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八季中国医院管理奖决赛完美收官,天津市人民医院总务处申报的《基于大数据应用模式下医院后勤设备设施的管理探索》项目,喜获中国医院管理奖华北区域优秀奖。此次大赛由健康界携手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解放军总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等医院管理研究机构共同举办。本季管理奖涵盖后勤管理、质量管理、学科管理等主题,本届比赛依据全国六大区域划分,每个主题的每个区域中遴选出前30%的案例评为区域优秀奖。
自评选活动启动以来,总务处高度重视,精心雕琢优质案例进行申报。荣誉的取得,是对医院后勤管理的认可,更是未来前行的动力源泉。总务处会把此次获奖当作新的起跑线,持之以恒地推进后勤管理创新,积极探寻更多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良好举措,深入总结经验教训,为医院后勤管理事业的持续发展增添新活力,坚定不移地朝着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迈进。
获奖案例分享:数字后勤运维 开启医院管理新篇章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新技术支撑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更是各行业效率提升的关键,特别是在医院后勤管理领域,其复杂性和高要求,要求更现代化、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为迎接这一挑战,天津市人民医院搭建了数字后勤运维平台,通过整合新技术,推动医院后勤管理向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该平台不仅代表了医院后勤管理的前沿技术,更是新质生产力在医院后勤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
人民医院后勤平台深入运用物联网、大数据、BIM三维应用技术,实现医院后勤运维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
通过物联网技术,平台不仅能够实时监控医院各项设备和设施,还具备远程实时控制和干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并修正故障或异常状态,确保潜在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处理和消除。这一技术实现从根本上降低了人员与设备的安全风险,显著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安全水平和运营效率。
此外,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应用,平台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能够准确预测潜在的安全问题或故障趋势,并提前发出预警信号。这一技术创新为医院的安全管理和决策支持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智能化辅助。
平台还运用了BIM三维应用技术,具有模型承载能力大、模型渲染精度高、模型加载速度快、支持模型种类多的优点,实现院区三维模型高精度呈现。同时,结合稳定的数据融合底座和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实际点位信息、三维模型与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无缝链接,确保了建筑数据的稳定、准确、实时上传,同时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这一创新真正实现了“建筑实体-数字模型-业务数据”的有效连接和融合,做到了建筑真正的“万物互联”。
基于对医院后勤管理需求的场景梳理,天津市人民医院数字后勤运维平台搭建了驾驶舱、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维保管理、能源管理、医疗设备设施管理六大模块,500多个功能场景:
(1)驾驶舱模块:作为平台的“大脑”,驾驶舱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将复杂数据转化为运行态势分析建议,帮助决策者快速把握全局,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在决策支持方面的有效应用。
图1天津市人民医院数字后勤运维平台驾驶舱界面
(2)设备管理模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及时预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展现了新质生产力在设备管理上的优势。
图2天津市人民医院数字后勤运维平台设备管理(组空机组)界面
(3)安全管理模块:通过智能化的安全监控系统和即时响应机制,出现安全问题时多系统联动,及时弹出现场实时监控画面,帮助管理者判断事件态势,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在风险防控方面的重要作用。
图3天津市人民医院数字后勤运维平台安全管理界面
(4)维保管理模块:基于对后勤设备的可监可控,能够及时故障预警,并生成维保工单,提高维修的及时性,有助于延长设备寿命,这是新质生产力在数字化维保管理方面的有效实践。
(5)能源管理模块: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能源消耗数据,做到能耗的精准管控,实现能源供需高效匹配,节能降碳,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符合新质生产力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图4天津市人民医院数字后勤运维平台能源管理界面
(6)医疗设备设施管理:平台实现了对负压隔离病房、医用气体系统、气动物流系统等的实时监测,通过数据底座的分析能力,实现了及时的故障预警,保障医疗相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图5天津市人民医院数字后勤运维平台负压隔离病房界面
自平台上线以来,在后勤管理上取得了多方面显著成效:
1. 决策效率显著提升:可监可控+故障预警模式,使后勤管理能够快速响应各种情况,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 能源消耗有效降低:通过智能化的设备管理和能源管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节省医院能源费用的同时,也为“3060”双碳目标做出了贡献。
3. 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安全管理、维保管理的优化确保了医院后勤服务的稳定性和高质量,展现了新质生产力在后勤管理效率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天津市人民医院数字后勤运维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医院后勤管理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供稿 | 徐欣光
审核 | 张璞
编辑 | 王雪平
校对 | 周文成
责编 | 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