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骏马奖之夜,我社《花儿永远这样红》获奖

文摘   2024-11-16 23:57   新疆  


万马奔腾  锦绣华章

11月16日20:10

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

盛大启幕!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齐名

为中国作协主办的

国家级四大文学奖项之一

自1981年起

骏马奖已走过43年如歌岁月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设置长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奖、

报告文学奖、诗歌奖、

散文奖、翻译奖六大奖项

共有25部作品和5名译者获奖

各民族作家作品或再现历史

或关注当下

或聚焦于事件

或凝注于人物

不断丰富着中国文学语境下的多样化表达



新疆作家肉孜·古力巴依

带着作品

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

出版的长篇小说《花儿永远这样红》

捧回了骏马奖长篇小说奖



《文学翻译“金桥工程”(第一辑):驻村笔记》

译者艾布(东乡族)

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

“新时代文丛”之《王三街》

译者玉苏甫·艾沙(维吾尔族)

两位翻译家获翻译奖



艾布现场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




获奖感言(长篇小说奖)

肉孜·古力巴依(塔吉克族)


《花儿永远这样红》描写了居住在祖国西部边陲的塔吉克族牧民群众生活在政治、经济、社会进程中所发生的奇迹般的巨大变化,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了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大力帮助下,塔吉克族牧民生活中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真实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事件,描述了塔吉克族牧民生活的百年变迁,热情讴歌赞扬了党和国家,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对塔吉克族牧民的真情帮助。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塔吉克族群众的家乡迅速发展,种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各民族和睦团结的大好局面。


小说体现了新时代精神,书写了各民族在祖国的怀抱里血脉相连,有兄弟般的情义,共同生活,并肩战斗,也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的高尚精神和远大理想。小说赋予环境保护工作应有的地位,并通过具体的事例,积极倡导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避免对自然造成伤害的生态理念。同时,爱国主义思想通过人物的内心体验得到了体现。


目前,小说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五次,第五次是在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下连播的,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受到了读者的高度评价。接下来,我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继续通过文学记录时代的壮阔与美好。




获奖感言(翻译奖)

艾布(东乡族)

我是一名东乡族文学翻译者、诗人。从小我就学习维吾尔语,并用维吾尔文进行文学创作。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文学翻译工作,主要是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学作品翻译成维吾尔文。在30多年的文学翻译历程中,我翻译了几百万字的小说、诗歌作品,对文学翻译事业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感悟。


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学翻译的魅力和挑战。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语言特点、人物形象等,才能准确传达原作的思想和情感。作为一名学习维吾尔语的东乡族诗人和翻译者,我在3个以上的语言语境中畅游,争取做到文学之“信达雅”标准。


文学翻译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化知识。翻译文学作品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够准确地表达原作的内容和情感。同时,翻译文学作品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原作的风格和特点。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情感传递,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情感和思想,还需要注重语言的风格和特点,让译文更加生动、自然、流畅。


文学翻译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和素养。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总之,文学翻译是一项非常有挑战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通过翻译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为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做出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翻译者。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我们自治区文联有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和蒙古文这五种文字的文学期刊。精通几门语言文字的文学翻译者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在今后的创作实践当中,我将继续努力,翻译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



玉苏甫·艾沙

(维吾尔族)

文学翻译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文学翻译就是文学再创作的过程。如何能够将一部作品翻译得更加精彩,让读者能够完全接受译文并欣赏原作,是我30多年的文学翻译生涯中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勇攀巴别塔,搭建文学交流的彩桥,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如果说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创造出来的艺术,那么文学翻译作品也应该是原作在另一种语境下的艺术再现。如何保留原作的艺术性?这就要求翻译者具备高超的语言创作能力。一个优秀的文学翻译者不但能够深入理解原作的语言意境,而且还要对译文的语境有极高的文学修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有灵魂的,如何能够在译文的语境中,通过意义重构再现原文的灵魂,这是一个优秀的翻译家首先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987年,我考上了西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维汉翻译专业。可以说,就从我考上大学的时候开始,我的文学翻译生涯也开始了。我的老师是著名学者李国香教授。


有人说,文学翻译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跳好每一支舞都要使出浑身解数,没有一次成功是能轻易获取的。在孤独的夜晚,在属于自己的文学翻译世界里,一字一句地漫游。有人说,文学翻译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纯粹就是给作者作嫁衣,作品翻译好了是作者的功劳,翻译砸了肯定就是译者的失误。但是我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努力。我立志要为心爱的文学翻译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多年来,我就像荒野猎人般寻觅于大漠,没有花团锦簇、波澜壮阔,没有奇思妙想、惊鸿一瞥,有的只是自己在文学翻译道路上不断地追求,形成属于自己的积累。文学翻译要发挥好“语言沟通之桥梁”的作用,提高文学翻译作品的质量非常重要。文学翻译家只有深入到生活中,扎根在人民当中,才能翻译出优秀的作品,才能登上巴别塔高峰。



内容来源:“中国作家网”“广西卫视”微信公众平台等综合

审   核:解维建

编   辑:王金晶

新疆人民出版社
服从服务新疆工作总目标 守住守好出版工作主阵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