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耘通 冉佳灵|ESG评级对审计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财富   2025-01-10 14:10   山西  

原载《会计之友》2024年第18期




胡耘通教授  



作者简介

 

胡耘通 男,河北沧州人,博士,重庆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会计领军人才,西南政法大学法务会计与财税合规研究中心主任、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审计与司法会计

冉佳灵 女,重庆人,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学






文献出处

胡耘通,冉佳灵.ESG评级对审计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会计之友,2024(18):104-111.









胡耘通1,2  冉佳灵2

1.西南政法大学法务会计与财税合规研究中心

2.西南政法大学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
【摘 要】

ESG理念与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战略等新时代目标紧密相连,随着ESG评级在评估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方面重要性的日益增加,其对审计领域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显著。文章通过综述截止到2023年7月CNKI平台上发表的ESG与审计的相关文献,分析研究现状,并对ESG评级影响审计意见、审计收费、审计质量、审计模式以及内部审计五个方面的因素和机制进行总结。研究发现:ESG与审计的研究在ESG总体研究中所占比重较低,但关注度在逐年增长,说明其作为新兴研究话题具有潜力。此外,国内外尚未建立统一的ESG评级体系,将影响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尽管ESG评级对审计意见和费用的影响已有一定共识,但在审计质量方面的研究仍不足且存在分歧,需要深入探究。基于此,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期望为持续推进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ESG评级;审计影响;影响机制;研究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18-0104-08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环境违规行为和治理问题,导致在这一进程中还面临许多卡点和瓶颈。ESG(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作为一套评估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的标准,激励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贫富差距等挑战,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加快实现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推出了一系列以强化公司ESG披露,提高公司ESG表现力为目标的政策。这些政策不仅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透明度,而且能降低企业与关联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可以从企业的ESG信息披露中获取更加全面真实的信息,降低投资风险。ESG作为重要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行动指南,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004年6月,ESG概念首次由联合国契约组织提出。ESG代表企业在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领域的具体表现。2008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我国重污染产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并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环境监管机制。2010年9月,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对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时间和范围作出了规范。2018年9月,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的要求披露有关ESG的信息,确立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强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作用。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将ESG信息披露要求又提高了一个层级。2023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工作。

  ESG评级基于ESG表现产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全面、真实、可量化的非财务信息,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优化投资决策,同时也能为审计师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形式对ESG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分析ESG评级体系与结果对审计影响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对ESG评级影响审计意见、审计收费、审计质量、审计模式以及内部审计五个方面的因素和机制进行汇总,评价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期望能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二、ESG评级与审计研究现状梳理

  (一)ESG评级体系

  ESG评级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因素的评价方法。全球范围内提供ESG评级服务的机构已超过600家,具有较大影响的有明晟MSCI、富时罗素FTSE Russell、晨星Sustainalytics、KLD等。国内常见的评级机构有商道融绿、上海华证以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等。各机构的评级指标和侧重点不同,例如,晨星Sustainalytics侧重ESG风险评价;商道融绿评估ESG管理水平和风险暴露程度,强调负面信息的监控和评估;华证ESG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较显著因子收益、个股风险预警与尾部风险规避效应,作为投资应用绩效显著。我国资本市场对ESG的关注不断提升,推动了ESG评级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王凯和张志伟[1]、陈宁和孙飞[2]认为我国ESG评级体系仍存在发展滞后、信息披露质量差、评级结果不一致、ESG生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另外,ESG数据的可靠性仍然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ESG相关研究及现状分析

  现有文献从多角度探究了ESG的影响。在财务绩效方面,研究观点大致分为两类,即ESG对企业财务绩效有积极影响或负面影响。Friede等[3]、袁业虎和熊笑涵[4]研究发现,ESG评级高的企业表现出更优良的绩效。但Duque-Grisales和Aguilera-Caracuel[5]的研究结果表明ESG评分和财务绩效负相关。其中的差异可能受样本选择、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在公司价值方面,Aboud和Diab[6]根据对托宾Q值的衡量证实ESG指数排名与公司价值正相关。在企业投资方面,Samet和Jarboui[7]、高杰英等[8]研究发现ESG表现能通过降低代理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融资约束间接提高公司投资效率。

  现有文献大多以财务绩效、企业价值、投资等企业自身特征探讨对ESG的影响,而以第三方审计为视角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高级检索”功能,以“ESG”为主题对所有录入的文献进行筛选,发现截至2023年7月份,共有3681篇与ESG相关的文献,但ESG与审计相关的文献则仅有33篇,约占ESG相关文献的0.9%。其中有26篇在学术期刊,6篇硕士论文,1篇在特色期刊。2021年2篇,2022年15篇,2023年16篇,发文热度逐年提高,说明ESG与审计领域正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新兴话题,预计未来这一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将持续增加。本文对发表的主要期刊进行了统计,并对在《会计之友》《中国内部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财务与会计》这六大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数量进行了筛选,具体见表1。同时本文对发表的期刊研究主题进行了统计,并筛选出文献数量前五的主题,分别为“审计费用”“内部审计”“审计意见”“审计模式”“审计质量”,具体见表2。其中“审计质量”为主题的文献仅有两篇硕士论文,这一领域在学术期刊上的探讨显著不足。以这五个研究主题进行文献梳理和总结,其中“审计费用”“审计意见”“审计模式”“审计质量”是以外部审计视角进行的分析。
  (三)ESG评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随着国际和国内新审计准则的发布,明确了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模式,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识别、评估和判断,并根据这些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合适的审计程序,合理分配资源,以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相关文献发现,企业的ESG评级主要是通过降低审计风险和经营风险来影响审计意见[9]

  1.在审计风险方面,ESG评级可以通过盈余管理、违规风险、信息不对称性三个方面来影响审计风险,从而影响审计意见。

  在抑制盈余管理方面,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促使企业不仅关注经济利益,而且要考虑公共利益,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声誉。而ESG评级高的企业,良好的声誉能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企业为了避免积累的声誉资本流失,会加强内部控制和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10],主动抑制虚假财务报告行为,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以尽早发现并制止有损声誉的盈余管理行为[11],以此来降低审计师的审计风险,进而降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

  在减少违规风险方面,金缦[12]通过我国机构投资者2010—2020年对绿色创新公司的投资研究表明,ESG评级越高,代表着企业存在越高的绿色创新能力且对绿色创新的投入越高,相应地强化管理人员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落实,从而在企业日常经营中设置更多契合政府相关部门规定的程序,减少违规风险,所面临的审计监管压力越小,越能降低审计师的审计风险,从而降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13]

  在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方面,ESG评级越高意味着其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信息披露程度越高、披露质量越高,可以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审计风险就越低[14]。因此,ESG评级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来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减少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

  2.在经营风险方面,ESG评级可以通过公司的财务状况、利益相关者关系、声誉保险效应等方面影响经营风险,最终影响审计意见。

  在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方面,黎文靖[15]认为企业为了获取政府的资源支持,会倾向增加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以获取额外的经济效益;王薇[16]研究发现企业环境责任评分越高,帮助政府完成的环境治理任务越多,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也越多。因此,企业通过较高的ESG评级来获取政府研发补贴,一方面可以减少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向外界释放出企业技术水平较高和发展前景较好的信号[17],吸引更多的投资,让企业有更多资源投入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中,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

  在建立良好的利益相关者关系方面,周方召等[18]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越好,机构投资者持股越多,越能获得股东的认可,同时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Flammer和Kacperczyk[19]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让员工的行为和公司的价值导向一致,提高劳动生产率。蒋德权和蓝梦[20]研究发现,通过承担ESG责任,企业在市场中建立了积极担责的良好形象,促进了与供应商及顾客之间持久且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扩大企业在市场上的份额。因此ESG评级越高,越能建立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良好的关系,从而缓解经营风险,降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

  在声誉保险效应方面,良好的ESG表现帮助企业积累了道德和声誉资本,Godfrey[21]认为道德和声誉资本能发挥一定的保险效应,降低因公司负面事件而造成的损失。企业以较高的ESG评级获得认可,使利益相关者对声誉良好的企业更具容忍度,当企业遭遇负面新闻时,利益相关者更倾向于视为偶发事件,为企业提供纠正错误的机会,从而减轻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ESG评级影响审计意见的机制如图1所示。 
  (四)ESG评级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Simunic[22]于1980年首次研究了审计定价模型,认为有两个因素决定审计定价。一是风险溢价因素,审计风险溢价是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实施了审计程序但仍无法控制的风险,其中包含对未来可能赔偿责任的估价,这是一种规避潜在损失的行为。二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投入的审计资源成本,包括人力、物力和时间等。

  在风险补偿方面,上文通过整理现有文献得出,较高的ESG评级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不仅可以影响审计意见,而且能影响审计收费。晓芳等[23]研究了ESG评级对公司审计收费的影响,发现ESG评级发挥了外部监督的作用,通过抑制公司的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降低审计收费。因此,审计师依据较低的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可降低风险溢价水平,进而减少审计收费。陶春华等[24]实证检验了企业风险机制,发现ESG表现良好的上市公司拥有较低的财务风险和商业诉讼风险,能减少审计风险溢价,从而减少审计收费。

  在审计投入方面,王琳璘等[25]认为ESG评价让企业面临更强的外部监督,从而抑制管理者在ESG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迫使企业向外部披露更真实的ESG信息,以此来降低管理层妨碍审计工作的可能性,减少审计证据获取的难度,从而降低审计投入[26],减少审计收费。高管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实现当期的绩效目标,而良好的ESG表现可促进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27],减轻管理层在绩效评估中的压力,降低管理层对财务报告操纵的倾向,从而减少了审计师在审计中的工作量。随着ESG相关法规的完善,企业如果缺乏对员工权益、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视,将面临行政规制和法律诉讼[28]。由于相关审计事项固有的不确定性,审计师需增加更多的投入,以确保能够作出合理的评估,这无疑导致了审计成本的增加。而ESG表现优异的企业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方面设定了更高、更全面的标准,这有助于减少与利益相关方产生的诉讼风险,进而能够避免额外的审计成本投入,从而降低审计费用。Asante-Appiah[29]研究发现ESG表现差的公司会导致声誉受损,审计师会增加审计工作量,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审计财务报表,以应对环境、社会和治理声誉受损的情况。

  ESG评级影响审计收费的机制如图2所示。
  (五)ESG评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DeAngelo[30]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人员发现并报告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违规行为的概率。由于审计质量的不可量化,学者们在研究时更倾向于选择一个替代指标来衡量审计质量,常见的替代指标主要有审计意见、事务所规模、盈余质量、审计收费等。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ESG评级主要通过盈余质量、审计费用、公司治理三个方面来影响审计质量。

  在盈余质量方面,徐祥兵等[31]认为影响盈余管理的行为来自压力和机会,ESG表现好的企业拥有更强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降低了自身风险,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实现业绩稳定增长,这减轻了企业管理层的向上盈余管理压力。同时,出色的ESG表现反映了现代化治理和契约精神,减少了企业进行向下盈余管理的机会。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一个替代指标,盈余管理的程度往往揭示了审计质量的高低[32],因此ESG评级越高,企业盈余管理空间越小,审计质量越高。

  在审计费用方面,Asante-Appiah[29]发现审计师会增加审计工作量,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审计财务报表,以应对环境、社会和治理声誉受损的情况,导致ESG表现差的企业不容易出现较低的审计质量,即通过增加审计收费来提高审计质量。但Becker等[33]认为当审计费用显著提升时,注册会计师可能对审计对象产生更强的经济依赖,这种依赖可能妨碍其保持必要的独立性与客观性,进而可能削弱审计质量;审计费用过低可能导致审计师减少审计工作,增加了审计后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损害审计质量[34]。可见,ESG评级通过审计费用影响审计质量的机制仍然存在争议。

  在公司治理方面,ESG评级体系关注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实践,要求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ESG评级体系的要求,公司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确保经营合规性以及监管机制的有效运行,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增强审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了解程度,提高审计质量。同时ESG评级体系也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一定要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越好,审计质量越高[35]。余宇莹和刘启亮[36]的研究也证实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性与盈余管理幅度之间的负相关性,表明更优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缩减盈余管理的空间,进而提升审计质量。

  ESG评级影响审计质量的机制如图3所示。
  (六)ESG评级对审计模式的影响

  审计模式是由审计目标、审计准则、审计程序以及审计机构设置等因素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并在特定的审计环境下得以实施。它是审计环境的产物,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进。近年来,ESG评级的普及和发展使得ESG因素成为审计中的关注重点,进而对审计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审计师需要对企业的ESG实践进行更为细致和全面的审计,传统的审计模式需要做出调整,包括充分涵盖ESG因素的审计内容、风险评估等。

  梁丽[37]认为ESG框架将拓宽审计领域,审计内容将不再局限于财务,还将扩展至环境、社会、治理等非财务领域,并结合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社会责任、环境治理、环境保护、内部控制等一系列行为进行评价。此外,ESG评级结果已成为影响企业声誉和财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审计模式需要调整以识别和评估与ESG相关的风险,如环境风险带来的财务表现和融资成本影响,社会问题带来的法律诉讼风险,以及治理不善可能导致的合规风险。

  杜永红[38]对审计模式作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应建立ESG审计制度。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够确保ESG信息披露的可信性,并有助于引导企业积极遵守ESG规则,不仅需要在审计过程中考虑ESG所带来的非财务信息,而且要建立ESG审计评估指标体系,并由第三方审计机构检查和评估企业在ESG方面的履行情况。这种实现实质性和程序性制度的双重建设有助于构筑规范的审计监督体系。同时,单一的审计组织体系难以满足ESG审计的要求,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三方应当加强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在审计分工方面,环境资源审计主要由国家审计承担,社会责任审计和公司治理审计则以社会审计为主、内部审计为辅。不少学者认为应该进行ESG鉴证。陈晓艳和洪峰[39]提出监管机构需建立和完善针对ESG鉴证的法规体系,并促进企业积极采用第三方独立鉴证服务。高宁馨[40]指出部分企业在ESG评级中可能会采取美化其环境表现的“漂绿”行为,或是通过选择评级机构来进行操纵,仅依靠ESG评级来判定ESG信息质量是不充分的,而鉴证服务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七)ESG评级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内部审计由企业内部专职审计人员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通过审查评价企业业务活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ESG评级通过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内部经营,对内部审计产生了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风险管理、审计目标、审计范围以及审计人员能力四个方面。

  ESG评级为内部审计提供风险导向。王光远[41]认为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实时、持续地监控,将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相融合。基于现有的ESG分析框架,内部审计人员能精准定位风险点,分析提炼相关风险的特征,从而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审计业务工作,协助管理层制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方法措施,助力公司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和水平[42]

  ESG评级为审计目标提供了新视角。梁丽[37]认为传统的审计目标是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然而在ESG评级框架下,审计目标将在不同维度呈现新的层面。具体而言:环境(E)维度的目标是评价企业在环境责任履行方面的表现,例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执行、碳排放降低、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等;社会(S)维度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包括员工薪酬管理、劳动力管理、数据安全与隐私、对当地社区影响以及产品质量等;治理(G)维度评价企业的公司治理责任履行情况,涵盖企业治理与管理结构、反垄断措施以及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

  ESG评级扩大了内部审计范围。在机构监管力度加大和公众监督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对报告披露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应地扩大了内部审计的范围。一是审查ESG报告,确保ESG报告信息的准确、相关、及时和一致性,以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有助于维护报告的可靠性,增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防止信息虚假披露或误导,保障信息透明度。二是审查ESG报告与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审查ESG报告中反映的非财务信息是否与财务报告中的财务信息相冲突,避免引起利益相关者的特别关注[43]。三是评价企业ESG管理内部控制,ESG评级体系使得企业的控制目标从局限于保障财产的安全性、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等扩大到保障生产运营的环保性、社会利益的一致性及治理的有效性[44]。因此,企业需要进一步精细化和完善其控制活动,并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在监控和评估ESG履职方面的作用,以评价ESG管理活动的设计及执行效果。

  ESG评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ESG评级体系能够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风险导向,但同时也加大了审计人员的职责。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审计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具备在环境、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他们需要充分了解企业在ESG各个维度的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计划,将ESG评价指标有机地融入审计工作中,协助企业更好地履行ESG责任。此外,内部审计管理的优化也显得尤为重要,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效,同时与业务部门的紧密沟通将有助于确保审计结果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42]

 

  三、ESG评级与审计研究总结

  通过前述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合总结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发文数量方面,ESG与审计这一研究领域在ESG总体研究中所占比重较小,还缺乏广泛的学术关注和深入研究,但发文热度逐年提高,说明ESG与审计正成为国内研究领域的新兴话题,预计今后发文量会持续上涨。(2)目前国内外并未形成统一规范的ESG评级体系,不同评级机构对相同主体的评判因素与评价标准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数据的质量和透明度不一致,会影响到最终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在研究主题方面,审计意见、审计收费、审计质量、审计模式与内部审计是目前我国ESG领域内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ESG评级对审计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审计意见与审计收费目前的研究结论比较统一,认为ESG评级能够通过不同的路径影响审计意见与审计收费,较高的ESG评级能降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减少审计费用;但在审计质量方面,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对该主题的深入分析和讨论还远远不够,现有的研究结论之间也存在歧义,亟需更多的学者对其进行详细研究。

 

  四、ESG评级与审计研究展望

  基于以上研究评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未来在实证研究时可对央企与非央企,或者不同行业(如石油化工业、制造业等)进行异质性检验。目前仅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ESG报告编制颁布了详细的指引,而非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尚缺乏相关政策,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地区市场化程度及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异质性分析,较少涉及不同行业间,以及央企与非央企之间的差异对比。因此未来研究聚焦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或者不同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可以更全面地探究ESG评级与审计的关系。

  二是深入研究ESG评级与审计质量的关联。当前文献的共识在于较高的ESG评级能有效降低审计费用,而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仍有待深入解析。审计费用可能是一个探究ESG评级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关键中介变量,但这背后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因此可将异常审计费用与正常审计费用相区分,分别探讨两者作为中介变量如何影响审计质量。

  三是建立统一的ESG评级体系。由于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评级体系,现有研究所运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待考究,所以其研究结论是否具有普适性和可靠性还有待商榷。因此,有必要构建统一的ESG评级体系和标准,在借鉴国外主流ESG评级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标准,并统一评级的指标和框架。评级指标和评级方法要科学、客观、合理地反映企业的ESG发展水平,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等差异分配权重。同时加强对企业ESG数据披露的监管,确保企业提供准确、全面的ESG信息,提高ESG评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解决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的问题,以有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四是将ESG评级结果纳入审计范围。开展ESG审计能提供独立的验证和核实,并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也能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规和要求。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如何调整审计框架和指导标准,把企业ESG评级结果作为一项非财务信息纳入审计计划、风险评估和程序设计中,帮助审计师在开展审计业务时充分考虑企业ESG评级,以有助于审计师合理安排审计工作,提升审计效率,降低审计失败的可能,最终提高审计质量。

 

  五、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气候极端多变、自然资源枯竭等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ESG理念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了解ESG评级体系与结果如何影响审计的各个方面,能够帮助审计师更好地满足市场和监管的要求,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也为审计标准制定者提供洞见,指导他们在制定和修订审计标准时更有效地融入ESG因素。企业重视ESG理念,有助于识别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相关风险,降低经营风险,建立良好的利益相关者关系,降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减少额外的审计投入。未来应聚焦调整和完善审计流程,以更好地考虑ESG因素,更全面地探究ESG评级对审计的影响机制,并提供具体的经验教训和实践指导,构建统一的评级指标与框架,为企业和审计师在ESG评级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基金项目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2NDYB18);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3SKSZ009);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33134)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凯,张志伟.国内外ESG评级现状、比较及展望[J]. 财会月刊,2022(2):137-143.

[2]陈宁,孙飞.国内外ESG体系发展比较和我国构建ESG体系的建议[J].发展研究,2019(3):59-64.

[3]FRIEDE G,BUSCH T,BASSEN A.ESG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ggregated evidence from more than 2000 empirical studie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Finance & Investment,2015(4):210-233.

[4]袁业虎,熊笑涵.上市公司ESG表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媒体关注的调节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68-77.

[5]DUQUE-GRISALES E,AGUILERA-CARACUEL J.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score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multilatinas:moderating effects of geographic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and financial slack[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21,168(2):315-334.

[6]ABOUD A,DIAB A.The impact of social,environment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disclosures on firm value:evidence from Egypt[J].Journal of Accounting in Emerging Economies,2018,8(4):442-458.

[7]SAMET M,JARBOUI A.How do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ribute to investment efficiency?[J].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2017,40:33-46.

[8]高杰英,褚冬晓,廉永辉,等. ESG表现能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吗?[J].证券市场导报,2021(11):24-34.

[9]王瑶,张允萌,侯德帅.企业ESG表现会影响审计意见吗?[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37(5):54-64.

[10]管考磊,张蕊.企业声誉与盈余管理:有效契约观还是寻租观[J].会计研究,2019(1):59-64.

[11]管考磊.企业声誉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J]. 当代财经,2016(9):121-127.

[12]金缦.机构投资者的ESG偏好对绿色创新价值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1):65-75.

[13]李志学,刘雪瓶,张嘉伟.企业ESG表现是否影响审计意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2(3):60-68.

[14]秦荣生.审计风险探源:信息不对称[J].审计研究,2005(5):6-10.

[15]黎文靖.政治寻租视角下的公司社会责任研究:基于中国转轨经济的一个新政治经济学解读[J].财政研究,2011(2):42-46.

[16]王薇.企业环境责任与政府补助:基于寻租视角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20(11):100-108.

[17]ZHOU K Z,GAO G Y,ZHAO H.State ownership and firm innovation in China:an integrated view of institutional and efficiency logic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17,62(2):375-404.

[18]周方召,潘婉颖,付辉.上市公司ESG责任表现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学决策,2020(11):15-41.

[19]FLAMMER C,KACPERCZYK A.The impact of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on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J].Management Science,2016, 62(7):1982-2001.

[20]蒋德权,蓝梦.企业社会责任与产品市场表现[J].财经研究,2022,48(2):109-122.

[21]GODFREY P 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philanthropy and shareholder wealth:a risk management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5,30(4):777-798.

[22]SIMUNIC D A.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161-190.

[23]晓芳,兰凤云,施雯,等.上市公司的ESG评级会影响审计收费吗:基于ESG评级事件的准自然实验[J].审计研究,2021(3):41-50.

[24]陶春华,陈鑫,黎昌贵.ESG评级、媒体关注与审计费用[J].会计之友,2023(6):143-151.

[25]王琳璘,廉永辉,董捷.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2(5):23-34.

[26]董彦良.董事长或CEO权力影响企业审计质量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20(11):100-114.

[27]李井林,阳镇,陈劲,等.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9):71-89.

[28]张俊瑞,刘慧,李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降低企业的诉讼风险了吗?[J].预测,2017,36(1):34-40.

[29]ASANTE-APPIAH B.Does the severity of a client's negative 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 reputation affect audit effort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20,39(3):106713.

[30]DEAUGELO L E.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3):183-199.

[31]徐祥兵,乔鹏程,黄沁.ESG责任表现能传递更透明的信息吗?[J].产业经济评论,2023(2):5-21.

[32]董普,田高良,严骞.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7(5):42-49.

[33]BECKER C L,DEFOND M L,JIAMBALVO J,et al. The effect of audit qualit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8,15(1):1-24.

[34]韩丽荣,高瑜彬,胡玮佳.异常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5(1):74-80.

[35]杨乐,陈卉.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质量:基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的研究[J].商业会计,2020(12):44-49.

[36]余宇莹,刘启亮.公司治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吗?[J].审计研究,2007(5):77-83.

[37]梁丽.ESG框架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创新研究[J].财务与会计,2021(6):52-54.

[38]杜永红.“双碳”目标约束下的ESG审计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2):154-160.

[39]陈晓艳,洪峰.企业ESG鉴证:进展、问题与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9):79-83.

[40]高宁馨.关于我国ESG报告鉴证的思考[J].财务管理研究,2023(8):140-145.

[41]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2):24-30.

[42]陈洛丹,徐可才,劲涛.基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投资建设企业“风险场景”审计模式探索: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助力组织应对风险挑战[J].中国内部审计,2023(2):8-15.

[43]毕秀玲.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22(4):1.

[44]李骏朕,张华,张雯.ESG理念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22(15):28-31.

精 彩 回 顾

封面专题|田钊平:企业数据资产管理的制度创新研究
封面专题|吴梦云:金融资源错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吗
程平 黄靖川 王骥菱|乡村振兴下基于RPA的村级财务共享机器人研究
谢志华 范文昕|研究型审计之辨析
谢冬慧|从调查研究看研究型审计的开创者阮啸仙
朱学义|大数据财务分析创新体系的构建
乔春华|质优会计数据是新质生产力
封面专题|张莉:大语言模型在审计领域的潜在应用与技术路径
封面专题|白华:公司治理的三道防线理论:沿革与探微
张劲松 张云姝|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吗
刘明辉 王扬|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之建构
冯丽丽 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数据资产估值研究
隋敏 姜皓然 毛思源|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理论、实践与挑战
乔春华|论高校审计的本质与定位——一论高校审计
雷宇|社会审计参与公权力监督的路径和监管策略研究
王会金 范杰 任磊|研究型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宋夏云 吴晓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研究
伍中信  等|产权保护导向的数据资产会计处理
陈良华 贺小雨 赵榕|数字智能技术与会计未来发展
封面专题|黄玲:基于业财融合的床旁结算优化研究
封面专题|陈汉文  等:国家审计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路径研究
冯巧根|管理会计的边界与功能扩展
路军伟 魏龙华 夏晓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现实困境与破局之策
宋凤轩 刘莹 竭红云|共同富裕理念下职业教育权责划分研究
封面专题|刘莉:新质生产力下会计职业教育改革研究
封面专题|张林:创新投资会影响异常审计费用吗
陈良华 许漪翎 李宛|西方会计学定性研究窥斑:比较、逻辑与特点
张继德 王玉莹 全茜|机构投资者持股、生命周期与企业社会责任
封面专题丨胡本源:国企高管薪酬激励、管理层自我交易与大股东监督
郑石桥 刘妍妍|儒家文化与经济违规
封面专题|袁广达:中国自主环境资源会计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程光 程翠柳|基于ChatGPT的管理会计应用场景研究
王海芳 等|管理者能力、会计稳健性与市场信息效率
宋建波 卢思诺|税收柔性征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机制
姚立杰|会计之作用:基于宏微观视角
封面专题|杨珊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与机制设计
高良 高军武|数字经济时代业财融合的本质及价值创造思考
贾云洁 郭政|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型审计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刘立军 等|环境保护税对实体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张宜霞 刘明辉|高质量会计信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机制
李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研究型审计蓝图
于成永 等|企业数字化与股价崩盘风险:抑制还是促进?
曹志鹏 侯云云|ESG表现、财务重述与审计费用
封面专题|张金昌:国资监管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理论思考
朱学义|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标准的确定
和丽芬 史雅慧 王巧义|ESG责任履行、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
金源 李成智 贾冰玉|智能财务背景下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封面专题|马永义:纵论财会监督中财务人员的使命及践行路径
王会金、郑石桥系列文章(九)|军队综合审计:一个理论框架
王会金、郑石桥系列文章(八)|军队制度审计:一个理论框架
王会金、郑石桥系列文章(七)|军队绩效审计:一个理论框架
王会金、郑石桥系列文章(六)|军队合规审计:一个理论框架
王会金、郑石桥系列文章(五)|军队财务审计:一个理论框架
王会金、郑石桥系列文章(四)|军队审计结果及其运用:一个理论框架
王会金、郑石桥系列文章(三)|军队审计内容:一个理论框架
王会金、郑石桥系列文章(二)|军队审计需求:一个理论框架
王会金、郑石桥系列文章(一)|军队审计本质:一个理论框架
陈金勇 张高领 陈梦纯|数据资源会计之惑:信息生成机制研究
陈雪嵩|大语言模型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刘运国 金凇宇 周颖|平衡计分卡:构建、应用和发展
李艺|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
张俊杰|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分配机制研究
封面专题|郑鹏: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
封面专题|郑小荣:中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开理论研究30年:回顾、述评与展望

王海琴 李昆泽|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法治化研究

杨镇 胡怡雯 叶邦银|协同治理视角下交通建设资金监管平台研究

杜庆贤|ChatGPT在财会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冉光圭 杨洁|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金融发展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周德良 李睿|数据资产会计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

王春晖 等|乔春华高校财务思想评述

宋书勇|企业数据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杜剑 黄俊杰 杨杨|机构共同持股与劳动收入份额

封面专题|张新民:从辅仁药业退市看审计意见的风险信息含量

李越冬 等|内审建言——组织内部一种特殊的“声音”

李凤雏|增值型内部审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李闻一 黄怡凡 钱磊|基于ChatGPT+RPA的融资融券业务担保资产风险评价

秦浩 唐玥宸 季侃|司法会计鉴定在集资诈骗案件中的应用研究

徐光华 周露尊 朱佳立|企业金融化对漂绿行为的影响

唐文静 陆卫江|以二十大精神引领教育审计高质量发展

赵振智 冯亿琦|环境规制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治理效应

张世生 俞振杰 唐杰|基于业财融合的项目全周期创新管理研究

王海兵 蒋悦|新儒家思想应用于人本审计文化构建的路径研究

南星恒  赵苗苗|管理会计“兴”也成本,“败”也成本

谈多娇 周启君 李元霞|中国医药企业的盈利逻辑研究

孙舒然 李建军 张功富 等|智慧医院背景下财务RPA机器人的应用研究

李桂兰 等|政府补助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的影响

王红春 卢意 宁旭|考虑股权合作的逆向供应链减排决策

封面专题|王小红:“双碳”背景下纺织企业的环保投资效率研究

封面专题丨钟晓强:财会监督助力山西焦煤集团高质量发展实践

谭建淋|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税收法治建设研究

王海兵 梅文婕 於铃蒨|数字人民币审计的现实困境及纾解对策研究

王世杰 由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十大问题研究

张先治|欧阳清先生学术思想研究

袁广达 等|华东地区大气污染项目治理效率评价研究

蒋煦涵|国有混改企业的超额利润分享机制研究

张亚连 等| 产权视角下林业碳汇资产的属性确认与计量探讨

潘雅琼 冯彦斌|财务柔性对房地产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安世强 张金昌 张祝恺|企业产权性质对超额商誉的影响效应研究

吴秋生|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动因与方略探讨

马晨 衡亮 李娟|瑞华审计失败原因探究

赵立三 等|资产收益率宽幅度是房地产业杠杆高企的成因吗

仲怀公 周骏凯|从晋商精神领悟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封面专题丨王立彦:管理会计报告设计、呈现与功效

赵竹明| “双碳”背景下无纸化报销发展探析

李正|内部控制痕迹建设中的五大误区及治理机制研究

张志红 等|预算绩效管理与地方政府债务:评述与展望

吴红军 徐寅寅 江怡|企业漂绿研究综述

杨寅 等|企业智能财务建设的因素、应用与效果研究

叶忠明 贾思汶 姚蓝|乡村振兴审计、公共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

仪秀琴 等|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文献述评

张学慧 等|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

傅樵 韩蓓|重构平台企业信息披露模式的思考

张俊瑞 高璐冰 危雁麟|数据资产会计:概念演进、解构与关系辨析

谢德仁|商誉这颗“雷”:减值还是摊销?

封面专题|秦荣生:研究型审计的现实使命与实现路径研究

胡海波 彭卉|内部控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封面专题丨赵治纲:数据资产入表的战略意义、问题与建议

王蕾 池国华|内部控制与信贷风险防控研究:评述与展望

朱卫东 王欣冉|融合气候风险信息的能源行业股票市场预测研究

张楠 唐凯桃 李妍锦|信托公司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体系构建研究

刘凌冰 等| 一种新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测量方法研究

韦琳 侯聪聪|数字化转型能抑制企业短贷长投吗

王艳丽 张枫波|论人大主要领导干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必要性

张欢 徐育红|区块链技术应用能提升企业价值吗

李曦辉 陈温都苏|域观范式下的公司治理内涵优化

苑泽明 刘甲 张淑溢|高质量发展下企业ESG表现的价值效应及机制研究

范亚东 许鑫婕 张琦|高管家乡认同、数字税收征管与企业避税

程平 喻畅 龚悦|基于ChatGPT的智能内部审计研究

胡晓明 田情情|审计委员会治理、财务报告质量与企业投资效率

封面专题丨马晨:数字经济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研究

封面专题|蒋尧明: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研究:回顾与展望

姜雪松  等∶数字化转型视角下智能财务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程平 廖锡嘉 伍诗雨|基于ChatGPT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研究

张功富 吕月童 詹俊|儒家文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

封面专题|黄溶冰:年报审计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复杂性

刘军 王会金 陈卓|新时代国家审计新定位、新使命、新要求

王军|利润分配规则侵蚀资本的路径解析和基本对策

陈汉文 张笛 韩洪灵|国家审计与国家安全:逻辑必然与实现路径

吴一丁 汤嘉秀 马浩轩|内部控制能否实现创新“增速提质”?

梁勇 等|论高校“过紧日子”的预算绩效管理

黄聪 曹向 李柱林|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司库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乔春华|高校预算绩效实施的内容和路径

陈庭强 谢明 王磊 周治|金融科技助力新创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研究

陈安萍 赵雅湉|ChatGPT对财务分析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王旭 赵梦菲 房佳仪|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

李晓涛 邓虞 高燕|董事会断裂带对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郭蓉 梅潇 张敬怡|“双链”融合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

张璇 可善雪|隐形的力量:儒家文化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

李涛 杨胜兰 刘丹丹|监察体制改革、国企高管腐败与资本配置效率

封面专题|谢冬慧:从节省专项审计看全面节约战略的实现

封面专题|胡玉明:全面预算管理:知易行难

吴德军 张雯洁|“最快强赎”的幕后之手——A银转债赎回前的盈余管理分析

王雨平|“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融资扶持政策及优化建议

陆岷峰|数字科技金融赋能小微科创企业发展路径研究

李百兴 赵庆庆 张黎群|互联网普及与企业费用粘性

李定清 余鑫月|“一带一路”倡议下风险投资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季良玉|数据资产的交易困境及其治理

吴花平 吴冰 刘自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审计数据访问控制研究

封面专题|林志军:区块链技术对会计审计的影响研究

严荣 胡益萍 金涛|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与文旅企业财务绩效

封面专题|胡北明:高质量发展下高铁对区域旅游产业效率影响研究

闫宝琴|ChatGPT爆火与会计的未来思考

吴露 龙翔凌|基于CiteSpace的智慧审计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闫华红 朱明轩|国有股权参股会改变企业成本粘性吗

王秀芬 夏婧 赵静|股权质押下的员工持股计划:激励还是避险?

许汉友 徐子静|共享审计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吗

曹志鹏 梁佳萍 李舒婷|同行MD&A语调、信息披露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

李歆 罗远萍|推进乡村振兴政策跟踪审计的思考

周一虹 张雪雁|碳审计促进碳中和实现的机制与路径分析

张杰 等|电网资产寿命预测模型研究

武龙 周杨 杨柳|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

章奕玲 周波 裴至琰 王少飞|管理层语调是否有利于市场阅读资产减值信息

封面专题|阳秋林:生态审计——理论综述与展望

封面专题|田冠军:企业社会责任跨境协同治理层次及体系研究

李瑞雪 王爱国 任博宇 具本優(Bonwoo Koo)|ChatGPT及其核心技术在智能会计中的应用

黄溶冰 丁佳怡|区块链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应用探讨

陈晓芳 李琴 崔伟|机构投资者网络嵌入对公司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

柳学信 吴鑫玉 孔晓旭|上市公司ESG表现与股票收益

刘用铨 黄京菁|行政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九大差异

郑小荣 李紫嫣|政府审计结果公开解读研究

为中华会计人树碑立传——郭道扬与中国会计史研究

郭晓梅 俞静|从余绪缨广义管理会计思想看管理会计在中国崛起

胡 萍|基于临床路径的DRGs成本管控平台建设及应用研究

封面专题|包健:促进共同富裕的税制改革研究

封面专题|李闻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大语言模型应用探究

张俊瑞 吉玖男|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热点、趋势与未来方向

程平 柳婷|基于Petri网的业务财务一体化流程协同优化研究

陈伟 张慧汶 周红|基于Power BI和R语言组合应用的可视化审计方法

李慜劼|持续推进管理会计应用知识显性化

罗晓琴|管理会计的未来——基于后疫情和创新经济的背景

刘俊茹 |传承 融合 发展——纪念余绪缨先生百年诞辰特别直播活动发言综述

吴芃 庄鑫怡 谭磊|企业高管团队同质性、媒体关注与审计收费

唐大鹏 刘翌晨 敬康凌 王婧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集团化转型研究

封面专题|罗勇:二十大精神赋予新时代会计的使命与任务

封面专题|郑国洪: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审计法制研究

张英 杨诚|三维度的政府支出分类体系构建与应用

张国清 唐琳薇|军事装备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国际经验和借鉴

马广奇 崔西桃|企业金融化对财务柔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王重润 王文静 赵冬暖|基于讨价还价模型的大数据资产定价研究

刘金林 谷佳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审计研究

王满|余绪缨教授学术传承和发展

徐玉德 贺恩远|合并会计中的控制内涵:逻辑演进与现实挑战

孙燕芳 薛阳|殊途同归不同效的企业并购溢价组态路径分析

封面专题|葛琳娜:发电企业数字供应链金融应用模式研究

刘志远|综合交叉研究引领管理会计未来发展

封面专题|徐焕章: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实现路径问题研究

田高良|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纪念余绪缨教授百年诞辰特别直播活动发言综述

陈良华 徐一丹 迟颖颖|组织开放性对跨组织会计发展趋势的影响

杨雄胜|领略大师学术智慧 振兴中国管理会计

谢德仁|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几点思考

宁哲 李欣鑫 赵泽与|管理层能力、商业信用融资与企业投资效率

于增彪|中国管理会计走向繁荣的里程碑

穆庆榜 王梦雪|财务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晏维龙 丁雨豪 林欣|政府补贴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过剩

夏会 钟陈 程平|大数据技术驱动下减税降费政策绩效评估研究

袁业虎 胡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监督精神探究

夏同水 贾思宇|机构投资者参与国企混改如何影响股权融资成本

张耀方|新时代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回顾与展望

贺宝成 宋萌萌|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企业研发创新

周维培 孟金卓|以二十大精神引领审计教育高质量发展

余应敏 孙娜 徐鑫 黄阳|商誉减值乱象的会计治理与监管对策研究

封面专题|徐虹: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的互动耦合机制

封面专题|郭强华:国家应急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赖丹 罗琴 方文龙|企业税负、财务柔性与有效技术创新

郭令秀 王雪丹 付莉|ESG表现与审计费用

温素彬 朱夏 李慧|价值链成本管理的解读与应用案例

马施|共同富裕背景下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

郝 颖|高标准市场体系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杨从印 王佳琪|高校财务治理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黎精明 黄金城|MSCI扩容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夏宁 赵嘉衡 赵来方|协同共生式混改驱动国企增效

赵鹏飞|未来的会计与会计的未来

杜建华 白雅楠|股票市场开放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徐超 赵必然 陈勇|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数据查询框架构建研究

叶陈毅|会计信用文化视域下的现代商业伦理研究

郑石桥 胡欣怡|审计与中国式现代化

李正|论内部控制痕迹

王艳 杨寅 吴忠生 黄长胤|数字时代电子会计档案全流程路径构建研究

田冠军 陈雪梅 王宝顺| "碳税"的国际进展、演进逻辑与推进策略

袁广达 徐德越|双碳目标衔接的碳会计研究

吴秋生 郑阳|股权激励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

王积田 马珊 田博傲|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独立董事网络与成本粘性

郭飞 罗诗洁|企业外币债务融资的汇率风险管理研究

马建威 米万东 张保平|数据资产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王海林 |政府审计结果的文本分析

郝凯 赵康杰 景普秋|共同富裕理念下人力资本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王爱国 李瑞雪 杨傲君|智能会计如何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张文娟 刘凌|RCEP背景下我国企业提升财务价值的策略研究

林权 陈媛媛|三次分配视域下税收赋能共同富裕的政策选择

薛龙 刘家诺 黄琦|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盈余管理

汤新华 汤伊铃|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股权融资效率研究

张晨 于斯齐 肖文娟|基于BSC和哈佛框架的绩效评价体系创新

郭强华 王海|新冠疫情会影响审计收费风险敏感性吗

孙燕芳 夏嘉一|进攻型战略、薪酬激励与企业盈余管理

张晨 胡梦 曹雨清|新经济背景下碳信息披露对融资成本的影响

李闻一 汤华川|基于财务共享视角的人机协同研究

刘勤|ChatGPT及其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探讨

封面专题|郭复初:中国式现代化与财务理论发展新思考

封面专题|雷宇:差序格局下的小企业内部控制

陈良华 马琪 刘宁|不确定性对预算管理变迁与发展趋势的影响

淳伟德 陈勃希 唐仲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靳思昌|治理导向下国家审计功能的实现机制研究

徐虹 张雪|风险投资多轮投资策略与企业创新

李霄鹏 单晓燕 李海波 郭志伟|双循环下区块链智能合约赋能供应链融资研究

刘东进|大型建筑集团财务管理转型升级实践

马元驹 黄冰冰|利润确定:江湖与庙堂话语体系的异同及启示

高绍福 李立武|我国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

封面专题|薛爽:复杂交易的商业实质判断与会计处理

封面专题|邱兆学:人本财务管理促进价值增长逻辑与实践路径

潘飞 赵艺博|平台经济生态成本研究

曾爱民 虞静怡 徐祺|上市公司频繁更名:“热点炒作”或“战略调整”

敬志勇 蔡雅祺|基于价值共创的用户互动与抖音IP价值

徐晨阳 陆纪一 开喆|数字化赋能会计师事务所降低审计风险的路径研究

苑泽明 于翔 李萌 刘冠辰|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的融资约束

郑小荣 夏天辰|中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内容特征研究

徐国君|论会计正义

陆岷峰 欧阳文杰|商业银行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与交易定价研究

封面专题|许汉友: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提高了审计效率吗

封面专题|李红霞:海底捞能捞多久?

张金若 张铃媚|外部治理机制能约束管理者商誉减值的裁量权吗

封面专题|喻智勇:供应链金融驱动产融结合模式研究

王颖 顾颖|“双碳”背景下碳审计的思考

封面专题|张亚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污染减排效应研究

二十大专栏|冯巧根:共同富裕驱动的管理会计创新

张庆龙 何佳楠|大数据审计的业务逻辑:基于事项审计的思考

卢锐 唐子桢 杨蕾|从瑞幸造假事件看财务舞弊企业的自救

余应敏 刘婧 余浩文|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因子量化投资分析初探

王延太|权责发生制理念下高校预借票据核算与管理优化

范英杰 姜研 吕俊|我国文化情境下的管理会计创新研究

胡北明 胡先进|新冠疫情对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许敏 岳元宁 陈瑶|管理会计:百年回溯及探索思考

叶建芳|关于企业会计制度未来的思考

杨寅 刘勤 吕晓雷|中国企业智能财务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方俊彬 等|区块链跨境审计协同系统

王海兵 张蓉莲|大气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框架构建研究

陆岷峰|企业数字化与数字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研究

陈美华|论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

胥朝阳 等|客户集中度、内部控制与企业技术创新

郑明贵 郑舒情|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王瑞华 邢文迪 刘纬纬 李荣香|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碳税制度设计

张卫民 王鹤臻|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计量研究

李春玲 李思奇 魏晓璠|问询函监管对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影响研究

张俊瑞 屈雯|智能财会领域的知识图谱: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张文娟|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贷款减值计提的改进

刘勤 李俊铭|智能技术对会计实务的影响:文献回顾与分析

胡蓉 沈洪涛 张睿敏| “双碳”背景下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王性玉 吴亚捷|生命周期、纳税信用评级与企业创新

孙永尧 杨家钰|数据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赵立三 王嘉葳 刘立军|税收杠杆能够调控资产收益率宽幅度吗

谢柳芳|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审计协同机制探索

徐素波|生态文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冯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财务成本政策配置与行为优化

郭丹 徐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连带赔偿法律责任比较研究

刘长青 李伟|我国保险会计准则的最新修订及其后续完善

蔡德发 常鹏 王征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财税政策效果估测研究

邓菊秋 肖苏薇|减税降费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

宋万祥|收入准则中合同“或有条款”的辨识及会计处理

盛明泉 龙卉卉|金融租赁会提高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吗

郑鹏 王欣宇 赵丽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双重红利效应研究

陈良华 张莉 王惠庆|政府补助对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王贞洁|财务信息扭曲与信贷资源错配

易雪辉 张凯 刘毅|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项目的设置研究

李素英 谢明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程平 邓湘煜|RPA财务数据分析机器人:理论框架与研发策略

胡祥昌 许婧|国家审计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袁天荣 王霞 康艺|平台企业并购垄断动机与垄断机理研究

李秉祥 林炳洪|管理者能力、股权结构与风险偏好

李远慧|问询函是否得到了债权人的充分关注

赵正城 胡亚娣 蔡战英|业财融合下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探索

夏军 贾延 谢平|基于内部控制管理的医院经济管理年活动实践

何燕 李芳|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医疗耗材内部控制探讨




声 明


我们公众号刊载的内容,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若文章、图片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地址:太原市五一路190号雅典金座大厦

电话:0351-5229557

   0351-5229558

   13383412985

   13333411898

E-mail:kjzybjb@163.com

http://www.kjzyzzs.com



扫码关注

《会计之友》

会计之友
向公众传递会计之友相关内容,让大家及时了解财经信息,业界动态,实务导航,学术前沿。力做会计改革的推动者,会计政策的宣传者,会计人才的培育者,会计文化的引领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