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作家琼瑶女士离世,她的经历与笔下人物再次被热烈讨论,并将之与亦舒女士创作的女性角色做对比。谈起这些,我总会想到汪小姐,当时木知木觉,事后看来琼瑶与亦舒女主的特点,她都占了几分。
《繁花》播出后,汪小姐被热议。其实从剧作上来说,三个女性角色,汪小姐的一根筋似的人物是最好写的,玲子的七窍玲珑和李李的外冷内热是不好写的。
我在中戏上学的时候,戏文系教授卢敏老师对我们讲,生活中每个人物都有他的动人之处,但并不是每个人物都适合拿来入戏的。那个时候听过而已,后来二十年横冲直撞,才渐渐体会出其中一点味道。
现在我们很强调独立,强调不求人,我们喜欢清冷的,淡泊的,与世无争甚至随波逐流的女性形象,亦舒女郎受欢迎,也是因为有这股子遗世独立的气质。我自己改了两个亦舒小说了,从《我的前半生》到《流金岁月》,现在在改第三个《独身女人》,当然原因也是我从年轻时候就开始读亦舒,现在闲来无事的时候还是会拿一本亦舒小说读上两个小时换来一个豁然开朗的心情。但是改编过程中的问题我也遇到不少,首当其冲就是这份傲然独立很难在长剧集中成为强有力的发动机,所以才有了后来一系列的改动。
改动的方向,我称之为——必须要塑造一个“浪漫主义者”。
这里的“浪漫主义者”定义更接近安·兰德在《浪漫主义宣言》里的定义——浪漫主义者从不认为人类在面对命运时无能为力,而是坚信人具有意志,进而用实际行动去主导自己的价值观选择,最终成为人“可能成为也应当成为的样子”。
这个浪漫主义者可以是女性角色,也可以是男性角色,比如在《我的前半生》里的贺涵。有的时候,因为长剧集体量大,可以是两个角色各自在某个阶段承担这份重任,比如说《流金岁月》里的蒋南孙和朱锁锁。
所以这样说起来,汪小姐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就有据可循了,因为她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同理,琼瑶作品里的角色几乎个个都贴着浪漫主义者的标签,发动机在手,改编自然不愁。
如果非要总结一下浪漫主义者的人物性格,那么敢作敢当,敢争敢抢,敢爱敢恨,应该是要写入其中的。这六个“敢”字,我们现在最缺的可能是“敢爱”。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生活中和剧集中都更喜欢贴上“绝情绝爱,远离伤害”的标签,稍有动情就会被指责“恋爱脑”。但是你看汪小姐那么爱阿宝,爱到可以开一辆破车单枪匹马连夜去诸暨救阿宝,那真是爱到命都不要了,但是我们依旧为她感动——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渴望爱和被爱的,我们害怕的不是爱,而是被拒绝,被背叛,被伤害,因为太害怕,所以连爱和被爱都不要了,并且将其合理成“独立”的一部分。
每个人物的内核都很饱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