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山花烂漫时》,985海归妈妈开始反思中产育儿:不应该把娃保护得太好

教育   2024-11-10 08:31   上海  

本文授权转自: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作者:萧言



最近,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以9.1的高分位列豆瓣榜首。

电视剧改编自张桂梅校长的真实故事。在云南边缘华坪县工作的她,因在家访中看到当地女孩因种种原因辍学,下定决心要创立一所全免费女高。

原以为,这会是一部宏大叙事、着力讲情怀的剧,但出人意料的是,它大胆地拍出了张桂梅校长和她的伙伴们一个个生动的瞬间:让人感怀落泪的故事有之,让人捧腹的情节亦有之。



创办华坪女高的路上有着“九九八十一难”:拉经费赞助、招老师、招学生、搞成绩……但张校长和师生们主打一个“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看上去,大山里的教育离我们很远。可是,当我们和两位出身名校的母亲,探讨了这部剧后,发现原本的理解还是局限了——它是一个教育故事,也是一个实干家的创业故事,更是一群探索者的故事。


在故事背后,同样引人深思的还有让孩子们精神富足的育人理念,这一点不论山村还是城市,都是相通的。

两位母亲虽然成长经历不同,但在旁人眼中多少带着“精英”标签。

李筱菁39岁,出生在上海,高中去澳洲做过交换生,LSE(伦敦政经学院)硕士毕业,属于同龄人里不太常见有留学经历的人,目前在投行工作。

另一位方睿,年纪稍长,新上海人,经历过“做题家”式教育,曾是上市公司财税总监,目前从事保险经纪人工作。

在她们看来,山里的老师、孩子不是“同情对象”,他们的精神充沛、富足,富有意义感,还有超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在他们成长蜕变时,也表现出自省、幽默,勇气,充满魅力。


很多时候,这些恰恰是中产父母们面临的教育困境。

“我发现周围的人都不开心,婚姻问题,或者事业没有什么动力,在没有目标感地‘鸡娃’。”

“我们的教育好像无所不能,但空心病、无意义感等问题却依旧屡见不鲜。”


就像李筱菁说的:“这些女孩不是只会刷题的‘空心人’,她们那么具有生命力,需要被改变的是自诩为‘精英’的自己。”

“不得了的领导力”:

智慧与力量并存


“在我身边的许多人,好像都没有太多要克服的困难。但人的心态成长、成事的能力是没有捷径的。它需要的是经历,自己蹚出一条路来。” 李筱菁说。

如果没有看过太多张校长和华坪女高的报道,在看电视剧前,很多人对女高成功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校长传统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形象上。但了解过后,两位妈妈都被张桂梅能屈能伸、有勇有谋、临危不乱的领导者气质吸引。


故事从女高的001号学生谷雨开始。她母亲去世、父亲酗酒,才14岁就被定亲,只为三万彩礼。但如果考上大学,三年就能赚回来。“要三万就把自己一辈子卖掉吗?”

其实谷雨并非不懂这道算术题,但在她面前,是千千万万个同样命运的女孩。“这个地方的风俗就是早婚早育,女娃早晚都是别人家的人,哪个会往上面投钱?”



这件事搁一般人,也许都放弃了。甚至后来从城市来的老师去山里招生,还被人当成人贩子。但面对这板上钉钉的命运,张桂梅硬是身体力行,和老师们把孩子们一个个“抢”回了学校。

面对有心读书,却被家、被陈旧观念困住的谷雨,张桂梅把前来提亲的媒婆呛了回去,又亲自翻墙解救被捆绑的谷雨,还答应她父亲补上三万彩礼,给了谷雨一个清净的读书机会。


面对疼爱女儿却家暴妻子的老蔡,张桂梅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老蔡保证不再家暴,让蔡桂枝没有后顾之忧地去上高中。


…...


就这样,从在全国党代会上的真挚发言,到亲自在工地上监督施工进度,再到在滂沱大雨中,靠用牛车、自行车和肩背手提,张桂梅和老师们把大山里的女孩们接进了华坪女高。

毋庸置疑,张桂梅对学生们的爱与责任感,正是她“领导力”的源泉。



但领导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未当过管理者的张桂梅,在一步一个坑中不断成长。

一开始,她的教学管理方式不妥当,对老师很严厉,蔡虹作为社招的第一批老师几乎是被“诓”来的,在离职前,她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不满,“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吃得比猪差,白天当老师,晚上当保姆,又当学生爹,又当学生妈”,没有休息,没有嘉奖。


在蔡虹离职后,张桂梅也开始不断反省自己:改变对老师的态度,照顾到老师的利益,为他们谋编制、涨工资。



她还擅长向上管理,让同样有教育情怀的马副县长和周局长成为自己的盟友,帮助自己完成目标。

当建设华坪女高的事情迟迟无法推进时,张桂梅开始PUA主管教育的马副县长,“老百姓都说您脑子灵光,就是魄力不够。”当马副县长“脑子一热”下决心办校时,张桂梅马上来了一句:我看您很有魄力!

当被问起,学校缺资金、后继无力怎么办?她表现得很自信坦然,“化缘,我是专业的”。


当被质疑没有管理经验不够资格当校长时,伤心的张桂梅将自己的笔记本给了马副县长,拜托他一定要找合适的接班人。笔记本上是一个个被用心记录的学生情况,这震撼了马副县长。最终,马副县长和周局长密切配合,为张桂梅争取到了校长的任职。

每一次,张校长总能精准抓住领导们的“弱点”,让他们为女高一同出力。网友们笑称“虽然两个人看着窝窝囊囊,但做了不少实事”。


领导力,不是字面看上去的一呼百应,它的背后充满着奉献与付出、智慧与力量。

这让外滩君想起曾经采访过的一个美国男孩。他的家庭几代人信奉“为他人付出,就是最好的福报”。因此,他在学校里总是组织大家为社区服务,也总是在没人愿意做的事情上投入精力和时间。最后,他被哈佛大学录取。领导力,一直是精英教育中格外倡导的品质,但是它的诞生,从来不在顺境中。

妈妈李筱菁对此也颇为感慨:“每个人都要独自面对世界,华坪女高就是一个榜样。”


最初,华坪女高没有自己的厕所和食堂,吃饭和如厕主要靠抢。为了能让姑娘们吃上饭,张桂梅亲自测试各个环节的时间,做了一张作息表。但是,实践中效果不好。



女孩蔡桂枝,一扫高冷,拿出了错峰行动的计划。有的先去洗漱,有的先去抢饭,而且彼此互相帮助,终于让每个姑娘都能吃上饭,并及时赶回教室上课。而蔡桂枝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反观自己身边的一些事例,李筱菁觉得,有些中产家长把孩子“保护”得太好,可能会让孩子丧失体验生活的某些切面。

比如,自己身边有朋友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学校教学扎实,但是老师也很严厉。最近,朋友孩子因为在顶楼窗口扔纸飞机,被老师严厉批评。“她觉得这所学校教育理念不够开放,立刻就想办法给孩子转学。”


李筱菁觉得,孩子已经入了学,未来也总要学会面对挫折,如果遇到一点磕磕绊绊,就想放弃,未必以后一切都能如愿。先试一试和老师解释和沟通,帮助孩子学会适应学校的节奏,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方睿也很感慨,人到中年的中产家长,往往也是一个家的顶梁柱或者一个企业里的骨干。如果自己身上有着张桂梅校长这样的精神能量和处理现实的能力,就会赋予家和团队以方向,从而有能力去破局。



真正的富养,

是锤炼坚韧的人格


除了出众的领导力,张桂梅给予孩子们的精神给养深深打动了李筱菁和方睿。特别当人处于弱势、处于低谷,无人问津的时候,张校长仍能保持作为一个人的心气。


两位妈妈都提到了发人深省的一个问题:教育的价值,究竟何在?

《山花烂漫时》回答了这个问题:教育,不是帮助人成为“人上人”,而是锻炼人格:当面对危机,面对人生的问题,能不能找到一个核心、一个支撑和一个爆发点,一种向上的信念。



在大城市生活的家庭,不必和山里的孩子一样,去吃生活的苦。但很多习惯精英标签的白领们,却困在“哪个学校毕业,几岁出国”,在大厂几岁做到了哪个级别,混哪个赛道更能“弯道超车”。

我们的孩子们见过许多市面,从小周游列国,把最好的知识,当作压缩饼干吃下去,生怕浪费时间走弯路。连做公益活动,帮助别人,付出多少劳动,都做过“精算”:做这个公益活动,我们能得到什么?“大家都算得太多,太卷,太聪明了。”

但当孩子们落入低谷时,他们还会有站起来向前进的底气吗?


前文提到的女孩谷雨,被张桂梅挽救进了学校,但当父亲几次来学校闹事后,她决定先赚钱再读书,然而却在洗脚店遭遇男客人猥亵,自卫后反被对方送进了派出所。张桂梅帮她证明事实后,却拒绝她回到学校,说“不欢迎逃兵”。

谷雨原本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但有了这么一番经历,她终于丢掉了玻璃心,“死皮赖脸”地也要待在学校,自己搭纸棚,在教室外旁听,用尽力气考入班级前三,拿到了重回校园的“船票”。也在考入云南师大后,硬气地和父亲说,自己有能力独立。最后,谷雨成长为了华坪女高的一名优秀教师。



“每个人都会有弱势的时候”。两位妈妈说,“我也想告诉孩子,当一个人处于弱势的时候,她怎么沉稳面对;她必须自爱,当别人看轻自己时,还能重视自己,挖掘自己的价值,找到生活的方向。

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滋养,张桂梅做到了。张桂梅曾说,“贫困是一种隐私”。

女高的学生们并不因为贫穷而低人一等,她们同样可以拥有健全的人格。在这个角度再看那段熟悉的校训: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就能看到这并非给孩子打鸡血,而是赋予孩子们独立的思想,勇气;还有自尊自信、美好的一切。


当然,张桂梅并不回避客观的困难,但有了这样的精神底色,就不难理解她和老师、孩子们的韧劲儿从哪儿来。


大山里的教育的缺陷,当然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缺陷,张桂梅自己都很明白。她清楚地明白其中的利弊,“我们这么做,那是没办法”。


但她不主张“吃苦教育”,很意外电视剧还原了一件小事,在城里和毕业学生们喝到“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后,张桂梅回到学校就给孩子们也买了一人一杯一共468杯奶茶。这是张校长给孩子们的“奢侈的浪漫。”


当柳细莺和袁帅谈恋爱,无心学习时,张桂梅没有强行拆散,而是和袁帅打赌,他能在工地待满一个月赚到钱,就让柳细莺退学。真到了工地打工,袁帅才明白柴米油盐贵,理解了张桂梅的用心,主动提出分手。张桂梅也没有批评,反而看到了男孩的闪光点“你这小伙子除了嘴上没把门,还是个不错的孩子”。

在首届毕业生高考前,张桂梅带领老师悄悄把孩子们的志愿学校拔高了两档,填在公告栏上,当孩子们大吃一惊时,她云淡风轻地鼓励她们:“不知道学校在哪里,去了就知道了。”



两位大城市的“精英”年轻母亲说,看完这部片子,她们周围的许多家长被打动了。以前看着“我本是高山”这样的励志修辞,只是尊敬,但如今想来,这样的方式,和我们和当下的世界和人生困境息息相关。

就像张桂梅在采访中说的,“理想 、希望、 信仰,追求美好的憧憬,这些东西比什么都有力量。我希望她们提高的不止是成绩,还应该有眼界、心气,不管将来何去何从,都要活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面对更多选择,

孩子需要跨越舒适圈的勇气


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的故事是粗粝的,有着不破不立的血性。当时间流转,时代在变化,女高的教育也变得更加细腻。

面对新的学生,新的挑战围绕在学生更多的可能性上,但这个过程势必要跨出过去的舒适圈。


世界越来越宽广,新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强了。等谷雨大学毕业,学成后回校当老师,她们显得更从容、松弛了。

女高的学生罗一一想学美术,遭到张校长的“棒打”。罗一一辩解说,“我什么都没有,但我有热爱”,校长反问,“热爱顶什么用,是蒸着吃还是煮着吃?”


年轻的教师谷雨,给孩子安排美术老师,并帮助她“偷渡”去参加艺术考试,鼓励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


当排名第一的学生准备退学,校长为她想了各种办法,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身边的老师问她,“你还劝吗?”张桂梅说不劝了,“我们的教育太注重成绩了。最重要的是人,他们的生命力。她有主见、有担当、有蓬勃的生命力,到哪里都能过得很好。


还有剧中的丁笑笑老师,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校长,一毕业就给自己安排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她心高气傲,一定要走自己的路,选择应聘华坪女高。最开始,无论是张桂梅,还是父亲,都不看好她能留下来。

但她一咬牙就是三年,她亲自去“抢”学生,睡在教室,半夜送学生去医院,甚至在张桂梅低落时,对她说“你给我支棱起来”。有人评价,确实丁笑笑的背景让她有底气坚持这种理想,她不会被现实的柴米油盐逼迫放弃理想,但恰恰是她在有更好的选择时,还能一路坚持,更显得可贵可敬。



两位妈妈也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转变职业道路,走在踏出舒适圈的路上,对剧中的情节也感同身受。


方睿分享了自己高材生转行保险经纪人的故事。


她和先生都有体面工作,孩子在国际学校,“360度无死角的体面”,是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今年,家庭面临经济压力,她必须出去闯一闯,选择了转行保险经纪人。但她身边许多受过精英教育的中青年们,看不上这份工作。


“她们觉得保险公司就像在洗脑。我想给她们推荐产品,她们来了一句,‘你再谈保险,我们就别出来聊了’。”但最近,她四处跑业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了两个大单,翻倍了曾经在外资企业拿过的薪水。


另一位妈妈李筱菁的经历相似。尽管先生收入尚可,但她也担忧如果学费供不上,儿子恐怕得成为断供娃。今年公司裁员,她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连连碰壁,现在做一份兼职,收入不比从前。但李筱菁说,“重新找工作,就像校长办学,到处去化缘。”


面临危机、变化,她们也更加反思起给孩子的教育:如果说上一代的教育主张给孩子一个技能、一个铁饭碗,那么今天,教育除了给予孩子技能,这份踏出舒适圈的勇气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软实力。

大山里的这些孩子,有他们的人生课题。他们在用自己的能力“改写命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意义,感到勇气力量。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也会面临自己的人生选择,甚至也会面对风风雨雨。



但不论未来如何,两位妈妈都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只优雅的刺猬,一个空心的动物。方睿说,“希望孩子是个勇往直前的少年,过充满希望而有意义的一生。”


放到任何背景下,这些探索、勇气,跨越舒适圈的精神,都是宝贵的精神给养。


图源:《山花烂漫时》电视剧截图及豆瓣剧照



RECOMMEND

-相关阅读-


RECOMMEND

-每日教育新知-


阅读第一
这里是60万中国精英家庭成长聚集地,“阅读第一”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我们爱阅读、持续学习、分享和成长,不断改善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由“术”至“道”,致力于将孩子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