调考试结果,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预习、复习、写作业、阅读,不要把注意力聚焦在考试结果上,而是要聚焦在眼前的目标上。
很多家长不管近期目标,只给孩子树立一个大目标——要考清华北大。这个目标好不好呢?很好。但是孩子初一的时候,他考不上清华,如果这一年没有别的目标,他不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考清华有什么关系,一旦遇到困难,那个考清华的目标跟他眼前的情况结合不起来,就容易有巨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静定”。我曾经跟我的学生讲过一个内心修为的观点,就是我们要学会身心灵俱在,你在这里,你就在这里,你都在这里,身心灵俱在,内心静定。
有体验了、有感受了,他们将来的竞争力才更强。有位企业家曾经说过一段话:如果孩子不会玩儿,不会体验,没有感觉,只是应对各种要求的话,30年后都找不到工作。
其实,他想说的是过程。我们上大学很重要,但本质上来说,上大学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们每天做题也不是目的,也是手段。整个求学过程,都是一种手段,让我们的孩子通过这些题,通过这些学习,通过这些拼搏,包括树立上大学这个目标,让孩子去思考、去感受、去调研、去创造。
孩子能力提升了,接着得到了大学的认可,进入名校,进一步深造,进一步去塑造心灵,培养思维方法,开发潜能,最后能创造出作品和产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幸福的人。
我也建议家长带孩子参加一些活动和比赛,让孩子长长见识。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一定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入手,逐渐提高难度,不能一下子让孩子经历很困难的比赛。
比如说,孩子从没参加过比赛,你突然找机会让他上一个大舞台,上了舞台却发现别人都非常成熟,已经久经沙场了,自家孩子上舞台跟在台下没什么区别。孩子头一次上台,面对那么多镜头,看到别人那么熟练,那么自信,自己就慌了神儿了。
一旦坚持不下来,这个不愉快的经历就会让孩子刻骨铭心,以后一想到这个事情就会怕。而且,这件事会进入他的潜意识,他会自动回避这种比赛,这种大场面,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究其原因,不是孩子的能力不够,而是我们的设计不当。
就像我们上楼的时候,是要走台阶的,台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给孩子台阶,孩子一步一步往上爬,最后才能爬到很高的楼上去。同理,在教育上,家长也要循序渐进。
知心话
家庭教育这门技术,不是“知道”的学问,而是“做到”的学问。光知道不行,还得做到。
教育孩子的时候说得再对,不能让孩子做到,那么教育也是失败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掌握家庭教育的技术和艺术,成为一个专业的家长。
张巨河,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北京视情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从事家长教育研究和实践30年。
家长引导孩子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孩子遇到大事时就能从容不迫。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知心姐姐分享!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家长的烦恼。
编 辑 | 董国材 鲁 颖
谭心怡(湛江科技学院站)
插 图 | 稻荷前 小灰菜
校 对 | 徐明权
知心姐姐新媒体团队 ✎
新媒体主管:鲁颖
编辑:唐子瑶
终审:祝薇
图片✎ 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心姐姐》杂志介绍
《知心姐姐》杂志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 创刊于2002年,是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推荐的优秀刊物。
知心热线:010-57526666
知心姐姐杂志社电话:010-57526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