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玩机制币的大家,应该都见过这种孙中山先生像的超大铜章。这种铜章一般直径都在70mm左右,有一百多克重,一般来说,这种章几乎都有打印在齿边上的编号。
入盒的从SP到MS、AU的都有。
实际上,这种孙中山先生像的超大铜章专业名称应该叫做“奉安大铜章”。据《总理奉安实录》上的官方叫法,而得名为“奉安纪念章”。
据说是为奉安大典上赠予来宾之物,另附一套《哀思录》的书。
奉安大典:
即指的是在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其时北京犹为北洋军阀所盘据,灵梓暂且安放西山碧云寺。
1927年春,蒋在南京定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随后国民政府决定在南京紫金山(一名钟山)南麓动工营造中山陵,以为国民党故总理孙中山安葬之所。
1929年5月12日,孙中山先生儿子孙科、儿媳陈淑英皆同国民政府特派迎标专员林森等先行北上,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转移。
5月22日晨举行孙中山遗体重殓易棺礼及奉安公祭。
6月1日,为孙中山先生奉安之日。蒋等一众政府要员、社会名流、各外国使节都莅临参加,在灵堂依次排列,肃立恭候。起灵礼由胡汉民主祭,狮子山炮台鸣礼炮一百零一响。此即奉安大典。奉安大典虽然在南京举行,但它是一个从北平肇始、终于南京、全国各地普遍参与的空前的纪念仪式。
回到“奉安大铜章”。
当时出版的《哀思录》一书的扉页印有该章正、背面图。书中还记载了这个纪念章制作、颁发等相关事宜:“应制总理奉安纪念章颁给各专使以为永久纪念。”所以称为“奉安大典”纪念章,该章不仅发给各国参加安葬的使节,也发给各省代表、孙中山亲属和生前好友以及奉安工作人员。
关于纪念章制作方案也有记录:“材料用紫色古铜和优质黄铜,请美术家绘完。”由美国著名雕刻家爱迪肯制模,纽约徽章美艺公司铸造,由时任国民政府驻美公使的伍朝枢经办。是安葬委员会委托上海美国领署向该厂家定制的。
此章为圆形,直径76毫米,厚4.8毫米,重156克(+-3克左右,紫铜稍重)。正面镌刻孙中山先生的正面头像浮雕,双目炯炯有神、沉静庄重。背面刻有中山陵墓的祭堂、石阶,以及祭堂两旁的树木。祭堂外景雕刻尤其逼真,连拱门上紫铜双扉的梅花空格也清晰可辨。背面上沿有篆字,左款“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二日”,右款“孙中山先生安葬纪念”。纪念章的周廓边沿有英文缩写“MEDALLIC ART CO.N.Y.”。
纪念章的编号,背面上方文字是时任安葬委员会委员的蔡元培先生转请吴稚晖书写的,篆书,阴镌。中门顶端镌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一方,四字虽极细微亦如先生手书。堂前石阶辟为三道,整个祭堂庄严肃穆,图案清晰可辨。上方右边是吴稚晖篆书:“孙中山先生安葬纪念”左边:“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二日”。三门紫铜双扉,堂前石阶三道,无不历历在目。头像和外景双双传神传情。
即使是现在,“奉安大铜章”都依旧是纪念章艺术中罕见的精湛之品。“奉安大典”结束后,共发放了2000多枚黄铜纪念章(总数二万枚,另有一万多枚没有发放而去向不明),紫铜鎏金铜章仅赠给党部各部长及司仪共50枚。但80多年过去了,保存下来的极为稀少,因此弥足珍贵,已经被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文物。
实际上“奉安大铜章”基本上都有编号,前五十号所谓的紫铜鎏金款,只听过传言未见过实物。据说沪上老藏家有编号六十多的,但也只是听过传言未见过实物。虽然“奉安大铜章”实发仅仅在两千多枚,数量并不多,但是因为其意义非凡,所以其拥有者都比较珍视,故而保存下来的比例较高,且多美品。也存在未打编号的“奉安大铜章”,具体原因暂不知晓。
另外由于“奉安大铜章”为分批铸造交付的,故而不同批次之间是同模具但有质量差异。
同时与“奉安大铜章”一起为奉安大典赠与宾客之礼的《哀思录》一书,同样存在编号,并且加盖了“孙中山先生安葬纪念”的印,该书保存下来的数量更为稀少,其后印发的《总理奉安实录》一书也是有编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