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娃儿也是从普娃开始

文摘   2024-05-04 12:59   上海  

再过四十多天,女儿就中考了。

我不愿将其定义为“一考定终身”,但也不否认其意义和重要性,一场考试就是那么直接的将半大孩子开始分层分流分功能。


另一层面,再过十来天就是小升初的摇号

回忆四年前,菲菲摇号进文来,我收到短信通知的那一刻,高兴激动,也夹着对未知的迷茫,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规划和期盼。


虽然时日已长,但我仍清楚记得当时心境

我很明白再好的学校,再高的希望值,

都比不上手中一张“牌”,就是孩子本身

怎么教育,就是怎么打牌,牌可以依时局变

这四年里,

知识,个性,心胸,都是教育的黄金时刻

打牌四年后,揭榜见分晓,苦乐自知是回报


在这里,总程式分享给大家一个现实:

教育的表现形式就是零和博弈,

如果要躺平,就别有希望,

如果有希望,就去拼搏,但别比较

千万不要躺不平也鸡不了,要现实看待如今卷的不那么正常和公平的大盘。


一个毋需争辩的事实和现实,就是:

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筛选,

就是优胜劣汰,更甚者是弱肉强食。

以我母亲为圆心,我为半径的朋友圈子中
菲菲算最大的孩子,不少也以她为标杆
很多朋友或同事,都与我交流教育方法
我亦深知,此乃“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绝非我保留,我真心想说,孩子本质的不同
所有的教育方法和切入点都会不同。
加上,我是严重的“重女轻男”,
所以对菲菲的优待和关注是一般不能比的
相反,对于男孩子的教育研究,我用心不多
充其量,看功课看成绩,给予客观的评价
但原则上,我不好为人师,给不出更多建议

儿时的女儿曾开玩笑:如果我不是女孩,妈妈就要把我丢掉了。
吓的我母亲慌忙安慰:不会的,阿奶正好喜欢男孩子,还有你爸爸,所以不管你是男孩女孩,都有人爱你宝贝你的。

也许,应景那句“重女轻男”,
自问,我对菲菲的教育尽力做到,
温暖陪伴,一起学习,共同探索,亲自践诺
时至今日,哪怕菲菲大了,我仍能记忆犹新的画面就是,我与菲菲坐在客厅大桌的椅子上,先生在弯腰拖地,或者整理什么。

中大班的女儿在描红,我弯腰握着孩子的小手,抖抖放松,带着孩子一笔一画写中文字或数字。慢慢松手,让孩子独立写。
我再回到自己的位置,写钢笔临帖,时刻关注身边孩子写的,但不多言,直到孩子扭捏坐不住,我起身,再轻轻握住小手写,一边写,一边翻看前面的,以夸赞为主,写的不好的,趁新写的纠正。其中夹着不少亲吻,但绝不允许离座,也无吃喝,
厕所问题学习前结束,中途亦不允许。

拉长时间,从10min,到25到35到50,
艰难的一次一次增加时间,撑到一个小时
做出大大的表扬,一起做点吃的奖励一下

同时期培养的,还有拉丁舞,每天基本功
锻炼的就是定心,坚持,学习的不放弃。

真实的,女儿在7岁前,完全自由
除了拉丁舞,就学习方面,全部父母上线
没有任何早教班和辅导班,完全“0”消费

完成这个阶段,已经接近读小学。
说实话,我们读的也是公办小学,口碑不错
在择校方面,并未多费心,也是“0”消费
小学五年,援引先生的言辞:尽到父母的责任,配合学校需要,不打折完成老师要求,对孩子有要求前,先自问大人有没有做好。

不管是不是普娃,任何孩子都没有特殊性
我家也有被老师告状,什么多管闲事啦,做做小动作讲讲话啦。
也有被其他小孩子欺负的,推推搡搡摔成乌龟的,被弄坏小提琴而无法表演的。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实在的家长陪伴引导,直到四五年级,逐渐稳定心性,遇到矛盾自己处理,遇到物品损坏,自己协商
最后,靠自己协商了一个品牌新书包回家。

未来社会,信息多变,知识共享,智慧播洒
大概率不缺高知人才,操作也有智能机器人
那么教育的着眼点在哪里呢?
会看,能说,知进退,
有善良的棱角而豁达
尽责,勇敢,能开拓,
清楚明了自我需求目标的一个人

也许口罩事件的三年里,影响不少
但我至今最反感听到的一句话就是:
你看,关在家里的二三年废掉了,变成这样

很多时候,我们责怪客观艰险无奈时,
只是一种“嫁祸”和不愿承担后果的逃避

孩子被关上网课,父母是不是也被关在家?
孩子停课阶段并不长,3月开始网课,
5月中下旬全副武装进校上课。
谁家不一样呢?恰恰都一样,才真正考验孩子的心智和父母的家庭管理能力
我尤记得,网课的时间里,不落一天
我陪孩子早晨做广播操,中午配合做饭
三个人一起听网课,做卷子,做一课一练
积极连线回答问题,哪怕是体育课视频
也要“见光死”的开摄像头,一起运动。

不管哪里上课,都是上课,都有知识获取
但我们也付出了代价,两只眼睛飙升300度
初中四年,3副OK镜。
这就是最普通的学习生活,毫无捷径可取。

我曾与女儿讨论,何为“普通”,
我和先生都直言女儿的普通,唯有努力可破
一个普通孩子,便是一手不错的学业,另一手拿得出的技能。未来双手可推,单手能活

反过来,作为父母,不能因为孩子的普通
而有理由不努力。或者拼命追求自己目标
难道不应该更努力获取信息,了解孩子特点,共同探讨,去追寻一条合适的道路吗?

凡事成功大多基于普通的起点,超凡的付出
如是,
普通娃儿的进步也基于在自身的绝对努力下,加上父母的帮扶支持,才有的正向结果
写在文后:
女儿作为摇号第一代,呈现出的结果也不错
因此,很多朋友同事问我摇号的必要性
我不明言,想复制的是什么。

我只想说:
万人万事很有不同,也各有机缘。
哪怕在一样的学校,读一样的书,上一样的补习课,有一样的老师教授,吃一样的饭。

最重要的是,
孩子本身不一样,心智心性不同
同样最重要的是:出厂设置不同。
家庭不同,父母不同,言语引导不同。
大家也都是从普通开始的“普娃”罢了。

昕空之相
交流亲子育儿信息,享受生活应有之乐。体味生活之不易,感悟人生天与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