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深|浓眉下滑的真相、“亚健康”核心建队难题&解题方向

文摘   2025-01-21 16:07   广东  


关于湖人队当下的建队问题,也许所有人都错了。

从2020年以来,对于洛杉矶湖人,舆论上的观点瞄准的都是同一个建队难题——“当詹姆斯老去,该如何围绕老龄化的球星建队”。

这个问题当然存在。但实际上,这支球队还存在另一个负面影响丝毫不亚于“核心球员老龄化”的难题,就是:

“该如何围绕一名长期“亚健康”的球星建队”。

我知道“亚健康”这个词用的可能不完全准确,但是我一时找不到另一个词汇来形容安东尼-戴维斯这名球员的长期状态。


本赛季,是安东尼戴维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个赛季。

这一方面是因为詹姆斯真正迈过了40岁的门槛,湖人希望戴维斯接过球队大旗的迫切程度达到了顶峰;

另一方面是自从10月份之后,戴维斯的表现确实从MVP水准经历了一个断崖式的下滑。

是的,本赛季,当所有人以为詹姆斯将要断崖式下滑时,实际表现断崖式下滑的却是戴维斯。

来看数据:



上图为基础数据。



上图为高阶一体化数据(EPM)

我确实可以理解最近两个月喷戴维斯的声音达到顶峰这件事——因为近两个月,他确实从一个MVP级别的球员,下滑成了一个“把他投进去全明星你都需要思考一下”的球员。

但是,我还是希望喷他的朋友们思考一下安东尼-戴维斯陡然断崖式下滑的原因。

浓眉不是一个新秀,也不是一个35岁以上的球员——事实上他是一个31岁、9次入选全明星、上赛季季后赛还场均27.8分15.6篮板,甚至本赛季前两个月还能打出MVP级别表现的球员。

他还不老、他的水平在各个级别比赛都得到过验证,甚至在FIBA都是如此——AD在奥运会被夸“比恩比德硬”到现在才过了不到半年时间。

而作为一名成名已久的球员,AD也不存在突然“被对手研究透了”这种新星身上才会存在的情况。

请回想一下过去几年的安东尼-戴维斯——就算2020年过去太久,想想“威少时期”顶着联盟最差空间场场硬冲篮筐30+10的浓眉(22-23赛季11月-12月);想想季后赛冲烂勇士杀入西决的浓眉;想想去年首轮对飙约基奇的浓眉。

安东尼-戴维斯,从来不是一名“不够硬”的球员——他从不害怕“上刀山”一样挑战对手的收缩禁区策略;也从不像恩比德、艾顿、阿德巴约一样能冲框却飘在外面投。

那么为什么近两个月,他忽然变成了艾顿和恩比德的样子?



上图为戴维斯本赛季各月份内线得分。


很简单——这赛季我已经说了一万次——他受伤了。

足底筋膜炎,我自己也是患者,很清楚这个伤的感觉——它会在一些热身开了的时候好像消失了,但一旦你过度做动作,它又会提醒你它还在;而且最可怕的是第二天肾上腺素消退的早上,那种疼痛会让你无比的后怕——足底筋膜,实际并不是“膜”,而是足底连通着跟腱的韧带,那种韧带紧绷、疼痛的感觉,立刻会让你想到一些最可怕的伤病......

然后,就会造成你在场上不敢跳、不敢发力、不敢做动作。

戴维斯本赛季已经因为足底筋膜炎缺席了三场比赛了——除非你讨厌他到认为他“诈伤”。不然,你就应该在想骂他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他现在的表现、状态,主要是因为他在带伤出战。

事实上,戴维斯本人也亲承过:“这个伤一直都在,从奥运会就开始造成困扰。”

而无论是教练还是詹姆斯,在近期戴维斯已经打成这样了的情况下,完全没有说过“戴维斯应该增强侵略性”之类的话——连哪怕暗示一下都没有。

以打快船的这场比赛为例——戴维斯已经完全不进内线了,甚至挡完拆也不顺下,他全场只有6次罚球,这甚至已经是最近三场他罚球最多的一场了(上场2个,再上场4个)——而10月份,他场均12次罚球。

现在指责戴维斯的声音全都集中在——他持球没长进、中投没长进、策应没长进上面——但实际,这两个月戴维斯下滑的是这些吗?

打快船的比赛是最明显的例子。戴维斯进了4个中投、1个抛投,但是合理冲撞区得分是0。

戴维斯比起10月份,下降的不是中投和抛投,而是攻框的侵略性——他不是“聪明分”少了,而是“笨分”少了。



但戴维斯很明显缺乏侵略性,却无一人指责或者说提醒他。

诸位不觉得奇怪吗?

戴维斯的“权力”,还没有强大到能让詹姆斯连个建议都不敢提的地步吧?

而之所以詹姆斯一言不发,我认为就是因为他清楚戴维斯的伤病情况、知道戴维斯已经竭尽全力了——而至于什么“詹姆斯认清了戴维斯,对他彻底失望”——这种观点简直主观到无以言表,不仅是对戴维斯的侮辱,也是对詹姆斯品格的侮辱......

事实上,查阅一下戴维斯近几年各月的数据——你会发现那些波动大的月份,几乎无一不与伤病有关:

2023年11月,对阵热火腹股沟受伤(报告为髋部痉挛)后,11月15场比赛场均21.8分12.0篮板;

2022年1月,对阵掘金背部受伤,1月份场均23.8分10.6篮板;

2022年12月,对阵掘金右脚受伤,缺阵到1月26号,复出后1月-2月场均22.6分13.4篮板;

2020-21赛季,总决赛戴维斯挫伤了后脚跟,21赛季开赛两场小腿感到不适缺阵,21年2月15对阵掘金比赛跟腱伤势加剧,整年场均21.8分7.9篮板。

而除此以外,当自身没有伤病时,戴维斯其实是一名表现波动很小的球员——你可以质疑他的上限,但他的下限其实一向很稳定——25分12篮板2盖帽,只要戴维斯健康,这基本就是他每晚都能给球队贡献的数据。

(甚至过往履历来看,连戴维斯带伤出战时的数据也很稳定:22+12。无论什么伤,戴维斯只要能上场,以月为单位就能交出这个数据——而这恰好就是这两个月戴维斯的数据)

我其实并不同意“戴维斯不是一个当家球星级别的球员”这样的说法——事实上,有一大票季后赛、甚至争冠级别球队的大当家都不如健康的戴维斯。

他确实开发进攻能力并非顶级,但“大当家代表球队进攻上限”其实是一个误区——历史上从来不乏像拉塞尔、沃顿、邓肯、加内特、霍华德这样托底下限的大当家,戴维斯也属于此类。

如果你可以认同我【戴维斯的伤真实存在,而且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的观点,那么我们进入下一部分。




长期“亚健康”状态

戴维斯确实受伤了,但伤病不能成为借口,更不能熟视无睹。

最近几年,在评定球星级别和讨论建队架构时,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出勤率的重要性。只不过大多数人只把球星简单划分为两种:健康和不健康。

出勤率超高的“铁人”代表是塔图姆、布里奇斯,打球厉害但不打球的“玻璃人”代表是伦纳德、锡安。

但实际上,联盟中还存在“第三种状态”——就是“亚健康”。

我前几天微博就写过的:当一名球员长期无法保持健康、长期处于带伤出战的状态,那某种意义上这种状态也可以视为一种“常态”。

而形容这种“常态”,我能找到的最合适词汇就是“亚健康”。

“亚健康”型球员,我的定义为——大多数时间能够上场、只不过因为身体特性、打法或者年龄的原因,出勤率总是不理想或者总是带伤出战,无法发挥出100%的实力(或者建队层面来说无法拿出匹配身价的胜利贡献值、影响力)。

事实上,这一类中间区域的球星,如今在联盟中数量上还要多于两极化的“铁人”和“玻璃人”。

安东尼-戴维斯是代表人物之一——这几年他总是无法完全保持健康,腹股沟、脚踝、膝盖、舟骨、足底筋膜炎......一大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伤病始终困扰着他,一方面影响他的出勤、一方面让他无法发挥全部实力。

而其他的代表人物还可以包括:史蒂芬库里、凯文杜兰特、乔尔恩比德、卢卡东契奇、吉米巴特勒等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名字所处的球队,也基本都和湖人有着一模一样的境况。



我总结一下以“亚健康顶薪球星”为根基球队的特点:

1、上限高。出勤率没保证还能拿顶薪的一般都是狠人,完全健康情况下,他们能带领球队冲击一个很高的上限;

2、下限低。由于常规赛出勤低、功率低、经常带伤出战,无法拿出匹配薪资和建队地位的表现也是常有的事,一旦此情况发生,掉出季后赛都毫不奇怪;

3、很难在常规赛打出匹配阵容实力的战绩——同样是“亚健康”的影响;

4、建队成本更高,很多时候需要“牺牲短板补长板”——超级球星,原本应该代表着球队的“长板”。但因为“亚健康”核心很多时候无法全功率发挥,球队就需要未雨绸缪在“备胎”角色上投入更多、包括角色球员也不能只针对短板找“互补”——但就像我们置顶文章说的一样,薪资空间是固定的。当你的“长板”有漏洞,就只能拆用在“短板”上的钱去补“长板”,而这部分钱,当核心拉满功率时又会被浪费,就会造成“薪资转化即战力总和”上无法达到极致。

可以看到,事实上,“以亚健康球员为核心建队”,在难点上和“以老龄化球星建队”几乎是相同的——当然,很多时候这本身就是一件事:球星因为老龄所以亚健康——不过也还有恩比德、戴维斯、包括过去韦德、保罗这样“年轻化”的例子。

作为管理层,湖人需要重视起这个问题——你们有问题的球星不是一名,而是两名;你们的问题不止有“老龄化”,还有“亚健康”。

甚至以最近四年的样本来看——戴维斯虽然更年轻,可他出问题的频率还要高于詹姆斯——围绕勒布朗的“老龄化建队”已经快走到终点了,但围绕戴维斯的“亚健康建队”才刚刚开始。

这才是当湖人考虑现在与未来时,首先需要考虑的东西。




如何围绕“亚健康”核心建队?


那么该如何围绕“亚健康”球星建队?

不同的球队有不同的答案,最近20年最成功的可能要数马刺、勇士、热火、湖人和火箭。

依成功程度来排:

2018年,29岁的库里伤病开始增加,但勇士在库里“亚健康”的情况下,又进入了三次总决赛,夺得了两次总冠军——2018和2019,他们依靠的是球星抱团的绝对实力;2022,他们依靠的是成熟的体系,以及乔丹普尔的异军突起;

2006年以后,德维恩-韦德也有些“亚健康”,热火的做法同样是组建了三巨头,进了四次总决赛两次夺冠;

2010年,33岁的邓肯开始呈现出老态,但马刺在这之后又进了两次总决赛,一次夺冠——依靠的是转型后的团队篮球;

2019年,詹姆斯来到湖人之后的出勤开始下降,湖人很快找来了安东尼戴维斯——两名“亚健康”的球星,却在第一年形成神奇的负负得正效果,帮助湖人夺得第17座总冠军奖杯;

而休斯顿火箭,他们则是引进了一名“亚健康”的核心级别球星——克里斯-保罗,如果不是碰上宇宙勇,而且保罗伤病总爆发在关键时刻,那支火箭可能也会有冠军。

我们逐一解析一下这些案例。


三巨头模式


过去,“抱团”方法在解决核心亚健康的问题上取得过不少次成功。

单核带不动,就打造一支多核球队。健康的时候势如破竹且能降低消耗,“亚健康”的时候有其他几个引擎带动球队——这样理论上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亚健康”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思路简单粗暴,但多年来三巨头球队的表现无不在验证同一件事——三巨头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它是“亚健康”最优解,只是绝对实力下的产物。实际上除非有红利合同,否则三名顶薪球员共处一队,往往很难达到想象中的效果,甚至是会适得其反:

迈阿密热火虽然4进总决赛2次夺冠,但这离他们想象中的成功依然有不小的距离;

宇宙勇连续3年进入总决赛2次夺冠,但在第三年巨头们“不约而同”的遭遇大伤;

布鲁克林篮网三巨头遗憾落幕,背后其实也是他们在伤病面前一触即溃;

菲尼克斯太阳三巨头近两年的窘境,更是正在进行时的活生生的例子。

归根结底,原因在于三巨头球队在薪金结构上留给拼图球员的薪资空间极少,很容易出现关键位置“质量不足”和球队深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靠核心球员去承担更多来解决,但是悖论来了:

很多球星之所以会选择“组团”,正是因为自身有“亚健康”问题,但是“三巨头”结构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三巨头”球队格外依赖核心,最怕核心出问题,但偏偏“亚健康”核心又最容易出问题;

最后造成的结果,往往就是健康球星身上的压力几何级数增长——好的结果是健康球星撑住了,坏的结果是健康球星也受伤变成“亚健康”球星,整支球队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触即溃......

同时,三巨头球队还有一个弊端是很难长期保持竞争力——事实上,夺冠是一件从身体和心理上都消耗巨大的事情,对于依赖头部巨星的三巨头球队来说就更是如此。一般球队,可以依靠交易、签约来完成“拼图换血”,保证球队的健康和活力,但三巨头球队却没有多少可以有效“换血”的位置——他们所能补充的“增量”,往往只能是一些顺位不高的选秀权。

长此以往,消耗的问题加上球队缺乏增量,就造成了三巨头球队往往“花期不长”的问题。

而现有劳资协议下,三巨头、多巨头模式的玩法难度更是空前增加——实话实说,这条路已经很难走通。

那么来到第二种途径——火箭的方法:用一名“亚健康”核心,搭档一名出勤优秀的核心,走“双核”模式。


双核模式


双核模式,实际上是NBA最常见的夺冠框架之一,其本身与“亚健康”无关。

不过“亚健康”球星往往更容易出现换队或者需要另一名核心的情况。这让这两个词汇更多的被联系起来。

双核球队有比三巨头球队更合理的薪金结构,这让核心球员不需要承担太多额外的负荷,而两名核心的存在又能够为彼此减负、增加容错率,如果能形成1+1>2就更加美妙——这是“双核”球队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最成功配置的原因。

“亚健康”其实更像是其中的变数。

当双核中有一人是“亚健康”球星,理论上这会要求另一人做得更多——就像是哈登和保罗之间的状况——如果能让一名出勤优秀、实际上具备单核能力的球星,来作为“亚健康”球星的双核搭档,这是理论上的“亚健康”球队最优解之一。

或者,退而求其次,湖人将两名有些“亚健康”但是绝对实力够强的球星组合在一起,也形成过“负负得正”的化学反应——当然,这种情况要求两名球员的健康状况不能太差,2020年的詹姆斯+戴维斯能夺冠,2025年的伦纳德+恩比德可就不好说了.....

双核模式成型之后的建队难度是不大的,其主要的难度在于如何获得“双核”——核心纯实力是最重要的,但一定程度兼容、能否互补也同等重要。

这需要相当程度的“机缘巧合”。


团队模式


团队模式解决核心“亚健康”问题到底是更容易还是更难?说实话我并没有答案。

2022年的金州勇士和2013、2014年的圣安东尼奥马刺,本质上都是依托着一个足以单核争冠的大当家和一套已经成功过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做改造,而且相当幸运的获得了一些“增量”——勇士幸运的淘到了威金斯和普尔,自己选的鲁尼也成长起来撑住了重要位置;马刺赶上了篮球理念变革的浪潮并走在最前沿,伦纳德的成长弥补了GDP的老去。

湖人和他们的情况既相近又有些不同——目前,在勒布朗还保持着一定竞争力的情况下,湖人还可以说保留着“夺冠班底”的根基,这是湖人与勇士、马刺的相似之处;但是,这套“根基”太多部分的内容挂靠在40岁的勒布朗而不是戴维斯的身上,这又是湖人与勇士、马刺的不同之处。

同时,团队篮球本身的“实现难度”也许才是最大的障碍——这不同于和双核球队之间的球星质量简单对比,马刺和勇士,真正的竞争力除了库里和GDP,体系也同等重要。

湖人能打造出一套引领联盟级别的体系吗?或者说这样的体系如今真实存在吗?

在雷迪克的身上我们完全看不到眉目——而勒布朗的年龄就像沙漏一样,在不断警告着湖人——你们拥有“夺冠班底”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就是湖人队如今的建队困境——哪怕你搜遍“典籍”,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出路,但却没有确定的答案。

不过,虽然湖人无法复制别人的成功,但是其中还是有一些“微操”可以借鉴——除了宏观的建队模式,以上这些球队在“帮助亚健康球星”问题上其实存在一些共性:

勇士2022年的成功,均薪250万美元的普尔成功充当了库里的“备用电池”;

热火三巨头时期,低薪高能的老将迈克米勒和雷阿伦充当了韦德的“备用电池”;

马刺的“后GDP”时代的崛起,除了伦纳德,邓肯身边“站着防天下第一”但是薪资不过中产的斯普利特居功至伟;

2020年,勒布朗的身后有还领着童工合同但是实际有中产级别战力的库兹马和老将底薪但是季后赛能当衔接端主控的隆多。

可以看到,无论球队架构如何——几乎每一个成功的“亚健康”核心背后,都有一块廉价又好用的“备用电池”。

甚至,我们把标准放低一点:那些没有夺冠但同样成功的“亚健康核心”球队里,你也能找到一个这样的角色:伦纳德身后的巴图姆、唐斯身后的里德、巴特勒身后换了一茬又一茬的克劳德、斯特鲁斯、马丁、哈克斯、约维奇......

在已知球队核心并非铁人,可能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情况下,“备用电池”的质量和性价比是球队能否获得正常“下限”的关键。

当我们理清了这个思路,就能够看懂湖人这些年来在替补中锋上的引援选择:

2021年小加索尔+哈雷尔+德拉蒙德;2022年霍华德+小乔丹;2023年托布+琼斯和加布+班巴;2024年伍德+海斯;2025海斯+克洛克。

湖人一直在尝试寻找那些低薪高能的“备用电池”——老将、与原球队闹矛盾的问题球员、被主队放弃的高顺位“彩票”——他们做的尝试不可谓不多。

这些人全都不是可用之才吗?其实也并非如此。

2021年多样性拉满的豪华内线替补群其实做的很不错,只是湖人那年的核心伤病太严重;

2023年的托马斯布莱恩特一度让人觉得湖人找到了内线替补答案,结果托布自己选择了双输的选项;

24-25赛季,海斯和伍德都阶段性拿出过不错的表现,但是被伤病再次打乱了节奏。

放眼未来,你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湖人这赛季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报价沃克-凯斯勒:

当下,凯斯勒的薪资很低,放在现有阵容中是一个典型低薪高能、交易不损失湖人即战力的“备用电池”;

未来,在湖人凯斯勒的数据会理所当然的被戴维斯分流,方便湖人低价续约,实现邓肯+斯普利特的组合;而反之假如戴维斯都“压不住他”,那么像是卡佩拉、霍华德那样的“备胎上位”情况也不无可能。

当然,这些是后话了。

现实来讲,如今摆在湖人面前的问题是残酷的,他们同时面临两大问题——老龄化和“亚健康”——这两个问题在优先级上可以说完全旗鼓相当,而以湖人目前的资产,想做到“既要又要”难如登天。

他们尝试去做,那当然很好。

如果他们决定放弃——当然不是在现在——假如未来他们决定放弃,我也完全能够理解。

事实上,还有无穷多的球队,面对核心“亚健康”的问题时,采取的对策正是放弃:

鹈鹕从冉冉升起到决定放弃英格拉姆和锡安只用了三年时间、快船休赛期刚刚送走保罗乔治“解套”、还有罗斯、卡特、麦蒂、艾佛森们......NBA管理层的耐心远比你想象的更少。

戴维斯今年31岁——当年,奥尼尔正是这个年纪离开了湖人,找到德维恩-韦德后再夺一冠;加内特也正是这个年纪被交易到了凯尔特人,和皮尔斯雷阿伦夺得绿军第17冠。

健康状况下,戴维斯应该还有2-3年的巅峰期。未来,他是会成为邓肯?成为鲨鱼?还是成为加内特?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创作不易,喜欢文章的朋友可以帮忙点点关注+赞+在看,也欢迎大家评论区指正交流,笔者会努力创作更高质量的篮球分析文章。


陈深的十日谈
陈深,篮球、体育专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