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银元的,肯定对“库平七钱二分”很熟悉,大家也大都知道老银元里的“库平七钱二分”相当于26克左右,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库平七钱二分=26克左右吗?
下面让我们聊聊“为什么库平七钱二分=26克左右?”这个话题:
大家要知道,尽管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还是比较混乱的,不仅不同朝代之间会有差异,甚至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差异。历朝历代历经多次变革,直至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度量衡上的变化才逐渐变小。
而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库平营造制”就成为了当时部库征收租税、出纳银两所用的衡量标准,与前朝明代基本相同。
大致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当时的一斤约等于我们现在的的600克左右。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时,当时的农工商部和度支部拟定划一度量衡,规定库平作为权衡标准,库平一两等于37.3克,按照计重换算,当时的一斤相当于当时的16两,而一两则为十钱所以一钱大约是3.73克,那么库平银七钱二分的标准重量实际上应该是26.856克,但是因为工艺上的欠佳,老银元的重量基本上都偏离这个数字,所以这里我们只说库平七钱二分=26克左右。
而清代经过外敌入侵之后,有识之士也开始纷纷崛起,高呼救亡图存,这个时候,清代末期经济、贸易的货币,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就比如银锭,有诸如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等各种海关单位,在体制上都是极为混乱的。
粤海关
浙海关
并且,银铸币和银两之间以及银铸币与银铸币之间、银两与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当时的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中国货币就迎来了第一次革命性的币制改革:“废两改元”。之后在清末铸造的龙洋,除了少数如湖北双龙一两银币、广东寿字一两银币、吉林厂平一两银币等使用的是一两重量为主币重量之外,其他的中央铸银币和地方铸造的银币无论是七钱二分记值还是一元记值都采用的是库平银七钱二分重量。
库平一两记值的湖北大清银币主币
库平七钱二分记值的湖北宣统元宝主币
之后清朝政府覆灭,北洋政府也同样颁布了“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虽然使用的是一元记值,但是也依然采用库平银七钱二分重量。币子的成色好坏,重量基本是这样的恒定状态。
后来到了民国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29年,当时的民国政府正式推行了计量改革,将旧制600g(实际上严格标准应该为597克)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之后市面上的计重基本上都采用这个标准直到今天,当然,像中药计量是作为例外对待的,仍袭旧制不变。而之后银元的一元主币重量也依旧都在26克左右,也就是旧制的库平七钱二分。无论是之前之后,这个惯例一直在沿用。
像我们现在,除了刚刚说到的中药称量还在使用一斤等于16两,而一两等于37.3克,一两为十钱,一钱大约是3.73克的旧制外,像我国台湾的银楼里,其黄金的计量方式也仍为旧制:一斤=16两=600克,一两=10钱=37.5克,一钱=3.75克。
注:
海关两
关平银,又称“关平两”、“关银”、“海关两”,清朝中后期海关所使用的一种记账货币单位,属于虚银两。
清朝时期,中国海关征收进出口税时,原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各地实际流通的金属银成色、重量、名称互不一致,折算困难,中外商人均感不便。为了统一标准,遂以对外贸易习惯使用的“司马平”(“平”即砝码),又称“广平”,取其一两作为关平两的标准单位。
一关平两的虚设重量为583.3英厘、或37.7495克(后演变为37.913克)的足色纹银(含93.5374%纯银)。海关在征收关税时,依据当地实际采用的虚银两与纹银的折算标准进行兑换,关平银每100两在上海相当于规元110两4钱,在天津等于行化银105两5钱5分,在汉口约等于洋例银108两7钱5分。
但是实际上关平银的实际计算标准并不统一,即使同一海关在同一时期用同一地方银两纳税,兑换率往往也不一致,例如同治、光绪、宣统三朝50年间,天津海关收税,对中国商人以行化银106两5分折关平银100两的标准征税,外国商人则为行化银105两折算关平银100两,俄国商人缴纳茶税时则为行化银103两折算关平银100两。
1930年1月,中国政府废除关平银,改用“海关金单位”作为海关征税的计算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