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欧洲彻底开放后,我们便开始了出行。
这一年,去了瑞典、意大利、爱沙尼亚的几个地方。
我们的旅行,就像船夫出海,最开始也不知道会收获多少。
但人生有很多时候,是行动了才知道答案。
现在想说,旅游是一种自我更新。吸收新文化、打开新视野,再回归到平淡的生活。
向外行走,向内反省,
我想这就是探索这个世界的意义。
01
瑞典·斯德哥尔摩
Stockholm
斯德哥尔摩,就像一个Plus版的赫尔辛基。
建筑风格和街景布置,两座城市真有几分神似。
冬天的斯京,没有多出彩。
但抛开“一定要看绝美好风光”的执念后,一切都顺其自然。
冬天也有它的好,不再拥挤的观景台,静静地等待我们的到来。
万籁俱寂下,塔楼的钟声显得格外清晰而庄严。
在寒风凛冽的十字路口,手牵手的红绿灯闪烁着,突然一阵暖意涌上心头。
手牵手的红绿灯
早在12月,斯京颁发了2022年诺贝尔奖。
在诺贝尔博物馆里,能够看到今年的诺奖得主,在屏幕上轮番播放。
这些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明星:莫言、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高行健...在异国他乡有种亲切感,又肃然起敬。
有人20多岁就获了奖,有的人则是大器晚成,获奖已经80岁。
就像樱花在春天盛开,腊梅在冬季绽放。
只要蓄势待发,都有属于它的璀璨时刻。
早就听说斯京的地铁站,很有艺术感。
全城100多个站点,能欣赏到150位艺术家的雕塑、绘画、浮雕等。
真的像个“地下美术馆”一样。
每个站都很有特色,
正应了那句“一站有一站的风景”。
地铁的标志一般是“M”(Metro),也有些国家用“Subway”的。
瑞典的标识却是“T”,瑞典语“Tunnelbana”的缩写。
T-centralen,市中心枢纽站
1957年,斯京首个获得艺术品的车站。主题是古代雅典奥运会。蓝色调给人一种放松感。
为了致敬辛苦的工人,工人们被刻在雪白的岩石间。
这个站很大,第一次去可能需要花点时间才能找到哦。
Stadion,我最爱的彩虹站
纪念1912年第五届夏奥会在斯京举办。柔和的天蓝色岩壁,一弯彩虹横跨。
Solna centrum,一抹鲜艳的红
红色天空、绿色云杉林,描绘了瑞典70年代乡间日落。艺术家想展现当时瑞典备受争议的社会问题:人口减少及环境破坏。
瑞典人即使上班,也会适度停下,喝咖啡、品尝糕点。
这是瑞典流行的一种生活态度,叫Fika。
简单说就是,松弛点、放轻松。
人生就像弹簧,压得太紧反而容易反弹。时而的放松,也是一种生活美学。
02
意大利时尚之都--米兰
小芬哥本是宅男,对旅游并不感冒。
但他听了一周《米兰的小铁匠》后跟我说“去米兰吧,我想拍杰伦同款”。
我满心欢喜,又可以出去玩了。
回来后,他写了篇文:《一个小目标,走杰伦走过的地方》
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意大利的名片。
教堂整体气势恢弘,栩栩如生的大理石雕塑从上至下,似乎在俯瞰众生。
时尚,也是米兰的标签,四大时装周之一。
在街头擦肩而过的美女帅哥,让人忍不住多瞄两眼。
可能是因为在赫村待久了的原因...
尤其是这里的女生,似乎能很好地拿捏着性感和时尚的分寸。
在南欧,总有种回国的错觉。
相比起北欧的慢,米兰就像是按了2.0加速键一样。
地铁上人潮攒动,跟国内早高峰有一拼,人们行走匆匆。
到了意大利,一定要去唐人街,因为芬兰没有...
一条条街都是中华美食,夜市有卤菜、烧烤、炒栗子...比北欧有烟火气多了。
我们吃了麻辣鲜香的火锅,地道的粤菜,买了好久没吃过的零食,心满意足。
03
意大利水上城--威尼斯
世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
小学课本上看到“威尼斯的小艇”,
第一次知道了有这么一座水上城。
后来在朱自清的散文里,读到
“威尼斯是个别致的地方。
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莎翁的《威尼斯商人》,讲了一场人间悲喜。
拜伦在诗中说它是“摇曳在水上的浪漫”。
威尼斯的神奇,让这么多文豪为它写上一笔。
也曾想,它有400多座桥、100多条运河,
若是站在桥上俯视,那一定很美。
刚进威尼斯,就被一堆小孩团团围住。我一脸懵逼,还以为遇到了小团伙抢劫。
好在小芬哥是有经验的,他说,这些应该是学生,来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了。
果然猜对了,他们的任务是邀请游客们,现场演唱自己国家的国歌,然后记录下来。
小芬哥深情演唱《义勇军进行曲》,还侃侃而谈地介绍起了歌词背后的寓意。
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
唱完我就问,“你不是社恐吗?还敢当着这么多人唱歌”。
小芬哥一脸自豪地说,“我要在这些小孩子的心里面,种下中国文化的种子”
做任务的学生们,正在拍照留念
威尼斯的公交车,就是公交船,
最出名的贡多拉(Gondola),
就是这里特有的“出租车”。
威尼斯最早是浅滩。
那时候的人们,凭着毅力和智慧,在上面建了座水城。
方法就是,先将木柱插到泥土中做支撑,再铺上一层伊斯特拉石。这种石头防水性极好。
然后在石上砌砖,砖比石轻,所以房子不会严重下沉。
04
爱沙尼亚·塔林
中世纪古城
爱沙尼亚这个国家,算是芬兰的好兄弟。
民风淳朴,物价稳定,酒类几乎都比芬兰便宜很多。
我们也喜欢偶尔小酌一杯,借着shopping的机会,出去走走。
去爱沙尼亚的船上,可以看到这种经典画面:
很多芬兰人,都拎着大的空箱子去,买的最多的就是酒。
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一。
首都塔林并不大,有很多中世纪城堡和教堂。
1997年,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塔林的老城,有个很好的观景点。
市中心尽收眼底,错落有致的红房子,在蓝天的映衬下很迷人。
05
回归芬兰的生活--赫尔辛基
Helsinki
小芬哥常说:旅行在远方,也在眼前。
热爱生活,就总是能在平常不起眼的人和物中,收获惊喜和感动。
赫尔辛基那么小,小到一两天就逛完所有景点;
赫尔辛基又那么大,大到每个建筑每块砖的设计都值得细细考量。
街头偶遇的花夹子芬兰小姑娘
转身向我笑了笑,那种天真和可爱
可以扫走心中的任何阴霾
姆明电车,从身边缓缓开过来
似乎在向我们问候,新一天的早安
小公园里,夫妻依偎着欣赏秋色
小芬哥说,这个圆环
可以模仿一下美剧《西部世界》的封面
回家路上,偶遇的漫天红霞
骑自行车的小哥哥,向着朝阳奔去
这张图叫做
“谁的包里还没有一个小可爱”
06
木屋古城---波尔沃
Porvoo
芬兰除了赫村,也有很多有特色的地方,比如古镇波尔沃。
夏秋季就是很好的观赏时间。
比较有特色的是,河边一排排的红木屋。
据说最初是为了庆祝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到访,才漆成了鲜艳的红色。
木屋也曾是商人,用来储存异域美食的仓库。
偶遇了一对老人,手牵手散步。
枫叶林、小桥流水,画面格外感人。
想着我们到了这个年纪,还能互相搀扶的话,也是一种幸福。
每次远行,我们两人都有分工。
我喜欢网上逛,找酒店订机票、看去哪些地方,但我擅长“迷路”
小芬哥方向感好,负责带路,有时导航地图出问题了,他都能找到目的地。
我们一个规划,一个执行,各司其职。
感情或许也是这样,不仅要互相珍惜,也需要合作奔赴共同的目标。
《刺猬的优雅》里有句话,说得很好: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
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祝愿大家在自己的人生旅程里,
都能找到同频共振的朋友和家人!
PS:图片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下载!
分享北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