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深入联系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需要,才能为群众发声与解忧。”李百艳代表这样说道。作为一名教师,她坚守“用父母心办教育”的理念,担任人大代表后,她用心将这个理念延展到社区,用“父母心”打通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践行着忠诚履职的使命担当。
01
对话群众:听民声 建起“连心桥”
随着“双减”政策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的推行,“怎样共促孩子健康成长”成了群众聚焦关注的问题。对此李百艳代表走到群众身边,对话群众家庭,征求群众意见,并结合职业优势,推动创办了“教育对话:一起向未来”对话沙龙活动。既通过“靶向式”课程内容回应群众关切, 同时也通过沙龙开辟了收集群众建议、促进更高质量履职的新路径。
02
对话社区:暖民心 建好“民生桥”
李百艳代表不论工作多忙,都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坚持进社区、听民声、重调研、献良策。在2023年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她组织召开“夜市经济”专题调研会,就如何让多元消费业态助力夜经济,李百艳代表建议要从多样化、品牌化、主题化、人性化、周期化等方面整体系统地思考,提出用立法保障夜市经济管理,向区人大提交“夜市经济管理”的立法需求点,牵头调研相关内容,参与形成“夜市经济管理办法12条”,有效规范了金杨夜市经济管理。
03
对话文化:为民思 建成“立交桥”
作为人大代表,李百艳同时也担任着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院长,她根据浦东教育2035发展目标,结合履职收集的社情民意,提出了《以文化自信引领青少年并建设浦东教育博物馆的建议》,得到了浦东新区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和教育局的关注、批复。为了有效推动浦东新区文化产业建设发展,李百艳代表提出“文化有数、文化有法、文化有创、文化有品、文化有传”,文化产业要“有质量、有流量、有销量、有力量、有雅量”的建议,给大家更多的启发和思路。
2023年,荣膺“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的李百艳代表深情说道:“作为人大代表,我会继续用‘父母心’,当好桥梁纽带,做好群众的代言人。”
来源:《人大在实践系列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