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中年转型做律师,第1年税后收入100万+,第3年自己办律所,不到3年发展120人团队,带领律所创收数千万

文摘   2025-01-15 09:01   北京  



撰稿:姚俊倩、余俊茹
责编:余俊茹


受访者:


吴青

  • 江西世慧律师事务所创始人

  • LegalMVP律海芒芒法律服务产品专家


编者按:


大家好,我是LegalMVP律海芒芒的创始人姚俊倩CoCo。


2025年已经悄然而至,你是不是已经开始为今年的案源焦虑发愁了?


毕竟,供给过剩的当下,对绝大多数律师来说,交付不难,提升专业水平也不难,难的是如何拓客。


今天我们律师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拥有超强商业思维的律师——江西世慧律所创始人,吴青主任。


他本科学医,跨考法硕,毕业回老家银行干了7年,做到支行副行长。中年转型做律师后,他第1年就实现税后收入100万+,用不到2年的时间签约了近80家常法客户,带领团队创收400万。


第3年,也就是2021年疫情当下,他开了自己的律所,用3年时间把律所规模做到了全省前十五,发展了80人的律师团队,40人的非律师团队,律师人均年创收做到了50万。


以下,是他的故事。

研究生刚毕业26岁的他 vs 现在作为律所主任的他


01 医学生跨考法硕,毕业后回老家银行,7年飞速晋升到支行副行长,但立马触到天花板,我转型做了律师

02 专注做常法获客,一年陌拜400个企业,不到2年签约近80家,我不怕丢人,先服务再收钱,第一年就赚了税后100w+

03 创办律所,组建一支有“鲸鱼基因”的团队,我舍得分钱,愿意做团队的业务员、服务员,3年时间,把律所规模发展成南昌前10,全省第13



01

医学生跨考法硕,毕业后回老家银行,7年飞速晋升到支行副行长,但立马触到天花板,我转型做了律师


我本科在南昌大学学医。大家都知道,学医的人手一定要灵活。


但不巧的是,我这个人手比脚笨。在医院实习做缝合手术的时候,用镊子把自己的手给戳破了,连我的老师都看不下去了。我意识到,我可能不是当医生的料。


我在后排左二


身边的人觉得,我这个人记忆力比较好,就建议我去学法律。


就这样,我跨考了中山大学的法律硕士。


我在研三时结婚了,当时我的爱人在南昌的一家省级医院工作,所以,研究生毕业后,我也选择回到了南昌,去到中信银行南昌分行。


银行里最需要三种人,一是有资源的人,二是长得漂亮的人,三是有学历能做事的人。有人敲门,有人在敲门后能把事情谈下来,有人在谈下来之后,把事情给做下来。


我属于第三种。而且,我比较擅长和客户打交道,能把客情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在关键时刻,我的胆子也比较肥。


2016年,广发银行来南昌筹建那会儿,我就直接越级投了简历。


按理说,我这样的资历顶多做个支行公司部经理,但筹建组组长可能对我学历比较认可,觉得我这小伙子挺有胆识,就给了我这个机会。


从2011年到2018年,这7年时间里,我从一个普通职员,做到了支行的副行长,成为了省行的团委书记。用当时我领导的话来说,我也是个中层正职的领导干部了。


该说不说,这个晋升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毕竟,在银行,要混个一官半职真的不容易。


人在有增长点的时候,其实并不容易焦虑。


但渐渐地,我发现这个增长点好像没了,我的薪资并没有随着我资历的增长而增长。


我意识到,我在银行的上限已经到了。


而这时候,我的同学做律师做得风生水起的,他总和我说,做律师多好多好。


当时,他劝我说:“做律师,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技能会越来越强,你的客户会越来越多,你人生的成长天花板也会更高。”


他的这句话,让我心动了。


在银行,我需要的是资源,是抗压能力。年龄和时间并不会是我的朋友,而是我的敌人。与其在这里一直没什么变化,维持着老样子,还不如换个成长斜率更高的赛道,虽然得从零开始,但我的成长速度会变得快。


所以,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我离开了银行,选择转型做律师,去了盈科。



02

专注做常法获客,一年陌拜400个企业,不到2年签约近80家,我不怕丢人,先服务再收钱,第一年就赚了税后100w+


其实刚开始入行起步的时候,我真的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还是非常焦虑的。


虽然我研究生时期就过了法考,在转型后也找了一些人帮忙,但说到底,我学到的都是皮毛,不够系统,全是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


这种感觉就像,你知道海里有鱼,也能看到别人捕了很多鱼,但是真正轮到你去捕鱼的时候,你却不知道你的鱼在哪、怎么去捕。


我明白,我得先摸清这个行业的生态,摸清我的鱼到底在哪儿。


那时候,律所里刚入行的年轻人都没车嘛,我就开车送他们去办案子,不管他们是去法院、公安局、检察院还是看守所,我都跟着去,跟着他们学点东西,尽快入行。


等我差不多摸清门道之后,我就开始想,我自己该怎么做。


如果和其他律师一样,都从交付做起,那我就完全没有差异化的优势。真正做交付端的律师太多太多了,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我知道,想要在弯道超车,就一定要利用起我自己的现有优势和资源。比如,我发现,得益于我在银行里积累的不少营销经验,跟其他律师同行比,我比较能懂客户的心思,能精准地把握住别人怎么想。


这就是我的优势所在,我有营销技巧,有客户资源,那么我何不专注做好获客这一件事呢?


打通前端获客的关窍,搞清楚哪儿有鱼,怎么抓鱼。至于剩下的,怎么做鱼,其实不用太担心,做鱼的人多得是。


想明白了这个点,我打定主意,我要以终为始,去做企业常年法律顾问服务的获客。



具体怎么去做呢?我当时思考出了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我得知道我的目标客户是谁?


毕竟,我才刚入行,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律师,大客户、大企业、政府机关并不会找我。所以,我的目标客户应该是小客户、小微企业、个人客户,那些收费相对较低的对象。


第二个问题,我得知道我的目标客群会在哪里出现?


我当时摸索过很多地方,也做过很多尝试,我去听过培训,在协会、商会、同学会、老乡会也找过,但这些地方的“鱼”都不够多。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佳“鱼池”——去招聘网站里找那些招法务的企业。他们肯定都是有实打实法律服务需求的,而且量也足够多。这样,我的第二个问题就解决了。


我以应聘名义填写的简历


知道目标客户在哪之后,第三个问题就是,我要怎么接近这些客户?


我的方法很简单,在把目标的客群筛选出来后,就制定好我的拜访计划。当时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年拜访400个客户,这样平均到每一天就是2-3个。


在当时的同行看来,陌拜可能是一种很low的方式,很多人非常看不起这种做法。


但其实大家没有意识到,当我去企业陌拜时,我能见到的,都是有真正需求的老板。很多时候,做生意就是看缘分,看眼缘。


我拜访抚州知名企业创世纪的记录,后来这家企业上了中央电视台


一方面,我对这些企业和老板的痛点和对应的解决方案,都了如指掌,无论问什么问题,我都能自如应对。


另一方面,我又有比较好的营销技巧。


比如,我会随身带一些咖啡和口红,去陌拜的时候遇见小姑娘,送一支口红,她可能就会愿意带着我去见老板了。如果老板抽烟,那我就送他两条烟。虽然我们刚认识,但他可能就会觉得欠我个人情,这笔生意可能就给我了。


而且,我有足够强的心理韧性,我并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我,也不觉得这种获客方式有什么丢人的。


在我看来,成年世界里只有一种丢人,那就是穷。我相信,没有人会真的看不起一个爱岗敬业的人。


我每拜访、签约一个客户,就是在我前进道路上又铺好一块砖头,能把我抬到下个更优质的客户、更高的平台去。


这个收益可比所谓的面子重要多了。


当时的拜访记录


第四个问题,我如何去说服客户?


经过我的观察,我总结出这些小微客户最在乎的三个点:专业、效率、费用。那么,在这三个最关键的层面,我得让我的方案比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同行要强才行,建立起三位一体的打法。


专业上,我用群殴战术,去解决这个问题。毕竟,再厉害的张三丰,也打不过一群训练有素的十八罗汉。我成立了一支专业的律师团队,用20个字概括就是:梯队完整,分工精细、知识密集、服务创新、协同有序。


效率上,越厉害的律师往往会越忙,响应没法做到那么及时。那么我给客户提供的服务就要做到随叫随到,比如,客户咨询问题20分钟内解答,合同审查一个工作日,合同起草两个工作日,重大事项三天给方案……基于我们这个强大的团队支撑,效率问题就解决了。


费用上,我们要做到费用合理,因为我们服务的客户足够多,所以能够适当的让利给客户。


以往律师在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都是先收钱再办事,我不一样。我会和客户说,咱们先像谈恋爱一样处一处,你看看我的能力怎么样,人品如何,再谈别的。


我会让客户先试用我们的服务,然后再去谈收钱的问题,什么时候客户觉得满意了,什么时候再签约、付钱,不管是年初还是年底,都行。


也有很多人问我,你不怕吃亏吗?


我是真的不怕。


因为只要我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建立了流量入口,在未来的几年内,如果这些客户有了法律服务需求,我就一定是他的首选。


而且,我不怕企业事多,就怕他们事不多。


只要事多的,我就一定能收到钱;即便是事少的,我也不会吃亏。而且,根据我的经验,真正需要服务的企业或老板,几乎没有不给钱的。


2019年的时候,我算过我们平均每户常法单位能收上4万块,多的我可以收到十几、二十万。


在我看来,这样的收费模式下,客户没有任何试错成本,很难拒绝我这么有诱惑力的服务方案。


接着,是第五个问题,我如何服务好他们,留住他们?


在这一点上,我对我团队里的律师伙伴们非常有信心,在我看来,他们的专业能力真的都很过硬,只是缺少机会。而我正好能为他们赋能,填补上这个机会的空缺,所以服务好客户、留住客户,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


这就是我给自己设定的常法服务的完整逻辑定位。明确了这样的目标之后,我每天的工作其实就变得很简单了,只要按着这个思路和计划按部就班的执行就好了。


一年拜访400次,能有10%的转化率,那么一年就有40个客户,一个客户赚5万,不就200万吗?我敲400次门,赚200万,每次敲门就能赚5000块。


我第一年积累40个客户,第二年再积累40个,偶尔丢掉几个。如果说我开发第1个客户的难度是10级,那么等我开发到第100个客户的时候,这个难度就变成了1级。


通过这种获客模式,我像一个开荒者,慢慢开垦出了自己的田地,有了自己的客户资源积累。这样,无论之后是丰年还是灾年,它都会源源不断地长东西出来。


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建立了两百多个潜在客户的接待群,陆陆续续签下了七八十家,税后收入就能达到100万以上。


到2020年底,我入行刚两年,但当时在本所的业绩已经排到了前5,我们整个团队的创收加起来能达到400多万。


2018年底,我们团队合影



03

创办律所,组建一支有“鲸鱼基因”的团队,我舍得分钱,愿意做团队的业务员、服务员,3年时间,把律所规模发展成南昌前10,全省第13


如果我专注做常法客户的前端获客,那么势必需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团队,帮我完成后续的交付工作,解决客户的归属问题。


我该如何“无中生有”,组建起一支自己的团队?


当时我的想法是,要充分调动起团队律师的积极性,能让大家真的一起做事,各取所需,找到一个我能够持续不断增长的基因。


所以,我对加入团队的律师非常舍得分钱,对他们,我只有两个要求:常法工作优先做、及时做,其他的事情我不管。


如果我把客户分配给某个律师负责,那么这个客户就归他了,拿下的顾问费50%归他自己,律所和我各拿25%。之后基于这个常法业务,律师自己再开发的专项案源也归他,我这边不会再收案源费。


因为我知道我能源源不断地开垦出新的客户,有持续不断的客户供给能力,我能一直做增量,所以我并不怕多分钱。


就相当于,我组局请大家吃饭,而且把锅碗瓢盆都准备好了,律师自己只需要开干就行。


通过这样一种“散钱”的方式,我很快速地组建起了一支相对松散但绑定得又紧密的团队。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我积累了足够大的客户池子,我们的这支团队也像鲸鱼的基因一样,快速扩张壮大。


于是,我就想,为什么我不自己开一家律所,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呢?


2021年,抱着这样想法,在客户的支持下,我创办了江西世慧律所。



结合之前在盈科组建团队的经验,在创办律所后,我还是秉承着同样的理念,建立一种让团队律师占我便宜的机制,做他们能力的放大器和成长加速器。


总结我的做法就是16个字:纵横捭阖,借势而为,无中生有,成人达己。


我作为律所的“头牌”来承接客户,然后再把这些业务导流给同事,给我的同事做增量,我愿意去做他们的业务员、服务员。


一方面,我这个业务员的声势起来了,就越容易给大家拉业务,对他们来说,我有给他们兜底的能力。


另一方面,客户信赖我,也是因为我背后有一个专业优秀的团队。正是因为我的团队里有了这些优秀的律师,我可以拿下那些50万乃至100万以上的大业务。


就这样,我和团队里的律师伙伴就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没有我,他们接触不到这些优质的客户;没有他们,我也拿不下这些优质的客户。我们之间能产生非常好的化学反应,甚至是核反应。


除了舍得给团队分钱之外,我们也挺舍得花钱的。


律所的很多事,不是单靠律师这个工种,就能一条龙做下来的。


我们律所在成立之初,就和LegalMVP律海芒芒建立了合作,在律海芒芒的帮助下,我们在律所层面落地了法律服务产品化获客。在南昌本地,我们应该是唯一一家能在律所层面做到从客户视角出发、以产品为核心的法律服务拓客。


我们的律师出去谈客户,都有实打实让客户看得见摸得着的法律服务产品,而不是两张肩膀扛张嘴。


或者,即便有自己的展业物料,很多人也就是带那些客户看都不想看的传统律所宣传册,只讲律师、律所有多牛,而不讲自己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服务的内容有哪些、服务的亮点有哪些。


让客户看得懂律师作为“大厨”的“拿手好菜”有哪些,这在律师行业太缺失了,以前我在银行的时候,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在LegalMVP律海芒芒辅导下制作的法律服务产品


专业的事,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不仅效果更好,而且,不要觉得这是花钱,这么做,实则是省钱,是赚钱。


如果说获客是出海捕捞,那么我们律所其实就是一艘捕鱼船,而现在,我们这艘捕鱼船正向着功能齐备、设施齐全、具备远洋捕捞能力的现代化捕鱼船的方向发展着。


现在,我们的律所里,超过1/3的同事是211、985或者五院四系出来的,超1/3的同事有硕士以上学历,超1/3的同事执业超过5年,还有超1/3的同事有法律以外的从业经验。


我看司法部官网的数据,自2021年以来,全国共成立了10909家律所,世慧律所在这些律所里规模排名第27,其中22家是北上广分所,只有4家是白手起家律所,他们分别是北京华让律所、上海中岛律所、山东载熙律所、广东金辩律所。


如果把时间轴再推后到2021年5月31日,白手起家的律所里全国只有广东金辩和山东载煕比我们体量更大。


我们世慧律所,从21年初籍籍无名的小律所,靠纯市场化的打法走到到现在,我很为我们团队感到骄傲。


世慧成立3周年


我们的基因是鲸鱼的基因,10年长成100吨,绝大多数同行的基因是鲫鱼基因,10年长2斤。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往前走,它就会越来越大。


最后,我也郑重声明,我并非在贬低同行,而是,律师行业太传统了,大家都陷在固有的模式里,亟需向社会化大生产变革。



04

结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说过,巴黎近郊最富有的农民,他的收入也没有巴黎工厂里普通工人的收入高,因为相比之下农民的生产效率太低了。


在当下这个信息传播的时代,每一次变革都是行业地位重新塑造的机会。


对行业的理解决定了你对行业的想象力,最后决定了你在这个行业里打拼的事业的上限。


作为律所负责人,我最自豪的点不在于自己赚了多少,而在于,我能帮助律所的一些年轻人实现弯道超车,提高他们的事业上限。


我们律所有一批职业年限短、没有资源、性格比较内向的外地律师,通过产品化的营销工具和技巧,年创收能够达到50万以上。


我期待能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律师,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实现弯道超车。


律海芒芒遇见你,很开心。


今晚8点,我将在LegalMVP的直播间,和大家继续分享我的故事,欢迎大家扫码预约,不见不散。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吴青主任微信

 


LegalMVP律海芒芒
了解产品+legalmvp12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