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连队指导员时整天闹转业,如今却在部队干的风生水起

职场   军事   2025-02-04 11:01   贵州  


本文经授权转载。

我还在部队工作时,遇到过一个干部,上过研究生,是个高学历干部。本科毕业四年后提升为连队指导员,按理来说成长进步速度不算慢,可谁知他却在那个时候铁了心闹转业,甚至闹到了师首长那里,但如今却在军级机关干得风生水起……
在我当连长第二年时,连队分配来了一个新排长。新排长姓陈,长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中等个子,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
与以往分配到我们营的新学员排长不一样,这名排长是国防科大毕业的高材生,但所学专业却与我们营风马牛不相及——据说学了四年自动化。
在二十年前,像我们这种地处偏远边疆的野战部队,能分来号称“军中清华”的国防科大毕业的高材生,各级领导自然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团首长和营领导也多次教导我和指导员,要尽可能地在生活和工作中给予小陈必要的便利,要多包容。
比如针对技术院校毕业的新排长管理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我和指导员商量后,专门把他调配到了管理能力较强的几名班长所在的排里担任排长。在日常训练和工作中,我和指导员对他也比较宽容,没有把他和其他几名指挥类专业毕业的排长简单地按照同一标准衡量评价。相反,允许他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工作标准,甚至允许他犯一些错误,目的就是为了给他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依照教导员的说法,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拴心留人环境。
学霸毕竟就是学霸,听说他在毕业前已经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按照当时的政策,所有毕业学员必须到部队工作一至两年,而后才能返校继续攻读研究生,期间院校为其保留学籍。这也意味着陈排长只能在我们连担任一年的排长,到明年的六月份就要回长沙继续完成他的学业了。因为刚分到连队,大家对他都很好奇,想不通为什么这么优秀的院校毕业生会分到我们这种地方。但陈排长似乎生性就很腼腆,面对诸多疑问,始终只是笑着说:“毕业分配命令就是这么定的,我当时也不知道会分得这么远。”
这期间还发生过有一件趣事。我们连的副指导员是长沙某军校2001年的毕业生,99年院校合并期间,他们学校被整体编入了国防科大,因此毕业证上的钢印自然也是国防科技大学,但实际所学专业其实和我们差不多,都是兵种指挥专业,只不过管数比我们学的武器多一些。但因为毕业证上的那个钢印比我们显得高大上,因此副指导员动辄就以国防科大毕业的高材生自居,进而在学历上鄙视我们,让人哭笑不得。
副指导员当时因婚恋问题闹转业,整天无心工作。陈排长来了之后,他仿佛找到了生活的新乐趣,经常在平时以师兄的身份找陈排长聊天,传授工作“心得”,陈排长每次也都恭敬地接待他——但在我看来,副指导员的职业生涯实在是乏善可陈,散播消极思想的可能性更多一些。后来在陈排长身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也印证了我的想法。
在我们连工作的这一年时间里,陈排长的工作中规中矩,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多,但也没有犯什么太大的问题。唯一让我感觉不太好的地方,就是他的请假外出频次过于频繁了一些。我们师常年处于等级战备状态,因而外出比例不像内地部队按照10%的比例把握,而是始终控制在5%左右。也就是说,每个连队同时外出人数基本在5至6人左右。
但除非有天大的事情,比如上级检查、野外驻训等,其余的时候每周他都会申请外出。据他讲,主要是到县城去上网,随时接受新知识,保持开阔的眼界。我们部队当时还没有建立军营网吧,因而如果有上网需求,只有去县城网吧这个唯一的途径。
我曾经开过他的玩笑:“你这么喜欢上网,又是高材生。你能不能给咱们连队设计一套系统,能够让作战指令实时传达,不经繁杂的计算程序,就能达到同步传达指令、同时确定打击优先次序、同步分发并并自动标定诸元的目的呢?”其实我的本意是想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给上级领导一种沉迷于网络的印象。
但没想到他想了想后,很认真地说:“连长,实现这些其实并不难,原理其实也比较简单。但目前我们的武器装备比较老旧,信息化含量太低,与外军差距有点大。如果上级能给我们一些经费支持,我觉得也可以立足现有装备,在此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我们的作战准备时间和准确率的。”为了让他有事可做,我随口说道:“那你抽空给咱们设计设计吧。”
让我没想到的是,我随口的一句话,竟然耗费了这孩子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从翻教材到外出上网找资料,再回来研究连队的作战准备程序,再到研究现有装备,最后竟然真的给我搞出了一份四、五十页的方案来。
看着《方案》上密密麻麻的绘图和诸多的英文字母,还有那一堆分解开来都认识,组合后却不明白是在说什么意思的汉字,我在那一刻真实地感觉到了学历和智商上的无情碾压。在硬着头皮听完他将近一个小时的解释后,我才发现,他是把这件事当真了。而且他的思路确实很有道理,这一点在几年后我担任营长时,全营整体更新武器装备后也得到了印证——与新的武器系统设计思路中很多地方非常吻合,其中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与陈排长多年前的构想几乎如同如出一辙。
在连队工作一年后,陈排长根据干部股通知,办完了所有手续,就要按期返回学校继续他的研究生学习了。当时我已经平调到团作训股任参谋,还处于机关业务的学习起步阶段,平时工作很忙。但接到指导员老林的通知后,我仍抽空回到连队,和全连干部战士一起欢送他,并预祝他学习顺利,心想事成。
随后三年的时间里,除了偶尔有人会议论起连队曾经有个腼腆文静的排长外,因为工作的忙碌和繁杂的事物,几乎所有人都几乎遗忘了他的存在。而我在这期间,也变化了两次工作岗位——先后在作训股担任正连职参谋和股长,在他研究生毕业前半年,我又回到了营里担任营长。
他毕业回到团里时,正好赶上军区要求落实高学历干部优待政策的好时机,按规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要安排在正连职岗位上。因而在他回到营里后不久,经师政治部批准,陈排长从正连职排长岗位直接提拔为二连的政治指导员。
看得出来他是想干好这个工作的,也是想履行好政治指导员的职责的。因为我能经常看到他坐在训练场上和战士们聊天、化解思想矛盾,也认认真真地备课上教育。但出乎我和教导员意料的是,二连的战士却对他似乎并不买账,甚至有些“刺头”还隐隐有和他对着干的趋势。
这可不是一种好现象!在经过了解后,我和教导员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陈排长——现在应该叫陈指导员,说话不太接地气,思考的问题远离战士,有些曲高和寡,而且经常说着说着话题就偏了,总会转移到技术方面去。很多战士反映本来因为一些小事很烦恼,但经过指导员谈心教育后变得更加苦恼了——因为听不懂所以头疼。这一点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让人哭笑不得。
与此同时,陈指导员的个人问题也爆发了。前面说过,连队当时的副指导员(此时已转业)经常以师兄的身份找他灌输一些消极思想——我到现在仍然固执的认为,就是因为他当时种下的那粒毒种子,才会让小陈在研究生毕业后那一、两年出现了思想问题,进而做出了一些消极的事情。
也许是因为工作不顺利,也许是看到了在沿海地区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女友收入远比自己在部队要高很多。小陈在担任指导员仅仅三个月之后,就向我和教导员每人递交了一份转业报告。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一来说明干部思想不够稳定,二来说明我们营里的干部成长环境出现了问题。于是我和教导员决定轮流找他谈心。因为我是他的老连长,所以由我担任主要谈心任务。经过多次谈话了解,我逐渐搞清了他思想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一,感觉边疆地区生存环境艰苦,个人成长前景也不够明朗。第二,与同学历、同专业的地方大学同学相比,感觉自己所学专业被荒废,有一种明珠暗投的苦恼和郁闷。
虽然明白了他的思想症结所在,但我们却毫无办法。因为干部的任免调整不是我们基层小小的营长和教导员能说了算的。因而我们只好反复劝说他安心基层、建功立业,一代一代的边疆军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但我们显然都小看他离开的决心。在年底干部转业工作即将开始时,教导员被团政委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原来小陈看在我和教导员这里谈不出他想要的结果,直接把转业报告递交给了团政委和团长,并扬言如果团里不同意,他会抽空到师部去直接向师长和政委反映。听到这个消息,我在生气的同时也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那些年,基层部队人才浪费的问题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很多在院校学习高精尖技术的技术干部被安排在了指挥岗位上,实际上的确是一种人力上的浪费。
事情的发展走向也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当陈排长想干成一件事情,的确是会拼尽全力的,而且说到做到。在一个周末,他突然不假外出,直接打车赶往百十公里外的师部,并阴差阳错地顺利见到了师政委,果断递交了转业报告,据说首长当时还认认真真地和他聊了大概有半个小时。
这一下我们团的工作就被动了,到处都在传言我们团对高学历干部不能人尽其才,搞得团长、政委那两天烦躁不已,逮谁骂谁。我和教导员也如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出门都要躲着点,唯恐被团长、政委逮着挨一顿训。
可谁知事情又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他回到团里没几天,团里就接到了师政治部发来的借调通知,要求陈指导员到师指挥自动化站帮助工作三个月。
不仅是我和教导员,甚至团长、政委都有些恍惚了——这是什么操作?闹转业都闹到师里的主要首长那里了,竟然没有被批评,反而还被借调到师里面去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师政委听了他的诉说之后,专门把师干部科科长叫去了解了一下情况,并详细查询了这名小陈的履历。惊喜地发现这家伙不仅是个高学历干部,而且在上学期间多次参加院校组织的专业竞赛,拿到过好多次不错的成绩。于是政委起了爱才之心,感觉把这么一个“宝贝”扔在指挥岗位确实是有些屈才了……
陈排长被借调到师自动化站之后,充分发挥自己在计算机软件方面以及指挥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特长,主动融入,积极参加各项工作任务。在那个普遍学历不高的年代,像他这样科班出身又是高学历的干部,很快就得到了通信科长和自动化站站长的高度评价。借调结束后,经申请正式由我们团调入了师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当然,二连的政治指导员也重新任命了一位。
现如今,听说他已经是军级单位指挥自动化工作站的技术大拿,已经晋升上校军衔,专业技术8级工程师,首长们眼中的技术大咖,演训通指保障中的“定海神针”,我为他由衷地感到高兴。
写在最后:
一是只有放错的位置,没有无用之人。庄子和惠子辩论,惠子说得自己到了一个瓠瓜,却发现有点太大了,装面粉放不进面袋,盛水也放不稳,所以他认为瓠瓜大而无用。但庄子却说:“你干嘛非要用它来盛面盛水,你可以用他它做船,岂不是派上了用场?”可见,古人都知道:用人所长,则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所短,则天下无可用之人。同样一个人,如果放对了位置,可能就是有用的人才,而放错了位置就是无用甚至惹事的废人。
二是面对困境不气馁,敢于争取机会。当我们面对困境时,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抱怨如果有用,那还要努力做什么?穷则思变,敢于挑战才是是实现梦想的关键。小陈打心眼里实际上是放不下这份军旅情怀的,只是困境逼迫他破釜沉舟。而正是这种勇气和决心,才让他有机会置之死地而后生,看到和利用那些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机会是隐藏在困难中的,只有勇于挑战的人才能发现它们。
三是重用不等于重视,善用才是尊重。识人还得善用,施舍给面临饿死的人一身华装,远不如给他一片面包实际。不能知人善用,会严重地挫伤人才的积极性,局限人才的能力发挥,必将造成人才的离心离德和流失。要了解、辨识人才能做什么、善做什么,并将其放在适合的岗位上,激励人才不断创新。重视而不重用是虚伪,重用而不善用则是愚蠢只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视,却不把尊重人才与合理使用人才结合起来落到实处,就很难把人才的重要性挖掘、体现出来。


文      章:坐把人生细思量‍‍‍‍‍‍‍

图      片:来源于网络

编      辑:复转君

投稿邮箱:3477002361@qq.com

复转人生
分享故事,服务战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