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为何今天湖人的“一星四射”战术能成功的问题。
想必今天大家都能看出詹姆斯打得比较不一样——更有威胁、效果更好——“更有侵略性”。但是这个“更有侵略性”具体是如何影响防守的,没人展开聊还挺可惜。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也不神秘——答案就是前两天@_魔封波_ 老师博客曾提到的:“摧毁对位”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大,大部分从湖人时期开始看勒布朗的朋友,更熟悉的可能是勒布朗的“点名找错位”模式——点名战术,确实能够放大詹姆斯的压缩防线威胁,从“科学”角度来讲将收益最大化。
勒布朗喜欢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比赛。但是,他其实也很清楚一件事:篮球是一项人在打,而不是电脑在打的运动,除了“科学”,“势头”也很重要。
“点名战术”,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可以让收益最大化,但是从心理上对对手的打击并不如“摧毁对位”来得大——他会把防守方的目标从“如何限制该名球员”,变成“如何拒绝点名”——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强力的协防、越来越有针对性的轮转、越来越久的战术“前摇”(对方也会用延误拒绝点名)。
而此时,进攻球员如果太过于习惯这种肉体上的“霸凌”,一旦点名失败、或者遭遇更强有力的抵抗,有时就会反过来丧失自己的节奏和手感。
(很近的例子比如本赛季凯尔特人打骑士第二场,塔图姆几乎整场都在点名加兰,整体效果很好,最后时刻却在加兰和骑士的拼命抵抗下投丢了两个关键球,于此同时对面一直在“摧毁对位”的米切尔,看起来投篮质量更差,但却越战越勇最终赢下比赛)
这就是为什么勒布朗明明知道点名战术效果好,却往往只有到第四节、甚至关键时刻才使用点名战术的原因——一方面防止招数用老;一方面也是不让自己产生依赖感。
众所周知,勒布朗有“两种模式”或者说“两个挡位”。而他开启“全力模式”的标志——早年是篮板增多、助攻减少;如今就是直接“摧毁对位”的频率。
生涯的前1/2,詹姆斯始终在摧毁对位,甚至说过“我从不看面前的防守球员”。而从热火时期开始,虽然一对一技术有了明显精进,但随着球队和自身更注重效率,他反而开始减少在对位上的“硬碰硬”——是否决定“摧毁对位”,开始成为他侵略性不同档位的标志。
这并不是一种“退化”,而是詹姆斯比赛成熟了的表现——他知道自己有能力摧毁对位,但是,他也知道一对一单打并不是自己最擅长的技术,而且自己作为一个持球大核需要在漫长的常规赛(包括季后赛前期)“节能”。
而随着他的年龄不断增大,他开启“另一个档位”的次数也开始越来越少、“划水”的时候越来越多——多到甚至很多湖人时期才开始看他球的球迷,可能会对他存在一些误解。
而只有像今天这样的比赛,才会让人想起勒布朗为何是勒布朗、为何如今联盟如此多的喜欢打点名的球员、球队,却没几个能打出巅峰勒布朗的效果:
勒布朗点名厉害的根源,或者说勒布朗厉害的根源——其实和点名无关,而是他也可以不依赖点名摧毁你。
看看这些回合吧:
同时,当勒布朗摧毁勇士最好的防守球员时,也意味着那些较弱的防守球员会留在勒布朗的队友面前——这样一来,虽然勒布朗单点的优势变小了,但是湖人整体在定点和下顺接球攻击时的优势却变大了:
而此外,另一个“没被注意到的决定胜负的细节”体现在这个镜头中:
我认为这个回合非常能够体现詹姆斯对比赛更高层次的思考:
如果戴维斯在,这个回合詹姆斯很可能会自己攻,因为他知道他+戴维斯足够赢下比赛。但是恰恰因为戴维斯不在,詹姆斯清楚只靠自己一个人是赢不了比赛的,所以主动放弃”合理化“,用这个回合告诉角色球员:
所谓的“国际象棋大师”过人之处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