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态度的分享,有温度的声音
长按二维码收藏好声音 韩星
●●●
文 / 钰鹤
人这一辈子,很多的烦恼源自人际关系。
过熟易逾矩,过淡易生分。
作家李筱懿分享过一个观点:“不要和太多的人发生深度链接,与人保持半熟的状态就好。”
即便是再好的关系,一旦失去合适的距离,就会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真正厉害的人,总是将关系维持在“半熟”的程度。
来源:视觉中国
与人相处,随意指摘是大忌
《增广贤文》里有句很现实的话:
“话至嘴边留半句,事到临头让三分;饱经世故少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
真正高情商的人,说话总是“留半句”。
最近,公司新入职一位同事。
因为年龄偏大,性格也热情大方,很多人都将她视作知心大姐姐,乐意听听她的见解。
但时间一长,这种见解就变了味。
当看见年轻同事谈恋爱时,她就说:“现在很多人不把感情当回事,不靠谱,要多考量考量。”
当同事谈论自己的规划,话尚未说一半,她便说同事思想浅薄,急忙给出自己的建议。
当听同事在议论自己买的奢侈品时,她便开始建议同事不要乱花钱,应该认真存钱过日子。
久而久之,同事们逐渐丧失了对她的分享欲,慢慢地对她敬而远之。
现实生活中,这种“好为人师”的人随处可见,凭借着自己的年龄或资历优势,对他人的事指手画脚。
小到他人的行为语言,大到他人的事业情感,甚至是他人的私人问题,也被给出“建议”。
简言之,就是这类人说话,像浆糊一样没有形状,毫无边界。
作家周国平曾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来源:视觉中国
交往之中,亲而忘形是逾矩
除了言语上的“好为人师”,行为上的逾矩也会遭人嫌弃。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关系越好,越要在行为上注意分寸?
一个高赞评论是:正是因为关系亲昵,才更应珍视这段关系,更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让彼此心生嫌隙。
俗话说得好:亲而有间,熟不逾矩。
影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中,女孩乔夕辰,在北京独自打拼。
大伯父得了重病,需要来北京治疗,因为人生地不熟,便向她求助。
热心的她答应了亲人的请求,大伯父一家人便住在了乔夕辰的出租屋里。
随后亲戚们便开始了一系列的过分行为,不仅嫌她住的地方小,大伯母还趁夕辰不在,将她的猫赶出家门。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求夕辰必须挂知名专家的号,让人隔着屏幕都感到窒息。
弹幕有句话说得好:很多人都存在一种共生的幻觉。
自以为关系好,彼此就应该“形如一人”。
如此,便可以擅用他人物品,未经他人同意便闯入其私人空间......
表面上看似是无关紧要的小事,然则一次次逾矩行为就像是蛀虫,蚕食着彼此之间的情感。
人与人相处最好的关系,不是不分你我,而是熟不逾矩。
来源:视觉中国
半熟关系,是人际关系的解药
心理咨询师晓航曾说:“保护自己的利益和感受,这被称之为边界感;保护他人的利益和感受,称之为分寸感。”
这也正是胡适先生为人处世之道。
胡适的妻子江冬秀对麻将情有独钟,在研究院宿舍住宿时,时常因打麻将而触犯宿舍纪律。
因为院长是胡适的学生,大家对江冬秀的行为未多加干涉。
但是胡适却因屡劝不止,索性带着妻子搬离了宿舍。
大家深表不解,凭借院长与胡适深厚的情谊,这等小事也不至于让胡适搬家。
胡适却回答道:“正是因为他是我的学生,我更不应该因为这种琐事破坏我们的感情。”
一件小事,便映射出了胡适的处世之道。
在社交中保持“冷亲密”,当他人行为越界时,果断说“不”,为自己界定好清晰的社交边界。
同时,切莫擅自介入他人的课题,尊重对方的命运,让两段关系保持彼此的独立。
就像钱锺书在《谈交友》中所写:
“真正的交情,看来像素淡,自有超越生死的厚谊。”
没有过度的依赖,没有过分的干预,没有模糊的边界,就没有关系的压力,关系自然越来越成熟。
如此这般适当的社交距离,不仅于自己方便,还给予了他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写在最后
毕淑敏曾说:“亲近地保持距离,或许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
随意指摘和逾矩的行为,像是一把无形的利刃,斩断了彼此的关系。
行有所止,言所有界,凡事有度,才是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保持适当距离,掌握好“半熟”的分寸,才能将彼此关系稳定在合适的区间。
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行为有度、语过天晴的人。
❤
❤
后台回复“成长”,探讨更多“成长的可能”
*作者:钰鹤。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每晚八点,陪你读书、看故事。韩星经授权转载。
*主播:韩星,19293712549,Healing you。郑州广播电视台情感热线《今夜不寂寞》现任主持人,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每周一至周五14点视频直播,梳情绪,理关系。让漫无止境的忙碌,觅得世外桃源的安逸。治愈系的公众号:韩星(ID:HanXingFM)遇见更好的自己。听,韩星……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