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深|复盘:从防守东契奇,看雷霆防守顶级持球人的开创性思路

文摘   2024-12-13 00:39   广东  


卢卡-东契奇是新生代中我最喜欢的球星之一,喜欢他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家伙是不可阻挡的。

20、21岁时,他就在季后赛让当时联盟最强的锋线大锁伦纳德和乔治难堪;

22岁,他用体重和技巧碾压了当季DPOY第二的布里奇斯,迈过60胜太阳;

24岁,他将常规赛防守效率第一,拥有华子+麦丹+戈贝尔的森林狼打得颜面尽失。

西部半决赛的雷霆、总决赛的凯尔特人是限制东契奇最好的两支球队——但雷霆输了,总决赛东契奇还是以47.2%的命中率场均砍下了29.2分8.8篮板5.5助攻。

这已经是能限制卢卡-东契奇的最大程度了吗?究竟怎样的防守方式才是限制东契奇的“最优解”?

说实话,此前我没有答案。

直到昨天——我见证了自我看东契奇以来、他打得最差的一场比赛。

对手,是更上一层楼的俄克拉荷马雷霆。



雷霆是本赛季联盟防守最好的球队这件事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

休赛期,他们送走了阵容中的防守弱环吉迪,交易得到了连续两年入选最佳防阵的亚历克斯-卡鲁索;还补强了内线,签下了上赛季护框表现极佳的哈滕施泰因。加上阵容中原本的多尔特、切特、杰威、SGA、卡森华莱士、威金斯,组成了联盟最恐怖的“防守组”:

年轻、运动能力出色、轮转快、换防弹性极佳、极具侵略性。

在切特受伤之前,雷霆的断帽数据遥遥领先全联盟,而即便切特受伤后,他们以依然是联盟抢断最多、造失误能力最强的球队。

毫无疑问,雷霆的防守比起上赛季(联盟第四)再次进化了——而没有什么能比对阵上赛季击败过他们的对手更能验证他们进步了多少。

只是我属实没有想到,局面竟会是这样的一边倒:

先来看数据,昨天的比赛,雷霆将独行侠进攻效率限制到百回合只得106.1分(数据来源CTG),远低于独行侠赛季平均的116.7分。

卢卡东契奇全场15中5,只得到16分,其中前三节只得到8分,送出5次助攻得同时出现6次失误。独行侠全队出现18次失误,让雷霆利用失误得到36分。

你可以说昨天的东契奇不是最佳状态——但一天前他刚刚获得了周最佳,显然状态不好不完全是自身的原因——雷霆对他的防守奏效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篇文章,除了探讨雷霆本身的防守进步外,更让我更感兴趣的是雷霆对于东契奇的防守方式以及防守奏效背后的底层逻辑:

在补强了以领防著称的卡鲁索和护框出色的哈滕之后,雷霆并没有改变去年对卢卡-东契奇的防守方式——依旧采取强延误去逼东契奇出球。

这对于旧篮球观念而言是一种反叛。

卢卡东契奇是联盟出球能力、带动队友能力最强的持球人之一,而且他的身边也有足够多的帮手——凯里欧文、克莱汤普森是顶尖射手和接应点;莱夫利、加福德是顶级的下顺人,哪怕是作为阵容“最弱环”的格兰姆斯、马绍尔等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投射能力的球员(格兰姆斯三分命中率本赛季甚至有4成)。

在传统的观念里,当面对带动队友能力强大、包夹无法限制其出球、且有好队友的持球人时,如果你也有足够强力的一对一球员,那么应该尽可能单防他,不延误、不包夹,不允许他去带动队友,让他不断地个人进攻去消耗他的体力,“让他一个人打死我”。

过去,快船、太阳、森林狼正是这么做的——但结果是,他们真的被东契奇“打死”了。

而昨天,甚至包括上赛季季后赛,反其道而行之的雷霆却常常防守东契奇收到不错的效果——这非常发人深省。



上个赛季,你尚且可以说雷霆强延误东契奇是因为不相信华盛顿、小琼斯能投死自己,那么本赛季,当东契奇身边的射手换成克莱和格兰姆斯,雷霆为什么还敢变本加厉?

而且,上场比赛独行侠的底角三分、整体三分投的其实并不差——底角三分14中7,命中率50%;整体三分41.7%,投中了15颗三分,包括马绍尔、克莱各自拿到19分——独行侠的角色球员其实已经不错的回应了雷霆的防守方式,为什么最终独行侠还是溃败?

雷霆比上赛季提升了什么?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种“真理”?对于其他球队来说这是可复制的吗?

以上这些都是很庞大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用这一场比赛就得出结论。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带着问题,好好复盘一下雷霆究竟是怎么防守东契奇的:


本场由东契奇发动的第一个回合,雷霆就果断强延误(Hedeg),哈滕直接扑出去,和多尔特一起包夹东契奇,莱夫利见状快速下顺,雷霆弱侧的下线协防人(lowman)优先封堵莱夫利的下顺——于是东契奇利用自己的身高和超强的传球能力跳起直甩底角。

这是东契奇的能力所在,作为兼顾视野、身高、顶级传球手法的持球人,他拥有最高级别的出球能力,能够驾轻就熟的越过第二选项(下顺人),直接找到第三选项(底角射手),从而缩短留给对手轮转的时间,为队友创造大空位。

这个回合,其实东契奇还是给汤普森创造出了不错的空位——但是注意杰威的防守,他回收篮下时,并不是直接去“接管”莱夫利,而是在莱弗利没有进入禁区之前提前收缩,并不完全回到篮下,而是一只脚在禁区内、一只脚在禁区外,保持一个一步能进入禁区,同时又能扑到外线的“中间距离”,做小幅度快速的左右摇摆横移——等待、或者说诱导东契奇做决定。

我们先不点评,只是描述“发生了什么”。

继续看:


下个东契奇持球的回合,雷霆继续延误逼东契奇出球,这回雷霆的站位是45度的卡森华莱士收缩,随时准备“刷卡”协防,由于亚历山大在挡拆发生时还没有离开汤普森,所以东契奇选择击地给下顺的莱夫利,让莱夫利做二次处理球——莱夫利心领神会,在下顺吸引45度和lowman协防后,先分45度,再有欧文多一次传球转移到底角。

克莱汤普森三分命中。

比赛进行到此,正常来说许多球队就会放弃延误东契奇了——大哥,人家弱侧底角是汤普森、45度是欧文,而且已经投中了第一颗三分,你还敢继续延误?

但雷霆表示:不好意思,我还敢。


下个回合,东契奇继续持球进攻,独行侠依旧是一样的站位——雷霆再次选择了延误东契奇,这一回东契奇传球顺下的莱夫利,亚历山大收缩补防切球,被莱夫利造成犯规。

连续两个回合,两种不同的方式破延误,独行侠很快取得9-2领先,而东契奇看上去依旧闲庭信步——似乎又是和去年一样的剧情?

但随后,雷霆开始展现出本赛季他们的进步:


东契奇连打了两个回合挡拆后,这个回合对上卡森-华莱士,面对矮自己5公分的对手打算奖励自己一个单打——没想到,后撤步三分被卡森华莱士直接颜帽摁下,他有些不可思议的拿回球,再次启动突破想为自己找回颜面,但是在华莱士的防守下上篮甚至没能沾到篮筐。

年轻球队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年轻球员的进步自然而然地会让球队变得更好。

卡森华莱士,这名模板朱霍勒迪的23年十号秀上赛季就在防守端崭露头角,本赛季更是成为雷霆崛起的“第三把锁”——目前场均1.8抢断0.6盖帽,造失误数据甚至强于多尔特。


上个回合单打失了颜面,下个回合东契奇再次叫挡拆——雷霆依旧强延误,这回由于落位原因,弱侧底角的是格兰姆斯,雷霆大胆的放空收缩,卡森华莱士在莱夫利下顺接球后将球破坏出界。


这个回合,雷霆甚至连欧文都敢放空,选择双人包夹东契奇的低位单打——加福德疑似钩住了多尔特的手臂阻止他扑防,但躲过了裁判的眼睛。欧文大空位三分不中。


继续强延误东契奇——东契奇在底角的克莱和加福德之间选择了加福德,亚历山大在提前收缩、左右摇摆的尺度掌控上不如杰威到位,尽管最后回收到位,但还是被加福德利用身高优势打中。


下个回合,雷霆依旧选择延误东契奇——无论独行侠是否能破解,他们都坚决延误。

这个回合他们展现除了进步:

亚历山大掌握不好左右摇摆干脆直接站在禁区,彻底放空了底角的克莱——就像是在邀请东契奇:你们最好的射手空了,不传给他吗?

果不其然,东契奇看到并选择了大对角直甩给克莱汤普森——但是,雷霆就像是对此早有准备一样:原本在弧顶对位欧文的多尔特,早早盯着东契奇,在他起跳看底角的一瞬间,转身油门踩到底,全速直扑底角克莱——恐怖的直线加速度,竟然还真让他“赶上了”。

克莱看到他全速扑来,虚晃了一下,可谁曾想多尔特的Close out执行的极好,没有被点起,克莱再起球出手,已经丢失了节奏。

这个回合,我稍微看出了点门道来:通过刻意的放空来设置“陷阱”,诱导东契奇进行可预判的传球,然后利用匪夷所思的轮转速度,去将大空位变成“半空位”甚至是顶投。

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想请大家思考:持球人在“节奏”里的持球投,和射手在扑防下的“半空位”快速接球投,到底哪个更有威胁?

我们继续看:


卡森-华莱士快速退防,抄截东契奇的快速上球——“年轻的腿”、超快的脚程,这是雷霆防守端的天赋体现。


东契奇要到SGA错位,雷霆直接放掉加福德过来包夹——东契奇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马上传高吊球,但是卡森华莱士收缩,动作非常大的尝试切球,犯规也在所不惜。

第二个问题:让顶级持球人进行一次错位单打,和切球中锋可能赔上一次犯规,哪个性价比更高?


卡鲁索猝不及防的回身抢断——现在在卡鲁索的带领下,雷霆非常善于搞这种“老六行为”(非贬义),经常能创造出额外的进攻回合和得分机会,顺便打乱对方的节奏和心态。


继续包夹东契奇,这回直接在高位提前夹击,东契奇出球45度——但阿龙威金斯展现了一防二的艺术:他像是前面回合的杰威一样,在45度角和底角之间站位,利用快速的左右横移,利用年轻的腿完成了“二者兼顾”。


再次包夹东契奇——这个回合杰威再次展示了他确实能作为弱侧的lowman完成一防二——他先是提前收缩封堵了莱夫利的下顺路线,接着再在独行侠转45度、再转底角的过程中快速扑回底角close out——独行侠的转移球其实已经很快很流畅了,但雷霆用更快、更积极的人员轮转击败了球的转移。


再次在极高的位置强延误东契奇——就是逼他出球,独行侠其实已经采取了对策:他们让下顺更快,处理球更强的丁威迪做反向挡拆,但是饶是如此依然无法击败雷霆的防守轮转。

弱侧的威金斯再次完成一防二,虽然马绍尔打进,但是能逼到独行侠让马绍尔来做这种有难度的一对一抛投其实就已经是成功了。


延误东契奇之后,东契奇没有交球选择单打——但面对顶级的单防人卡鲁索,东契奇试图造犯规的抛投没能要到哨子。


再次拦截东契奇的快速上球——这次是肯里奇-威廉姆斯。


东契奇终于成功惩罚了包夹——而且是连续两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先分45度,再转移底角。肯里奇-威廉姆斯作为lowman的扑防速度和质量要比杰威差一些,马绍尔三分命中。

第二个回合,格兰姆斯上提接应,持球后撤步三分命中。

但是就像我们此前问的那个问题一样:

这样的三分球(马绍尔的半空位和格兰姆斯的持球投)真的杀人吗?

虽然雷霆上赛季曾败在这样的三分球手里,但是他们似乎依然相信数学——尤其是在他们的防守轮转和防守细节进一步提升之后。


果不其然,角色球员连续两个三分球丝毫没有改变雷霆夹击东契奇的决心——这回反而是马绍尔刚进一个之后再45度不敢投了,卡森-华莱士几乎完成又一次抢断,但裁判响哨。


不过下个回合,卡森华莱士再次完成“老六式”后场抢断。


连续的延误、东契奇几乎整个上半场没有几次出手——这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东契奇丢失了投篮节奏。

这个回合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个换防打肯威的机会,但东契奇有些急于出手跳投(不知是否是忌惮包夹),不中。


但雷霆对东契奇的警惕程度超乎想象,下一次东契奇持球,他们果断由选择了强延误双人夹击——卡鲁索这个回合作为lowman选择了和杰威一摸一样的防守方式:先站在底角和禁区的中间,保持站位灵活性,等阅读出东契奇的传球选择后再选择补哪边。

这个回合成功将球破坏出界。


又一次后场切球——这场比赛,光是这样的后场切球雷霆就有不下五次,得到了起码十分以上。

东契奇好不容易转换中要到一个错位(以赛亚乔),多尔特第一时间跑过来换回对位——最终干扰东契奇的一打一——连包夹都不怕,更别提这样瞬间的换回对位了。

雷霆这一场充满一种“比赛可以输,东契奇必须死”的感觉。

而多尔特、卡鲁索、卡森华莱士、杰威这“四大名捕”,也着实够东契奇喝一壶。

终于,东契奇分出去了一个他认为不错的机会——但注意卡鲁索的扑防速度,其实这个回合他还是轮转到位了,最多只能算是“半空位”。

这就又回到那个问题:持球人在“节奏”里的出手,和射手在扑防下的“半空位”接球投,到底哪个更有威胁?


下半场继续延误东契奇——多尔特采取和杰威、卡鲁索相同的lowman站位,给东契奇留出下顺选择,然后切球。

这回多尔特成功了。


这一场雷霆就是很敢于去放空无球人,给持球人上压力——这球多尔特直接放掉往底角移动的东契奇,协防帽掉了欧文的抛投。


再次延误东契奇成功——注意作为lowman的卡森华莱士站位,还有杰威的扑防轮转选择:

他们很乐于让东契奇向中路出球、然后让独行侠出手有扑防的三分——如果是45度角和非射手当然就最好了。


又又又一次延误东契奇成功——卡森阅读东契奇的意图,突然从身后包抄莱夫利,东契奇被迫往横跨半场往对侧底角甩,但是超长的传球距离,让雷霆早就准备好的轮转有更多时间到位,在东契奇球离手的瞬间,45度的多尔特就已经扑向底角,最终完美执行close out,防住了欧文,逼独行侠出手了一次糟糕的投篮。

雷霆这一场非常多次的完成这样的防守轮转,你很难认为不是刻意为之。


“中间站位”诱导东契奇进行可预判的传球,然后抢断的经典案例——这种站位真的充满了“陷阱”感。

这个回合,看似是卡鲁索一对一防下了卢卡,造成传球失误,但实际上,东契奇真正忌惮的依旧是早早放掉自己的防守人站在强侧,似乎随时要上来包夹的肯里奇-威廉姆斯——这种“随时会被包夹”的威胁会限制进攻球员随心所欲地做动作。


卡森华莱士再次一对一防下卢卡急躁的出手——独行侠落后16分,基本大势已去。


总结

以上,是本场雷霆前三节防守东契奇的差不多全部回合。很显然,俄克拉荷马雷霆完成了一场出色的、极具参考价值的“对东契奇阻击战”。

他们所创造的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防守思路:

在他们看来,像东契奇这个级别的持球人在节奏中的一打一,哪怕是面对最好的防守球员,依然要比射手的半空位三分出手更有威胁。

请不要小看这种防守思路的转变——要知道,就在2015年,“三分球投不死人”、“射手/控卫核心无法夺冠”还是被众人所接受的真理。

随着时代的改变、篮球技术的革新、持球人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些陈旧的“真理”必然会被改变、被淘汰——而随之,新的理论和解法将会被慢慢摸透和建立起来。

俄克拉荷马雷霆找到了“防守东契奇最优解”吗?有一点苗头,但我们还不能完全确认这件事。

首先,雷霆的这种防守方式是建立在他们外线球员整体【超强的轮转速度】、【作为lowman出色的协防判断】和【切球能力】上的——这三者少其一,这个防守体系就有崩盘的可能。

(我们都看过湖人上赛季打独行侠“脱帽致敬”那场对吧)

而我们也还需要观察,在东契奇逐渐理解了“中间站位”,以及PJ华盛顿回归、带来更强的底角冲击力之后,会对这个防守体系带来怎样的挑战。

篮球就是不断地挑战、迎接挑战,攻防双方不断博弈、不断进化的过程,这正是比赛最让人着迷的部分。

俄克拉荷马先下一城,而且似乎找到了“取胜之匙”?让我们拭目以待东契奇下一场会如何回应吧。

陈深的十日谈
陈深,篮球、体育专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