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的人心理问题务必引起重视!其负面影响比父母意外去世还大

学术   2024-10-19 22:40   陕西  



参考来源:计量经济圈、科学网、南方周末、知乎、中国教育之声
近日,一项研究的结论引发热议:
博士学业开始后,博士生的精神类药物处方显著增加,并且这种增加在博士学业期间持续上升。该文将博士学业的影响与创伤性生活事件(例如父母意外去世)对精神类药物处方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博士学业的影响在相对程度上更为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
换言之就是,读博对博士生心理健康的持续负面影响, 比父母意外去世还要大
不仅如此,到了博士学业的第五年(通常也是学业的最后一年),博士生获取精神类药物的可能性,比博士学业开始前一年增加了约40%
相比于在大学工作的博士生,在公司工作的博士生领取精神类药物的风险低28%。这一结果可能表明对未来就业前景或学术职业的担忧对精神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发表在《研究政策》(Research Policy)期刊上的一篇文章指出,每两个博士生中就有一个经历过心理问题的困扰,每三个博士生中就有一个有可能经历短期或长期的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这项研究分析了比利时3659名博士研究人员的相对心理健康状况,指出博士生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是普通本科毕业生2.4倍
其实读博压力大到看医生的例子也不少,有网友去看中医,结果遇到了非常魔幻的一幕,真是应了那句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读博这件事,对多少人掺杂着不一样的痛苦:

读博深受抑郁困扰

较为典型的几类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程猛,2018年尝试研究“博士抑郁”这个问题,找到14位核心受访者,从博一到博士后都有,就读的院校遍布北上广。当中一部分人的抑郁困扰都或多或少引发了人际交往能力减弱,或学业停滞,甚至危及生命。总结了读博容易产生抑郁的几类典型原因:
与导师的关系
调查揭示,导师关系是博士生满意状况的头等因素。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能与自己的导师友好相处。这并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是某一方面的原因。在调查中,有1/4的人说,如果可以,他们宁愿换掉现在的导师。悉尼科技大学一名博士生说,你需要在压力下取悦你的导师,在一定的时间限度里,做完所有的事情。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导师会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
来自科研创新的瓶颈
博士生道德负担感的产生,也是加重抑郁情况的一环。与没有满足家人、老师甚至是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是有关的。发不出论文来,他们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尤其是贫寒家庭的孩子,压力更大。同时,考虑到国内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经济情况,读研越久失去的机会就越多,这无疑降低了产出投入比。
同辈比较产生的压力
周围的同学也在同一个研究领域,在论文开题、发表多少论文等方面会因为节奏快慢而产生压力。会对自己产生负面认知,变得敏感,情绪不受控制,甚至影响生活、社交。
例如,有位博士生延毕2~3年,甚至自己的师妹毕业当上了副教授,她还在读博。这将会给她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的后果有休学、退学甚至是尝试自杀。
科研工作的无意义感
现实是,只有约 1/4 的博士研究生认为自己的研究是有用的,不到 1/5 的人认为自己的研究对社会可能是有裨益的。

在挑战性课题面前,我们只能不断地改变对既有知识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和认识,才可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领悟。当我们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这都是在不断深化曾经学过的知识的不断提炼和加工,最终得到有意义的组合,可能才能解决一个有挑战的问题。

Science官方劝退:

与其读博,不如退学

面对学业压力,很多博士生选择延期毕业。然而,当延期也不能保证顺利毕业,又该如何是好?《科学》杂志2019年曾发表长文,提供了另一种选择:退学。
《科学》杂志此次采访了9位博士阶段退学者,并总结了退学的3点理由:对研究失去兴趣,开始追寻其他事业,或是因在学术界的遭遇而心灰意冷

Hendy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名物理学博士生。她读博是因为想在大学里教书。与此同时,每当她在实验室之外有空时,会制作有关物理和数学的教学视频,随着粉丝数的增长,Hendy意识到传统的大学教学方式可能不是她的最佳选择。
“如果我想做教学,在网上我可以接触到远比传统教室更多的人。”她说。所以,读博1年后,Hendy退学了。她在线发布了一段视频宣布这个决定,并将全部重心转移到运营她的线上频道。

在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攻读地球科学博士学位的Andrew Racz说,他在读了几年后,“看清了科研生活的真相”,然后意识到自己对教授职位不感兴趣
对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前神经学博士Lynne Tye来说,学术就像是“家族事业”。她的母亲、父亲和姐姐都是教授,Tye也曾想成为一名教授。“读大学时,我非常专注于做好各种准备,只为进入一所优秀的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但在读博第二年,Tye开始经常哭泣。“老实说,头几个月我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不确定我是想家,还只是不喜欢我的项目或实验室。”
她不想花几十年的时间做研究、攀登学术界的“狭窄”长梯,于是一周之内就退学了。之后,Tye进入软件开发行业,现在正运营一个在2017年创立的、位于旧金山的工程人员招聘网站。

来自知乎:读博如何才能不抑郁


活在当下


焦虑情绪的产生往往来自于自身关注点过于长远。不是说规划不重要,你可以有一个自己内心期许的计划。但是如果一直着眼于未来的可能性,焦虑就会逐渐累积并且越来越多。消除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专注眼前的短期目标并且努力达成小的进展


多做积极的心理暗示
经常对自己说:”我其实挺幸运的,很多时候运气还不错!运气喜欢听好话,开心了就来找你了!“在遇到比较困难的工作时,可以对自己说:“XX,你先把资料看了,如果你尽全力了,结果是不会太差的。”

读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环境不适应,可能性格内向,可能缺少合得来的朋友,可能导师不是太喜欢自己,可能课题很坑,可能只剩下自己支撑自己……

但是别放弃,难过的时候多鼓励自己,给自己降低一下标准,或者暂时忘掉自己,或者允许自己放纵一下。情怀这个东西或许能帮助度过最难的瞬间,让自己忘掉眼前的苟且。

不要用所谓的“独立”框住自己
有时候你真的很需要朋友。有时候人们常常不愿意找人帮忙,或者就生活状态和别人吐露心扉,觉得都是成年人了,应该独立了。我觉得不是这样。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有时候我们都很需要朋友,尤其对于出国的同学来说,可能更甚。

有时候一个问题,可能自己想很久没有头绪,试着和自己专业领域的朋友探讨探讨,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启发到你,或者专长于某一方面的朋友,真的能对你很有助益。


赞 赏

主编:范思哲 责任编辑:刘灿
出品:师说工作室
 商务合作:sxskyxxb(微信)

向上滑动阅览

阮炜:大学官场化的危害比学术造假还严重

郑永年:中国知识界进入一个悲歌时代

厦大教授宣布退出学界!

反思:博士生为什么纷纷逃离科研?

周雪光 :为什么会有“导师崇拜”“学术造神”?

重要启示,终于找到核心期刊退稿的理由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最新投稿方式公布

犀利总结:做学问的20大迷思

核心期刊主编:如何写出一篇好的学术论文

朱天飚:割据化、山头化学术渐拾总体性视野!

中国首位现代意义教育部长,早已道出好教育真谛

邓晓芒:我们到底要把下一代教育成什么样的人?!

惊叹!一个放牛娃的博士论文后记

北大教授:从事学术不比其他行当更高贵,但也并不更低微

原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给新任部长提五点期盼

彭德怀自述抗美援朝经历

为了方便广大学者交流,我们按照学科分类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敦煌学、训诂学、语言学、艺术学、阐释学等20余个学科交流群,成员来源涵盖内地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新加坡、日韩、欧美等全球高校的华人学者和硕博研究生。
进群方式:进群者请备注如下信息(格式为学校+专业+姓名+省份,注明省份可同时拉入本省市学术交流群),先加小编微信号(jkang5666),小编根据学科、专业拉入相应学术交流群,非诚勿扰。

学术派
与学术前沿同步,做最具创新的学问人。致力于推动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着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共同体。本号“专注为学者服务”的初心始终如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