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鸡娃盯上新「三大件」

教育   2024-11-13 08:31   上海  
本文授权转自:橡树实验室



675平方米的红土训练场地内,陈千与一边高举着拍子,一边嘶吼着把教练扔过来的网球一个一个打到对面去。


高温下所有人都汗流浃背。才10岁半的陈千与已经练球5年,皮肤黝黑程度和新晋奥运冠军郑钦文有得一比。


陈千与在网球比赛中(受访者供图)


今年8月,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夺得网球女子单打冠军后,引发了一股网球热,不少家长都在盘算培养下一个「郑钦文」。


来自湖北的千与妈妈更早地参与其中。5年前,带着希望女儿通过运动长高的初衷,她在朋友的推荐下为女儿选了网球这门小众运动项目。


「刚开始很犹豫,网球相对小众,网球拍和网球都很重,我担心孩子小,能不能打好是个问题。但上完体验课之后,发现挺有意思的。」


事实上,在国内教育疯狂内卷的语境下,一些中产家长早已将目光投向一些小众兴趣班。


在他们眼里,琴棋书画等兴趣班过于泛滥,网球、高尔夫、大提琴等小众项目成为了培养孩子兴趣的新「三大件」


 中产家庭卷娃清单「上新」 

「高尔夫是个人项目,受伤概率比较小,项目也比较小众,参加的人不多,所以就去练了。」


凯妈妈表示,在此之前,凯尝试过足球这类对抗性运动,但发现孩子比较内向,并且不喜欢身体接触性的运动项目,于是转而学起了高尔夫球。


凯是在上海从4岁就开始学高尔夫球的,至今已经7年。6岁半开始参加高尔夫球比赛的他,已经陆续拿过一些奖杯。


包括2021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暨青少年高尔夫嘉年华挑战赛第二站男子D组亚军、2022年迈阅青少年高尔夫巡回赛揽海站男子C组冠军、2023年上海市青少年高尔夫巡回赛男子C组季军等。


凯在上海参加比赛(受访者供图)


高尔夫进入中国的时间虽然不短,但由于其「贵族运动」性质及种种历史原因,在中国的发展规模一直相对较小。


「3年前孩子刚开始打比赛时,在上海的选择不多,想参加比赛都不一定有,因为没几个机构在做这个。」凯妈妈谈到,自从高尔夫成为政府扶持的青少年体育项目后,大家也开始认识到这个项目的很多优点,比赛机构与投入人群出现了“双升”。


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发展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青少年高尔夫球员注册近126000人。而在9年前,即2014年,中高协注册青少年球员只有400人。


青少年高尔夫球员日渐增多(图据网络)


如今,高尔夫俨然成为一些中产家庭「鸡娃」的标配项目之一。在普通孩子还在篮球、羽毛球、钢琴等兴趣班之间徘徊时,中产家庭已经盯上这类更小众的兴趣班。


网球也是其一。「网球相对于中国的三大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这些球类运动来说,是比较小众的。」


千与妈妈提到,为了练习网球,陈千与牺牲了95%以上的节假日和课余玩乐时间,甚至寒暑假。


在别的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去旅游时,她仍利用一切可以休息的时间参加集训和提高个人技能的训练,或是外出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


「所以她现在被晒得特别黑。」千与妈妈感慨道,孩子刚开始接触网球那几年,由于年龄小,时有抱怨。但随着年龄增长,加上从比赛中收获了成就感之后,如今已经发自内心热爱和享受网球这项运动了。


就在前不久,在湖北省举办的2024年青少年网球锦标赛中,陈千与刚获得了女子U10组的单打亚军和双打季军。


我国打网球的人也在与日俱增。中国网球协会少儿网球发展联盟曾做过数据统计,每周坚持打网球的青少年(18岁以下)人数从十余年前的3000人,增长到了现在的50000多人


前中国网球协会少儿网球发展联盟副主任、超达网球俱乐部创始人郭涛在业内摸爬滚打了30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网球培训过去是省市体育相关部门投入经费,而现在是以「家庭投入」为主。


伴随着网球、高尔夫一同兴起的,还有那把「大提琴」,它也卷进了中产家庭的新名单。


张帆是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同时也是有25年教学经验的大提琴老师,目前一周大概有50节左右的一对一教学课。


见到张帆的时候,他在自己的工作室正在指导一名中学生拉大提琴,为了让孩子更理解他的意思,他会时不时亲自上手做示范。


张帆在自己工作室做指导


据了解,在他那里参加大提琴一对一教学课程的孩子,基本以中产家庭为主。


「这些孩子的父母多在政府部门、学校、医疗行业、中字集团等地方工作,愿意投入资金以外,他们也乐于陪伴小孩,在孩子身上花时间。」


兴趣培养背后的烧钱大战 

「刚开始打比赛时,每年在高尔夫这个项目上的花销没有超过10万,8岁以后,随着打比赛的频次多起来,一年的费用大概在20万左右。」凯妈妈算了一笔账。


她表示,主要开销是教练费、下场费和比赛费。「下场」指的是下场地打球,因为高尔夫球场很大,需要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球童来服务。高尔夫球最小的球场是9洞。


她回忆到,六年前,孩子的教练费不到500元/小时,而现在上海青少年高尔夫教练1000元/小时比比皆是,有的甚至高达4000元/小时;下场费方面,目前上海的9洞是400-1000多元/场,球童费至少200元/次;另外打比赛的费用,现在一般是1500-3000元/场(取决于比赛级别与场次)。


相比其他一些青少年项目,高尔夫球的装备费不算太高。「我们孩子一套装备现在是1万左右,大部分孩子都是这样,但也有少数孩子一根杆就5、6万,一根杆基本上可以用1-3年。之外就是衣服的费用,国产品牌的衣服100-300元不等,但其实很多比赛都送衣服。」


 凯在加拿大参加本地比赛(受访者供图)


和高尔夫一样,网球的费用也不便宜。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培养郑钦文的费用高达2000万元,普通家庭完全难以承受。


千与妈妈认为,之所以开支这么高,是因为郑钦文走的职业化道路,并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接受专业训练。


「其实国内的大部分家庭,目前还停留在保持孩子兴趣的状态,而费用还跟地域、对于网球训练层次和要求的不同,有所区别。」


陈千与家住湖北,目前的网球培训频次是6-7次/周,每次时长不低于2小时,是小班和私人教练交叉进行的训练模式,再算上比赛、集训的费用,今年千与家已经在网球上面花费了8万元左右。


郭涛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到,在上海,普通网球教练的小时费在250元~800元,优秀的则超过1000元。以他们的俱乐部为例,一个网球高考班学生,一周6天学习时间,一年学费就要10多万元


越冷门的兴趣班砸钱越多,大提琴也同样「烧钱」。


「如果找专业的老师一对一教学,成都这边大概是400-800元/节课,每节课45分钟至1小时。」


张帆解释道,像大提琴这种古典乐器,相对还是小众,不容易能找到专业老师,所以费用更贵。


橡树在天眼查上面搜索「大提琴培训」关键词,成都市显示只有2家公司,而搜索「钢琴培训」关键词,出现了71家公司。



而要想把大提琴当正经爱好培养,买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张帆表示,以孩子长成初中生、买最后一把琴为分界线,「在此之前,我会建议家长买千元左右的琴,而这最后一把琴,大部分家长会给孩子买1-15万的琴。」


升学是目的之一,亦可提前「模拟人生」 

这几年,越来越多中产家庭盯上小众项目。这些中产家庭在孩子兴趣培训上面,愿意掏钱、花时间,升学是目的之一。


「对高尔夫家庭来说,能靠一个体育特长去申请学校当然最好。」凯妈妈坦言,恐怕这是很多家庭内心的“小九九”。


千与妈妈也很直接,如果孩子的网球水平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准专业水平,这不失为未来考学或是往别的方向发展的一个新路径。


「许多家长非常希望孩子学习大提琴后,能在考试升学这种大事上,有很好的推动和保障支撑作用。」张帆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表示在同等条件下,孩子会一门乐器或体育,或许更容易被名校青睐。


以高尔夫球为例,《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1至2023年,全国有14所院校设立高尔夫球单招项目,3年的录取率分别为44%、54%和48%。


其中,2023年录取的考生中65%为一级运动员、25%为二级运动员、10%为运动健将。



不过,他们并不把目光局限在升学和职业化发展上面。


凯妈妈认为,11岁的凯,虽然很热爱体育,但似乎还未开发出很强的运动员天赋。


她表示,不管孩子最后能不能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她都会保持平常心,认真陪伴孩子。「只能这样说,说不定有希望(成为职业运动员),但不会强求他一定往这方面发展。」


千与妈妈目前也只是让孩子将网球当成兴趣培养,更多希望孩子通过一项长期坚持的体育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还没考虑过让孩子走职业化道路,如果之后孩子自己展现出了往职业化道路发展的意愿和能力,家里也会倾尽所能去支持她。」


千与获奖(受访者供图)


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孩子在兴趣培养过程中,发生的的改变和成长。


凯妈妈将孩子学体育的过程比喻成「模拟人生」,「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突发状况,他们必须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和成长。」


凯曾在一次比赛结束后,因为没认真核对积分就签字确认成绩,导致后来发现成绩单上的积分有误也无法更改了。自那以后,凯变得格外谨慎,会仔细确认每一个积分后再签字。


另一边,陈千与在学习网球的过程中,不但交了很多朋友,增长了见识,性格也变得特别开朗。


「网球属于竞技运动,造就了女儿强大的内心和坚韧的性格,而她在网球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也让她变得更加自信。」千与妈妈说道。


培养一门兴趣,很多家长只关注到「功利」的那部分,事实上,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能锻炼多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塑造他们的性格,包括学习能力。


凯妈妈表示,身边很多体育好的小孩,成绩也都不错。包括凯,在2023年出国前,他的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三。


陈千与的学习成绩在班级是也是名列前茅。「因为她有进取心,所以除了运动之外,也希望能在别的方面做到最好,我觉得这是相通的。」千与妈妈表示,女儿在学习、生活当中,也是一个力求完美的人。


张帆则称,自己教的大部分孩子,除了是「琴霸」,也是「学霸」。这之中,不乏考上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孩子。


他分析,孩子在兴趣培养过程中习得的能力,将来也能用到学习上面。「如果孩子小时候就能在枯燥的大提琴面前坐下来练习,那他学习怎么可能差,因为他已经学会了如何面对枯燥的英语语法、数学题、物理题等,也愿意花时间去琢磨。」


「学习归根到底比的就是学习的能力。」张帆认为家长不用将孩子的兴趣培养局限在「光鲜亮丽」的部分,认为孩子学习大提琴的目的,就是成为一名音乐家、演奏家,


「他们从中获得的学习能力、克服困难的决心,这比什么都更重要。」


RECOMMEND

-相关阅读-


RECOMMEND

-每日教育新知-



阅读第一
这里是60万中国精英家庭成长聚集地,“阅读第一”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我们爱阅读、持续学习、分享和成长,不断改善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由“术”至“道”,致力于将孩子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