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本赛季联盟顶层球队的“版本”是怎么样的?要如何做才能“顺应版本”?
看了不少比赛,我的感受是:
凯尔特人走的是“多核+攻守均衡”路线,没有防守弱环、没有非空间点,他们打的是“去持球核心”化篮球,将空间和多点处理球发挥到极致——他们是理论上“最符合版本”的球队,现今影响他们的主要是漫长常规赛带来的侵略性波动和三分手感波动问题;
雷霆走的是“持球核心+铁桶阵”路线,没有防守弱环,但是球队中非射手较多,主要竞争力是持球核心够强、防守也够狠,靠这两点就能拿下大多数比赛,而阵中的非射手也不是完全不能投,靠三分爆种又能拿下一些比赛——虽然有问题,但是依靠“以我为主”的优势碾压,也成为了第一档球队;
骑士则走的是“多持球点+体型+深度”的路线,他们虽然有防守漏洞也有非射手,但是他们持球点够多,而且每个人都能处理球,配合上本赛季阿特金森的空切+转移球+莫布利持球体系,很大程度解决了双塔的空间问题——双塔能够共存,就能给加兰这个防守弱环更多保护,同时联防也是骑士用来保护加兰的一大利器。
骑士虽然终结五人组的强度不如绿军和雷霆,但是他们有足够好的深度——勒韦尔、杰罗姆、斯特鲁斯都有接近甚至超过许多球队首发的实力;尼昂、奥克罗、梅里尔相对于他们的轮换顺位也都很强——骑士在衔接段可以做到几乎不“掉档”,这是他们与前两支球队的最大不同。
三支球队,虽然殊途,但某种意义上做到了“同归”。
细想一下你就会发现:
一、这三支球队都很吃防守资源
绿军自不必多说;雷霆SGA非倾全队之力不能限制,同时你还要顾着杰威和自己的进攻;骑士双枪吃防守资源程度比起双探花不遑多让,他们的双塔也非常吃对位。
防守资源,在任何时代都是联盟中最缺乏的东西之一,在如今这个注重进攻效率时代更是如此——攻防兼备的球员很贵,而单向球员(有防无攻)在联盟中越来越难以生存,所以每支球队总是会有那么几个不擅长防守的进攻开发者——要成为顶层球队,首先就需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点:
要么单点爆破能力变态、要么多点开花——只要对手有防守漏洞,对上他们时就会被无限利用——过去,人们喜欢称这种优势为“球星力量”,但我更喜欢这种优势背后的原理:对于防守资源的牵制与破坏。
(比如雷霆对尼克斯的比赛,唐斯就被暴露的非常彻底)
二、这三支球队都没有太多的对位漏洞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顶层球队吃对位的能力都很强——那么你的对位漏洞越多,就越容易被对方击溃。
一支顶级球队可以容纳的对位漏洞型球员上限数字是多少?很可能,是一个。
而且你的球队必须能够一定程度上替这个球员提供保护——可以是延误拒绝点名、可以是联防、可以是错防、也可以是包夹轮转。
但当一名球员需要你在防守端花费这么多精力去保护他——他必须要能够在进攻端打出足够多的价值、牵制足够多的防守,才能够抵消他防守端的负面影响——如果他经常做不到,那么球队就会陷入困境。
(所以,思考一下,你的球队“被保护的球员”是否太多?他们有在进攻端拿出相匹配的价值吗?)
三、这三支球队都没有太多的单向(攻防不兼备)球员
你可能会觉得这一条对雷霆不适用,但实际上,卡森-华莱士、多尔特和雷迪什、小佩顿们之间还是有非常大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前者有时还是能做到回应防守,让对手一定程度上“保持尊重”,而后者基本完全是进攻黑洞——不只是投三分,他们也做不了太多其他事,放空他们稳赚不赔。
现在的顶层球队都已经将错防和点名融入血液——防守型球员进攻端能做到的越少,对手错防、收缩对球队进攻端的伤害就会越大;同理,进攻型球员防守端能做到的越少,对手“点名”对于球队防守端的伤害就会越大。
(那么思考一下,你的球队中“单向球员”多吗?他们是否占据了大量上场时间或薪资空间?)
四、这三支球队都没有太多处理球能力极低的球员
现代的顶级球队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投三分不是角色球员唯一能做、唯一应该做的事。
绿军、骑士、雷霆,包括之前几年的冠军、争冠球队,他们的许多角色球员都能空切完成终结或接应处理球,或者执行一些持球的攻框、中距离。
角色球员的处理球能力越强,教练的操作空间就会越多、球队就能打出越多的变化,战术越不容易“打死”——反过来讲,球队里处理球能力弱的球员越多,进攻就会越停滞、越依赖核心——像是雷霆,他们比起绿军和骑士就更依赖核心一些。
帕特莱利曾说过,未来篮球最完美的形态是五个勒布朗-詹姆斯——现在未来已至,我们看到经过现实修正后最完美的篮球应该是四个詹姆斯+一个技术全面的中锋。
其实在这个“完美模版”中,“詹姆斯”的个人特质是不重要、应该被忘掉的,重要的是他所代表的东西——体型、运动能力、攻防兼备、处理球和快速决策能力、一定的投射+冲框威胁。
这才是现代篮球、也是顶级球队的真正密码——你的球队越接近这个“完美模版”,就会越成功。这一点不仅在本赛季被验证,事实上在过去多个赛季都被验证——在过往那些成功的球队里,你总能找到相似的特质。
当然,这需要一些运气——但是无论如何,组建一支球队,我们应该向成功靠拢而不是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