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死”于点赞套路的转业军官

职场   2025-02-08 22:30   贵州  

(点击上方,关注复转人生,获取更多资讯)


老陈转业前是某部团政委,转业时直接任区政府某局二级调研员、局党组班子成员。

到了局里工作后,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熟悉局里同志,与大伙都加了微信。

局里微信工作群,他自然十分关注,大凡领导指示、科室通知、大事好事,都会在第一时间表态或点赞,积极而热情。

对同志们的微信圈、运动圈、学习圈动态,大凡能点赞的,他都会手指一点或谬赞一句,在他看来,与群众打成一片,线上线下都重要。

老陈依然保持部队的好传统,经常跑步运动,是运动圈的“达人”。睡前,他总喜欢给运动圈的朋友点个赞,以示鼓励。

一日,比他年轻数岁的局长,走进老陈办公室谈工作,冷不丁地说了一句话,“老陈,老当益壮,步数贼多,对我这种没时间运动的人来说,你的点赞令我脸红哪。”

老陈对号入座,觉得局长是不是认为自己太闲了,显得很尴尬。

副局长是个老同志,快到二线年龄,微信发得较勤。老陈感到,尊重老同志,理所当然。只要副局长发个信息,他都会点个大大的赞。

一天,副局长走进老陈办公室,老陈递上烟,两人抽了起来。

副局长吐着长长的烟圈,意味深长地说,“谢谢陈处经常点赞,我是快退休的人,以后为我还是少费点心,微信里头有‘探头’,这个你懂的。”

老陈眉头一皱,一脸懵逼。

刚到局里那阵子,年轻同志的微信圈经常跃入他的眼帘,局领导偶有点赞,大伙间也常捧场。

老陈是局班子成员,也算是局领导,他不摆架子、不分生熟,亲和地给大家点着赞。

刚开始,同志们会用感谢的表情包回复,但时间一长,同志们发的微信少了,有的甚至看不到了。

一次,他在征求分管科室同志意见时,有同志向他提了一条意见:陈处,您的点赞,让我们压力山大啊。

老陈心头一愣,点赞怎像栽刺呢?

老陈保密观念强,很少晒微信。到了地方,半年后才发了一条周末游玩风景照,并配上感言。

当天,他的微信圈上炸开了,点赞和留言刷满了屏,老陈的存在感爆棚。

但他仔细一看,点赞的朋友大多为战友、同学、亲友,而局里的同事像约好般竟无一点赞,这令他深感不安。

老陈找到同区的一位老战友,也是一名在地方工作了多年的“老转”,把心里一肚子的疑惑都道了出来。

“老转”看着一脸严肃的老陈,哈哈一笑,说道,点赞是一门艺术,学问多着呢。

比如,你点赞领导的弱项,那是马屁拍到马腿上;你给副职点赞那么勤,有人会猜想你俩是否穿一条裤裆、搞团团伙伙;你无差别给同志点赞,有人会认为虚心假意拉人气,甚至误解为乱点鸳鸯没原则,下面的同志更是无所适成、很不自在,谁都不舒服,于是屏蔽了你,让你看不着、点不上。

“老转”接着说,至于没人给你点赞,更好解释。正职不会点,怕人说亲疏;副职不愿点,怕人论长短;下属不敢点,怕站错了队。总之,你没入这个圈,甭想入点赞这道门。

老陈深感,“老转”的分析入木三分,确有道理。他试着问,那该如何点赞呢?

“老转”娓娓道来,主要领导发个啥,大家都点,这叫齐赞,维护权威;副职发个啥,点不点赞,跟着正职准没错,这叫跟赞,懂得规矩;下面的同志们发个啥,不吭声,只浏览,这叫看赞,体现稳重;自己发个啥,不图点赞,只求心安,这叫随赞,顺其自然。

老陈听后,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心想,点赞套路深,处处都有坑,以后还得注意点。

此后,老陈学着“老转”的“四赞法”,小心谨慎地耕耘着局里的微信圈。

他的点赞少了,但费的心思多了,人更累了。尽管在点赞上,的确与局里的同志相处更和谐了,但每当见到大家客气来客气去的样子,心中就像堵了一面墙似的,闷得荒。

生活归生活,工作归工作,本是一码归一码的,但简单的点赞怎么变得如此复杂、如此费劲?老陈心里越费解,心气就越堵。

一天,老陈这个直肠子实在憋不住了,他心中爆了个粗口:去他老爷的,管什么齐赞、跟赞、看赞、随赞,老子真心点赞,爱点谁就点谁。

老陈心里一横,这么累的点赞不点也罢。

自此,老陈在局里的微信群鲜有冒泡,局里的同志也自然难以看到老陈的点赞。大伙认为,老陈是局里的深潜者,自然也成了局外人。

年底,组织考评这样写道:陈某某大局观念不够好,规矩意识不够强,工作思路不够清,群众基础不够实,不适合担任局党组班子成员职务。

老陈面对考评,无奈地摇了摇头。当天,他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点赞死于套路。我累了,就当我死了吧。

复转人生
分享故事,服务战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