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昆山花桥《徐公桥职教社改进区》

百科   历史   2024-03-31 21:11   江苏  

 文编/王永平


这是一枚用黄铜制造的证章,直径3.20厘米。其章的正面外环一圈书有“中华职业教育社,沪郊农村改进区”的魏碑体文字,中间镌有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会徽和“会员证章”的字样。(见图)


许人们有所不知,在这枚证章上面,它却记载了,见证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办人、中国职业教育家、同盟会会员黄炎培先生于1928年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推行实施的“职业教育乡村改进区”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黄炎培(1878—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中华职业教育社简称“中华职教社”,该社是由黄炎培于1917年在上海,联合当时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如:蔡元培、宋汉章等人发起创办,黄炎培任办事部主任。


中华职教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职业教育团体,也是我国近代致力于研究推行职业教育历史最悠久的教育团体。其立社宗旨是“同人鉴于方今吾国最重要,最困难无过于生计,根本解决唯有沟通教育于职业。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的方法”。


职教社还大力开展爱国教育宣传活动,以此达到“职教救国”之目的。黄炎培经过深入社会调查后,提倡学生要“手脑并用,注重实践”。他还按照我国的国情状况,主张以职业教育的方式达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之目的。黄炎培因从事宣传“职教救国”活动,曾一度被国民政府以“学阀”罪名而通缉。


昆山花桥徐公桥“沪郊农村改进区”是由中华职教社黄炎培一手创办的,乡村改进事业工作的第一块实验园地。因“改进区”地处上海市西郊的“徐公桥乡村”(现属江苏昆山市花桥镇)所以也称“徐公桥改进区”。该改进区于1928年四月成立。在落成典礼大会上,黄炎培、江问渔、杨卫玉、姚惠泉等创办人及知名人士都出席了会议。


此照片为昆山沪郊乡村改进区《昆山第三区农民教育馆》


徐公桥乡村改进区,还制定了分年工作计划,以6年为一个完成期。并招收了江、浙、沪、闽、川、湘、赣、宁等地的众多学员。职教社还聘请了有名望的教育家来区指导改进工作,其中有:原金陵大学的杨君,还特聘老教育家黄齐生(王若飞烈士的舅父)为总干事,兼任徐公桥改进区主任。


在为时六年的(1928—1934年)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区的工作历程里,在黄炎培等职教社的教员齐心努力工作下和学员们一起,在乡村做了一系列改革事业如:推广农业技术,改变农民耕种靠天吃饭的迷信思想;改进会举办无息贷款,改少了农民受高利贷的剥削之苦;宣传卫生常识,预防传染病。


1928年夏初,改进会还为全区60岁以上的老人隆重举办了“长寿会”,黄炎培还特地从上海赶来参加盛会并祝词。在乡村改进教育工作中,改进会在全区内开办了十余所夜校,并强调文盲也要每天学习二小时,要求全区成年人,入学率达百分之五十。经过学习,摆脱了文盲的农民有些基本能看懂壁报或书写简单的书信。


在徐公桥乡村改进区学习过的人,都会唱一首《为了一线希望》的歌,其歌词如是:

为了一线希望,我才努力向上。

振作精神,开发思想,把人生学问,都记在心上。

在失意时这样,在得意时也是这样。

我的努力向上,只为了一线希望。

其歌词简朴、豪放、明了。九十多年的时光流逝,当我们看到这枚已陈旧斑斓的中华职教社颁发的“沪郊农村改进区”的证章时,会领悟到黄炎培和职教社的先辈们,他们在那个战火动荡的艰难岁月里,怀着复兴民族,振兴中华,改进农村科学文化事业中,可谓:不遗余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昆山花桥“徐公桥农村改进实验区”,虽然,短短为时只有六年,但是,它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先河。

感谢您的观看与赞赏!

昆山鹿城闲话6688
昆山往事, 民间百科 , 婚姻史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