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家中,时常喧嚣,离不开一个话题:
我和先生的生日相近,都在五月,恰巧母亲节也距离不远。
所以女儿围着我转,拼命问我要什么礼物?
一旁落单的先生乘机说:那我有什么?我也是生日啊。
女儿的回答很是精妙:我给总预算一千五,就看妈妈要什么,剩下的都给你买。
先生笑开了花,说道:妈妈除了黄金,别的不爱,你的预算铁定不够。要么妈妈啥都不买,那就都是我的。
之后的我,总不免“难做”,一边是女儿一定要我买点什么,一边是先生撺掇着要更多。
这本是我家最平常的玩笑,却真的“玩”出了一个道理:
无限的爱,可以放在心里
但表达出来的,一定是量化的,主动的给予
时间上是尽可能的陪伴
经济上是最主动的付出
别说俗不俗,我们本就在俗世,
所以不要“假清高”
很多男士会觉得委屈,自然表达:如果你喜欢,我来买。你不说,我怎么知道?这种情况一多,就会导致,后来的我,非常“谨慎”地说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更甚者,例如现在,跑遍万科,也想不出要买什么。看看都不爱。其实是物质的,一定是先物质丰沛,再去感受深思精神满足。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不能直接跨越物质,直奔精神,那是不现实的。我见过很多男士,觉得谈个感情,不能被物质所搅合,这样就不纯粹。我心里想:这妥妥的就是为自己的抠门和小气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借口”随着年纪渐大,已然精神化的自己,发生了极其奇怪的变化。最是我最近发现的,我想,也是我需要反省内观修化的一个课题。近日,我对一位男性朋友只言他的抠门和小气,并非玩笑,而是告诉他:你只舍得为自己花钱,也舍得为自己的孩子花钱,其他呢,也许是需要思考的。为另一半的付出,为朋友,在自己的圈子等是否能像对自己一样的舍得?所以时间和经济一样,在当下社会的评价中,都不便宜。妈妈去弹琴了,好好读书,记得下午小提琴课,两手都要好好抓,成绩就是量化的评价要么充分体现自己的角色,要么给予充分的物质支持,帮助其他家人轻松惬意。明白的说,大家都大了,不可能在接受那种:骗骗小孩子,下次实现,哄哄小朋友,以后再说的好话了。两人相处,家庭维和,只有在奠定好物质基础后,才能交流各自的“理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