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更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为了更扎实地推进教育科研工作,检验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2025年1月7日下午在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附属小学录播室举行了中期石狮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研究课题《艺术融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研究》(编号SJZX2023-44)中期汇报。本次活动由课题组核心成员许晓瑜老师主持。书记、校长杨劲松和蔡秀润副校长,课题组专家邱美珍老师及课题组成员共同参加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课例展示、课题中期报告和专家点评三大部分。
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各项活动稳步开展,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颜春玲老师执教的《日月明》是一年级识字单元课例,颜老师立足低段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进行整体构课,紧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作为核心教学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识字的乐趣,感受汉字的韵律美和形态美。
教学伊始,象中寻意,唤醒汉字情怀——通过日和月的象形图画,引领学生感受“明”的字义,枯燥乏味的汉字与图画结合起来,能快速让学生爱上汉字、产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整堂课声中寻义,发现构字规律——通过自由读、配乐读、师生接读等各种形式的读,学生感悟韵文的节奏美,进而发现构字规律。画中寻趣,体味意韵之美——“由字想画”和“由画想字”是本节课颜老师引领学生学习会意字的主要策略,从字的构成,想象字的画面,比如学习“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中的“男”“尖”“尘”字;而在学习“从”“众”等字时,又启发学生先想象画面,再理解字的意义。意象聚合,生成和谐之美——教写“林”字时,首先,从“木”字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它作为偏旁的的变化。在观察交流中先发现结构上的变化,掌握其“左窄右宽”的书写规则。再聚焦“林”中的两个木有什么不同?发现“点”画和“撇”画的穿插,从而读懂汉字的谦让之美。
颜老师的这节课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视觉艺术、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对会意字的深入理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课题理念。
课题组负责人柯丽红老师结合课题理念,进行了课题中期汇报。柯老师从课题基本概况、研究工作主要进展过程、已完成的主要阶段性理论成果及影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下一步研究计划这五个部分进行汇报,展示了课题组这一年来获得的成绩。
这一年来柯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探寻了许多前沿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文艺融合的课堂质量。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核心理念进行课例研究、作业设计、撰写论文等提炼经验方法。同时柯老师也提出了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比如艺术融合的深度广度不足,教师的艺术素养参差不齐,教学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并对下一步研究计划进行展望,一是深化教学实践,二是教师培训提升,三是完善评价体系,四是强化成果提炼。
课题组专家成员邱美珍老师对柯丽红老师的中期报告表示赞赏,她提出《艺术融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研究是基于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不仅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使课题组的老师们提升了很多专业素养,希望在下一阶段继续致力于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语文与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深度融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蔡副校长表示:身为课题组的一员,对柯老师潜心研究的精神所打动,她提到柯丽红老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题有前沿的课程意识,通过课题研究的常态化补足了跨学科研究的时间。同时建议课题组成员在接下来的一年研究中,要做到学科相融有共促性,课题研究有自觉性。
杨校长作总结:课题中期已经看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果,希望经过下一年的努力,能在课题结题的时候,取得一个可以更多应用到教学实际中的优秀成果。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本次课题中期报告会,既是对课题前期实施情况的客观检验,也是对课题后期开展研究的专业引领。今后,我们将根据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认真梳理,潜心钻研,全力推动课题研究工作往更深层次开展,从而打造一个真实的学习共同体,提高研究的实践性、应用型,真正做到科研为教学服务。
科研之路满满亦灿灿,相信课题研究在领导的引领下,教师们的同心协力、扎实工作下,必能初心如磐寻得高效之道。
文字:张晓莹
照片:王巧茹
初审:李婵娟
复审:蔡秀润
终审:杨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