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都不给换”,之前跟朋友聊到他的一枚银元,他直言虽然行情不好,但是他的宝贝老银元依旧是随便拿辆普通豪车都不给换的。那么,这枚银元是谁呢?直接切入正题,它就是声名远扬的“湖北双龙一两”!
湖北双龙一两,中国近代银元珍品,流通银币之王。关于它的历史和钱币细节,今天我为大家一一道来:
要知道,从商品经济开始逐渐发展,准确来说从宋代开始,中国就开始银两与制钱并行,这种情况维持了数百年。
到了近代,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洋银元,包括墨西哥鹰洋、英国站洋、法属坐洋、日本龙洋等的大量流入,使得原本就使用不方便的银锭,出现了体系崩溃。
在这个时期,原有的银锭因为自重大,携带不易;面值各一,互有成色差异,划分不细,不易交易等等原因,逐渐被面值统一,成色均匀,携带方便的新式银元给取代。
为了减轻白银外流以及抵御西方经济侵略等,清政府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了仿制西式银元的必要,并且纷纷予以实践。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就成为了其中的先驱之一。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朝廷在广东设立钱局制造银元,得到批准,从此正式揭开了我国使用正规机器自制新式银元的序幕。
当时的新银币计划是仿铸墨西哥鹰洋所制,重量是以七钱二分为准。然而在这转变过程中,出现一种规格与众不同,俗称“湖北壹两”的大型银币。
实际上,到了光绪十五年广东钱局新币推出时,张之洞已调派湖广总督,他于年底到任后,因湖北省制钱缺乏,与湖北巡抚谭继洵向朝廷呈奏,以“商民生计维艰,市面渐行萧索”,请求在湖北亦设立钱局仿制西式银元,于是乎在光绪二十年十二月(1895年1月),湖北银元局正式建成开工。
湖北银元局开铸之初,所制银元图文系仿广东龙银,使用的是七钱二分面值,为德国的机器。
然而到了光绪三十年十二月,湖北又正式开铸了另外一种面值的新银元。即“湖北双龙一两”。
“湖北双龙一两”正面中央铭文“大清银币”,是最早的“大清银币”龙银。上缘书“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下方刻“库平一两”。背面为双龙戏珠,中央面值“壹两”,外缘上下为英文。依大清银币四字之大小,分为大小字两版。大字版略少,其模具由日本大阪造币厂制作,预定日产三万枚。
“湖北双龙一两”是除吉林厂平壹两外唯一的“两”制银币,巧合的是两者背部皆为双龙图案,其铸造之美,让人爱不释手,啧啧称奇。
而“湖北双龙一两”在发行后不久,即宣告停铸。
至于其中原因,主要是制钱与铜元间的兑换基本上是以七钱二分银元为主,虽然比价每日有所变化,但两制币推出并没有使用上的方便,需要常常进行折算使用,反而增加了使用的困扰。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湖北双龙一两”的成色只有八七七,比同等重量的七钱二分银元含银还低,不受商民认可和欢迎。
“湖北双龙一两”的存世量少众所周知。但是实际上“湖北双龙一两”在铸造数量上有不同说法:
常见的说法是七十余于万枚,此说之根据可能是光绪三十三年袁世凯等人的奏折称:鄂铸壹两银币“发出七十万两,不惟藩库收发,商民信用,即江海关税,亦按库平足纹一律收纳,……嗣因部文改铸一两零六分者,不得不将旧铸陆续收回”。
另外一种说法是四十万枚,因为根据当时的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在宣统元年致度支部尚书载泽的函中称:“宣怀去年过鄂,据局中人云:南皮(即张之洞)初铸库平一两之银元四十万元,以二十万咨送湘省,即行退回,鄂省除发过一个月薪水之外,皆以不用缴还而止。此事两湖南南北人人知之”。
第三种说法是六十余万枚,说法来源于耿爱德的《中国币图说汇考》,耿爱德在自己的《中国币图说汇考》记载“湖北双龙一两”铸造量是六十四万八千枚,《世界钱币目录》也采用此数量。
无论何种说法正确,“湖北双龙一两”存世量稀少,是中国近代机制银元的名珍这是事实,“湖北双龙一两”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肯定,其不愧于中国古钱币文化的一颗闪亮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