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散文家、文学家、古文家,归有光(1506—1571年)昆山人,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后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 自号项脊生。《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
《项脊轩志》全文以归有光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项脊轩”书斋为主,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地展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以项脊轩记载了三代之遗迹,睹物思人,悼亡念存,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王育萍的篆书《项脊轩志》节选如下
王育萍的篆书“项脊轩志”(节选)作品入选“昆山台商书画展”,幷在上海嘉定震川博物馆等地展览。王育萍的小篆书法作品,不但笔法结构姿态丰满,生动活泼,而且又见严谨端庄,字势整齐,上下贯通。
上海嘉定震川美术馆留影
原文《项脊轩志》(节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节选)现代译文如下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灰尘泥土不断渗滴出水来,雨水也往下流,每次挪移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安置。项脊轩坐南朝北,照不到太阳,每天一过中午屋里就很昏暗。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上面不再掉土漏水,前面开了四个窗子,环绕庭院盖起围墙,用北墙来挡南面的阳光,阳光照在墙上,反射进屋里,屋里才见亮堂了。又在院里种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时卧时起,长啸高歌,或者静静地端坐,种种声音都能听到。庭院的台阶上静悄悄的,小鸟时时来啄食,人过去都不飞走。每月十五的夜里,明亮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桂花的影子杂乱地映在墙上,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袅袅婷婷,十分可爱。
感谢您的分享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