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救不了红圈所的命,更救不了广大中小律所的命

文摘   2025-01-04 09:00   湖北  

观点:姚俊倩
撰稿:姚俊倩、余俊茹
责编:余俊茹


即便是在如此内卷的当下,我也经常强调,专业化已不再是律师行业的壁垒。


之前有一位资深的律师前辈留言提醒我,说我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他说,这一点可能适用于一些中小律所。但在那些规模庞大的红圈所中,专业化程度依然很高,他们设立了各式各样的专业委员会,比如刑事、国际贸易等,这些分类细致得就像医院的科室一样。


他认为,这些大型律所极度依赖专业化分工和合作。


但我并不认同这种看法。


为什么呢?


因为在这些大律所里,所谓的专业化,其实更多体现在专业委员会之间的协作上。这就好比医院里,耳鼻喉科医生和心血管科医生共同会诊治疗病人一样。



想象一下,如果刑事专业委员会的一位专家律师遇到客户有国际贸易的需求,他面对的是国际贸易专业委员会的10位专业律师,他该如何选择合作的律师呢?


毕竟,大家都是同一家律所的合伙人,专业水平也都差不多……


在现实情况里,他们很可能会根据过去服务相同行业客户、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来选择合作伙伴。


所以,这里的关键不在于专业化,而在于行业化、产业化,这才能真正提升大律所在同行客户合作中的优势。


此外,还有另一个原因。


我曾与许多大律所的合伙人律师交流过,他们告诉我,合伙人之间的合作成本太高,需要分摊的案源合作费不菲。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在团队内部培养多专多能的律师,涉足多个行业研究,打造自己的交付团队。


比如,将自己的团队打造成一个能够覆盖刑事、涉外、数据合规等多个专业以及几个热门行业的综合体。


这样一来,团队在交付端就有了保障,而在吸引客户时,也能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有针对性地给自己贴上行业标签。


给自己的团队贴上互联网新经济、直播电商、新能源法律专家的身份定位标签,这样基本就可以覆盖许多行业和专业领域,赛道切得非常广,专业门类也能覆盖到几个典型的高利润率的领域。



在涉及到具体细分行业时,可以采用行业+专业的交叉方式,打上更精准的标签。


比如,在数据合规论坛上,可以宣称自己的团队是医疗行业数据合规专家;在大模型开发细分赛道,可以打造成大模型数据合规专家……


通过定位大行业、大产业,并进行多专业的覆盖,小团队就能实现自给自足,既能独立获客,也能独立交付,而不用再和同行合作,把案子分出去,支付高额的合作费用了。


因此,从本质上看,即使在红圈所这样的大律所里,专业化也并非唯一的出路和解药。



LegalMVP律海芒芒
了解产品+legalmvp12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