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视点传递时代强音——河北散文观察

文化   2024-10-11 09:16   河北  

□翟晓菲

近年来河北散文创作对日常生活进行描摹,对历史文化进行探究、思索,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予以展现,呈现出崭新的气象,展现出散文写作的百舸争流、百花齐放。这些作品平中见奇、淡中有味、深入浅出,通过“小视点”显示“大情怀”,书写人间正道与万众人心,体现出更广义的人文关怀,诠释着作家的生命哲思、历史情怀和宇宙意识。

日常生活中的深情记录
情感体味、日常所见、往事回溯一直是散文书写的重要内容。作家努力捕捉珍藏于心的情感生活,时时留意不断变化的时代生活,将动人的情感蕴含在克制、含蓄的书写中。
刘云芳将现实艰辛掩映于冲淡平和的寻常生活里,开掘出对人生命运的深切感怀。《父亲跟我去打工》《父亲点亮的村庄》以琐细温暖的细节,铺展出普通农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克制质朴的笔触,传达出父亲吃苦耐劳、坚强隐忍的人格气质。《十个鸡蛋》《归乡记》《酿蜜者》《蔡立波的酒》在含泪的微笑和感念中,讲述着人世间的聚散离合。
刘萌萌的散文冷峻灵动,笔法繁复。跳跃的叙述,连缀起似水流年的小城生活;枝蔓丛生的细节,调制出曲折迷离的艺术调性。《绿火焰》《琳琅年代》《梦幻城堡》以童年视角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生活,往昔岁月的鲜活春光,充溢着母亲对生活的蓬勃热爱。《维他命》《禇兰花的消息》《杨北京消失在人海》将童年印象延伸至当下生活,漫长的时空流转缝合起人物的命运和选择,传达出时间带来的生命况味,同时也展现出作家开阔深远的视野。
丰繁的民俗意象、传奇的历史故事、古典的悲情叙述,构筑起绿窗的家族故事,《当归,当归》将中医药史与曾祖父的个人史形成互文,《次第春风到草庐》以丰宁满族剪纸为线索,追溯家族三代女性的情感命运纠葛。刘江滨的散文集《大地烟雨》(花山文艺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在对风景物事的详细记刻和丰富呈现中,体认着冀南大地的风土人情和光阴流转。桫椤《带到城里的故乡》弥漫着浓浓的乡愁,写字台、木头匣等岁月物语,携带着故乡的气息、父母的爱情和童年的过往一起迁入新居,抚慰着作家对骨肉亲情和故土家园的不尽眷恋。
宁雨的文字从日常生活中自然流淌而来,朴素、沉静、舒朗。在她的散文世界,既有对城市生活的微妙体察,亦有对田野大地的深情回望;既有对草木鸟兽、家常日用的悉心观照,也有对社会变化、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城与乡、新与旧、古与今相互缠绕,摇曳出丰茂、盎然的人间景象。散文集《十里花廊》(中国言实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八月黍成》(花山文艺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从清凌凌的生活现场感受时代脉动,从市井烟火中体认生活本相,从故乡物事中勾画家园图景,奔涌着燕赵大地的活力。
刘亚荣的散文集《与鸟为邻》(中国文史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在平淡无奇的吃食、花果和朝夕相处的亲友、乡邻中获取生活情趣,亲切质朴的气息里氤氲着百姓的喜怒哀乐和世俗的冷热。虽然在《冀中人物速写》(花山文艺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中以小说笔法、俏皮笔致,毕现冀中大地上普通民众活色生香的世俗生活,别具特色。
忆人怀往,情到深处,笔墨生辉。作家尧山壁学养丰厚、阅世甚深,其文章寓深沉、丰腴于平淡、朴素,呈现出玉石打磨后的温润光泽。在《忆顾随先生》中,一代名师顾随在作者饱含深情的回忆中,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笔起处,丘壑烟云,气象峥嵘;谈笑间,目送手挥,俯仰自得。梅洁在《领跑的人》中记述了《长城文艺》诗歌编辑逢阳对作家的真诚引领。郁葱作为河北文学现场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其回忆散文《此去经年》《烟云夜雨十年灯》《江河流年》等追忆与文坛名家和编辑同事的交往,娓娓叙述中蕴藏绵绵情意。作者通过回忆人物故事,客观展现了“新时期以来河北文学精神的底色和样貌”。

历史溯源中的文化谛视
历史散文书写一直是中国散文写作的重要传统,不断重塑历史依然是理解现实的一种方式。作家在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品评中,除对燕赵风骨和地域文化进行美学阐释和建构外,还对现实人生进行思索。
刘江滨将目光投向“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的历史深处,《棠棣燕赵》《日照荒垣》《赵郡苏轼》等作品在充满地域色彩的历史追溯中,为慷慨悲歌的燕赵精神立传。绿窗在《城垛上的花魂》(花山文艺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中深入挖掘燕山、长城、滦河、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等冀北独有的符号,让藏在故土皱褶中的人文情感、幽深故事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出燕赵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及其苍劲雄浑的生命力。史丽娜的《时光里的滹沱河》选取了滹沱河下游的单桥、河旁的两个村落以及上游的阿育王塔为叙述焦点,发掘在自然风光和生活表象之下的文化意蕴,在将空间时间化的同时,充满情感色彩的表达,仍然保持了对历史传统足够的赞许与崇敬。张建英的《孙奇逢:始于豪杰,终以圣贤》运用史传笔法,勾描出北学宗师孙奇逢“一生坎坷,却一生高洁;一生贫瘠,却又一生富足”的传奇一生,是为探寻和接续雄安文脉所作的一次文学探索。
韩联社的《史海撷英录》(花山文艺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以贾谊、扬雄、王充、郭璞等名家佳作洞察幽微,烛照古今。通过品读诗文深入历史细节,观照人物际遇和心灵波澜,从而折射民族精神和历史人文,生发出独特思考或感悟,既有性情探寻,又有人生哲思,更有时代回响。散文集《地上的云朵》(河北教育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集中展示刘江滨对古代文人思想及生活的想象和见解,充分体现了作者“文以载道”的创作理念及其浓厚的家国情怀、故土乡思和生活激情。路军的《明月清风》《苏轼与草根士子》《苏轼与朱寿昌》借助苏轼在交友、为官、处事等方面的言行思考,完成了一次回归文化想象和理想人格的跋涉。
自然观照中的共生理念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关注,生态散文日益成为独具价值的文学抒写。一方面,在辽阔的天地间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另一方面,在城乡生活的日常烟火中,唤醒人们对山川草木及宇宙万物的热爱和敬畏。
冯小军既是务林人也是写作者,《裁一片绿影送给你》(河北教育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是他踏遍青山后对山河林木的审美观察和对护林生活的真挚记录。《滴水森林》通过细腻描述雨水在山中林木间层层滴落的自然情态,传递出万物相依的生态理念。在《太行山自然笔记》(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中,作者刘利柱如博物学家般细数太行山中的植物、鸟类、昆虫等各类生物,又如民俗学家般介绍了太行山区的传统风俗和民间文化,配以精美图片,让读者体会山林细节之美,观察和了解自然界的丰富性。
绿窗的《愤怒的野猪》《愿托乔木》讲述野生动物和乡间树木与人们生存相争的往事,其中既有人们为了生存侵占动植物的领地,也有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后,动植物重返现场的境况。进退之际,突显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生态修复的自然规律。王继颖的《车下生灵》将目光停留在一只流浪猫与其儿女的悲欢离合上,流露出作者的悲悯情怀。心盈的《湿地天使》将拍鸟、护鸟的故事融入白洋淀湿地修复过程中,既赞美了普通民众参与未来之城建设的平凡义举,又展现了雄安新区推进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的河北散文作品,充溢着文字的温暖和力量,作家在对生活、历史和自然的打量和思考中,不乏洞悉世俗的敏感和思想的闪动,显示出新时代河北散文的勃勃生机与广阔前景。但如何在创作中体现散文的思想力量和时代气息,仍是当下散文写作者需要面对的课题。

来源|河北日报

  河北省作家协会是中共河北省委领导下的全省各民族作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河北作协
河北省作家协会是中共河北省委领导下的全省各民族作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