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某国有大行对其风险管理部进行调整,成立风险资产经营管理中心(一级部)。不久前,有分行已收到相关正式文件通知。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报道,由于更加重视风险资产管理,该国有行拟将风险资产处置的职能进行优化调整,升级为一级部门,该方案还未最终确定。不过从目前记者了解情况看来,该方案已有眉目。“我们各级行都已经对原风险管理部的职责进行了梳理和优化,成立了风险资产经营管理中心(一级部),实现不良资产的全口径、集约化、专业化管理,以达到缩短管理链条、提高处置效率、节约资源占用、防范道德风险的目的。”“各家分行成立的时间不统一,例如,有分行是去年年底成立,今年年初任命干部。”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控面临较大压力,不良资产行业规模和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工商银行深刻认识到加强风险资产科学分类和经营管理,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风险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工商银行于2021年将信贷与投资管理部下设的“不良资产管理处置中心”更名为“风险资产经营管理中心”。风险资产经营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更名后开启经营转型丰富实践,通过打好行内信贷资产质量“123”攻坚战、建立经营督导和风险大户会商工作机制,组织实施自主清收专项活动、账销案存资产清收百亿攻坚战等,引导全行风险资产经营管理条线深化市场经营理念,提高经营意识,提升资产价值创造能力。 厚植经营理念,打造“四梁八柱”。一是树牢市场化经营意识,调整优化中心内设处室职能。中心各处室变过去仅按处置方式划分职能为均可“全科会诊”的新模式,既负责服务对口分行,又牵头具体处置方式,形成“一点介入、多点联动”新格局。二是强化风险资产出口规范化管理。三是构建经营督导和风险大户会商工作机制。加大对亿元及以上大户经营的帮扶力度,总分行上下联动,共同参与实地考察、客户会谈、综合论证,集体会商制定大户经营方案。四是深入开展经营督导及分行风险资产经营管理画像。 突出效益导向,深化经营转型。一是全力打好信贷资产质量“123”攻坚战。二是坚决贯彻“向账销案存资产要效益”的决策部署。三是统筹优化处置策略,提升经营质效。坚持“常规处置优先、呆账核销其次、批量转让最后”的经营策略,科学精准开展风险资产“三分类”(冰棍、根雕、顽石),对应匹配最优处置方式。2024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围绕防风险、强合规、促发展主线,持续改革优化信用风险管控体系,紧抓全口径全周期信用风险管理,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信贷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截至上半年末,不良贷款率1.35%,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其中公司类不良贷款2,959.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86亿元,不良贷款率1.69%,下降0.12 个百分点。个人不良贷款794.19亿元,增加186.62亿元,不良贷款率0.90%,上升0.20个百分点。风险资产经营质效不断提升。持续推进不良贷款处置的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综合运用和创新多种处置方式,不断优化处置结构,畅通风险资产处置渠道,提高财务资源利用效率。
转载来源: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现代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年报等知识星球已汇编整理、收集发布强制执行与不良资产处置相关法规、案例与实务等资料合辑300余部,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加入下载,与1100+星友共同学习。![]()
编者简介:任职于某股份制银行总行资产保全部门,工作之余通过“保全部”公众号和“民事执行与不良资产”知识星球文档资料库为行业持续输出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与强制执行领域的法规、案例与实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