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了,再也复刻不出这名场面

体娱   2024-10-27 21:01   北京  

有些“冷饭”炒着炒着就成了热门。

7月和《你的名字》时隔八年重逢,8月看完《食神》后吃到立秋的第一碗黯然销魂饭,10月收到从童年寄来的霍格沃茨录取通知书。


即将到来的11月,1994年上映的经典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将首次在内地公映。

这部电影在国内有多火呢?

假如用电影截图或二创做过头像的人都来补票,说不定能补出年度票房前三。


然而上映那年,《这个杀手不太冷》成绩平平,票房堪堪保本。

不是它不够精彩,而是它不够走运,正赶上神仙打架的1994年——

《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暴雨将至》《邮差》《生死时速》《夜访吸血鬼》《东邪西毒》《重庆森林》《活着》《饮食男女》《阳光灿烂的日子》《狮子王》《国产凌凌漆》《九品芝麻官》《精武英雄》... ..

IMDb影史前四,1994年就占据了两席,这一年有奥斯卡史上最冤的电影,也诞生了华语电影迄今为止唯一的戛纳金棕榈大奖和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时间拉回到1994,是时候让内娱看看三十年前的电影圈有多精彩了。


这年的好莱坞星光熠熠,《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竞争奥斯卡奖,搁现在来看,这四部随便放在别的年份都是王炸,哪部获奖都很合适。

《阿甘正传》里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会选中哪一颗的台词,不知道是多少人深夜emo时的自我慰藉,伴随着阿甘憨傻的旁白展开的不仅是爱情与奔跑的温情故事。

它将几十年中如肯尼迪遇刺、越战、水门事件、“垮掉的一代” 和 “嬉皮士” 的诞生等宏大时代事件巧妙地融入“阿甘”的个体经历中,戳中了经过一系列动荡后,渴望回归向上价值的观众内心。


电影首周票房就把《狮子王》挤下宝座,也最终击败强劲对手,获得奥斯卡多项大奖。

相比之下,《肖申克的救赎》七提零中,金球奖、演员工会奖全程陪跑,总票房赶不上前者首周的情况就显得格外悲情。


转折发生在次年,《肖申克的救赎》的命运和主角Andy一样传奇,录像带发行后一跃成为当年的租赁王,后来更是在IMDb评分大战后登上影史第一宝座,学院派奖项奥斯卡破天荒地被更大体量的民选票“逆转”。


这两部的渊源讲完,同为竞争对手的《低俗小说》拿下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且转头拿到金棕榈大奖。

话痨王昆汀像是在玩弄电影,做拼图游戏,用四个故事让观众自己拼出主线,影片唐突怪诞,荒谬又血腥,用暴力制造一种滑稽娱乐的效果,念自编圣经的杀手、黑帮老大的情妇、地下拳击手等等...

从中找不到“正常人类”,就像观众找不到故事的起点。


而且里面有大量的俚语、脏话,据说低俗小说里出现了265次F**K,顺便提醒想要补档的朋友,找到一个合适的字幕版本有助于观影。


同年还有汤姆・克鲁斯和布拉德・皮特两大神颜合作的《夜访吸血鬼》,以及施瓦辛格主演,将传统特效和电脑特效结合的动作大片《真实的谎言》,它和前面提到的当时全球票房第一的《狮子王》,后来都被引入内地。


1994,同样也是华语电影的大年,是第五代导演的创作黄金期,那是一个用文学托着电影走向世界的年代。

张艺谋用《红高粱》对世界冲天一吼后又看上了余华的《活着》。

尽管至今《活着》还未在大陆公映,但从其它细节中能看出一鳞半爪。

余华在《我在岛屿读书》里提过,假如要找一部最不忠于原著又拍得最好的电影,肯定就是《活着》了,《活着》之所以拍得好,就是因为它不忠于原著。当年有人找他挑拨离间,他说,只有笨蛋才会忠于原著,因为自己没想法,只能靠原著。


还是这一年,在北京,王朔瞅着姜文跟另一个导演争小说的拍摄权特无聊,就把自己的小说《动物凶猛》递了过来,姜文由此完成了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


电影里用马小军作引子,讲他们这群大院小子无法回避的青春回忆,而从彩色过渡到黑白的设定,好像也应和了开片的旁白——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那个时期,第五代导演的作品里不止有乡土语言和文化苦旅,还有对时代的审视——

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堪称影版《官场现形记》,他用一段争夺文化馆馆长的滑稽故事来揶揄权利,大家脸对脸的逢迎,背靠背的捅刀,辛辣讽刺了一些丑恶嘴脸。



这一年,还有件电影圈大事,影响绵延至今——

电影的大门打开,可以通过 “票房分账” 的形式每年进口10部电影,国内观众不用再看五年前、十年前的外国大片,几乎能和国际市场同步观影。


引进的标准,大体就是从动作、特技、情节来考量,总之11月2日,首部引进电影《亡命天涯》在北京在内的六大城市放映,救市成功,观众重回影院,电影院出现了久违的排队场面。

现在有人会问,怎么一提到好莱坞就是大片,大片究竟大在哪?

其实就是从这会儿开始的,可想而知,那种新式的、奇观的、前所未有的数字技术的冲击,让好莱坞和大片在国内观众心里牢牢绑定。

次年施瓦辛格的《真实的谎言》更是成为中国影史第一部破亿引进片。


除了外国大片作为“鲶鱼”引入,还有一些和前辈们风格迥异的电影出现,早几年,北电85班的王小帅、娄烨、路学长、胡雪杨、张元等人以 “北京电影学院 85 级全体毕业生” 集体署名的方式,发表了《中国电影的后 “黄土地” 现象 —— 关于中国电影的一次谈话》,里面提到,第五代的 “文化感” 牌乡土寓言已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负。

更想表达自己个体经验和生命观察感受的第六代导演们,觉得第五代屡屡获奖加重了包袱,使人难以弄清究竟应该如何拍电影。


年轻一点的第六代导演几乎与前辈们“公开决裂”,在这样的背景下,1994年,王小帅用35mm 黑白胶片拍摄《冬春的日子》墙里开花墙外香,在海外的电影节上频频拿奖。

管虎拍摄了处女作《头发乱了》,讲成长、青春、焦虑、迷失、反叛。

娄烨青春不羁、躁动不安的《周末情人》和《危情少女》也上映了,确定了手持长镜头的拍摄风格。


不止这几部,华语电影的1994实在够精彩,李安的《饮食男女》,周星驰的《国产零零漆》,如今“圣诞特供”的《九品芝麻官》也陆续上映。


还有位“拖延症”选手王家卫,当时他买下射雕的版权,拉来张国荣、林青霞、梁家辉、梁朝伟、张曼玉、张学友、刘嘉玲、王祖贤八大巨星组成神仙阵容,这部《东邪西毒》本该在93年上映,结果华丽丽的没拍完。


据说拍欧阳锋打架的镜头就拍了一个月,抬头的镜头能拍60遍,演员各个茫然,梁朝伟以为演的是东邪,成片后才发现是西毒,拖着拖着,预算超了,只能紧急求助刘振伟,在同期拍摄《东成西就》回点本。

对,就是那个全员疯癫,解放天性的“神作”,巨星们高高兴兴打两份工,上午苦大仇深,下午放飞自我。


94年《东邪西毒》后期制作期间,王家卫又抽了六个星期拍了部爱情片回回血,也就是《重庆森林》。

这部“搭头”反倒比《东成西就》上映更早一些,让尖沙咀的重庆大厦成为HK打卡地标之一。


经过几番鏖战和两部插曲,《东邪西毒》总算上映,但看懂的人,怕是不多。

1994年的《纽约时报》给出评价,这是一部神奇、忧郁、神秘的哲人影片,连刘嘉玲自己都说,她用15 年时间才恍然有所悟:“以前跟着王家卫拍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

但这部影片,并没有和英文名“Ashesof Time”一样化为灰烬,反而被奉为经典,至今仍在被不断解读。

2009年,王家卫做客北京师范大学,谈及《东邪西毒》终极版时他说,他也想看看这部电影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好的作品应该是引领潮流的,很难过时,历久弥新,是哪怕过了30年,提起时仍然大为震撼的。

现在想想,当我们怀念1994,究竟是在怀念什么。

如果我们用怀旧的心态去看一部电影,岁月滤镜和情怀滤镜叠加之下,那部电影的一切都是完美的。

但很显然,对1994的怀念并不仅仅基于情怀,更多可能是对那个年代百花齐放的一种怀念。


最近几年总能听到一种说法,年轻人喜欢“快餐”喜欢“短剧”,被短视频惯坏了所以欣赏不来“优秀”电影。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也是吃“细糠”长大的。

这套说辞分明已经成为部分电影作品质量和口碑下降的“遮羞布”,他们忘记了,

有的作品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内核仍然是新的,而有的作品,即便是刚刚拍摄的,也是一部“旧”的,陈腐的烂片。


喜欢本文,别忘记点个“在看”支持一下

新浪娱乐
关注我们,带你一键get√娱乐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