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森:绘就新时代文学的光辉图景

文化   2024-10-11 12:00   河北  
绘就新时代文学的光辉图景

张宏森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核心阅读

  中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的创造远远大于文学的想象。只有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回答好时代命题,才能实现新时代文学的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文学的繁荣离不开优秀文学人才。中国作协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创新方式方法,团结和引领广大作家胸怀大局、立志高远,在创作上追求精益求精,在境界上力求德艺双馨

  时代的巨变正在发生,精彩的故事不断上演,多样的话语交织互动,文化的元素碰撞融合,无数的人们、无穷的远方、无尽的未来期待着作家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创作更多精品力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学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的发展。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指引方向。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生动记录时代前进步伐,有力展现民族奋进精神,推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学作品,共同绘就了新时代文学的灿烂图景。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23年5月,参加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的作家们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墙壁上,“做人民的学生”几个大字让他们驻足深思,这也是活动周的主题。1950年,毛泽东同志为母校题写了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历史的声响汇入了新时代的黄钟大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中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的创造远远大于文学的想象。只有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回答好时代命题,才能实现新时代文学的高质量发展。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伟大智慧,是文学创作的宝贵财富,只有以人民为师,才能不断进步,攀登文学高峰。中国作协发出“作家要做人民的学生”的号召,号召广大作家真正沉潜到人民中去,倾听人民心声,密切与人民的情感联系,将个人小我与人民大我融为一体,让自己的艺术生命同广大人民真正联结在一起,做到语出一人之口,呼出万众之声。

  “做人民的学生”在新时代语境下获得崭新的生命力,成为广大作家内在的自觉的追求。思想引领观念,观念推动实践。在田间地头、社区工厂、校园课堂,在脱贫攻坚、乡村全面振兴现场,在热气腾腾的百姓生活日常,在重大科技攻坚一线,广袤的祖国大地上留下了作家风雨兼程的足迹。广大作家在同人民呼吸与共、情感与共、命运与共的充实与丰饶中,不断自我建设、自我成长,将自己的一滴水,融入时代和人民的奔腾江河。广大作家在向人民学习中,倾情书写新时代的沧桑巨变,将精神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从人民中来的作品,必然要到人民中去,接受人民的检验。人民是文学接受和评判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只有让人民满意的文学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人民的口碑是作品的最高荣誉。中国作协组织开展“人民阅卷”行动,让文学工作在人民的检阅中,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校正目标,激发活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回应时代重大命题

  在面向广大青年作家、文学爱好者的课堂上,鲐背之年的王蒙表达了他对文学的挚爱和永不停歇的创造决心。他说:“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写一天就写一天,能写一个小时就写一个小时。我愿意为文学、为写作,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这正是作家的职责和使命之所在:竭尽所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有赖于作家艰苦卓绝的心灵劳动与孜孜不倦的创新创造。基于对时代生活的思考与把握,中国作协在第十次作代会上明确提出“新时代文学”并作出系统阐述,对文学工作谋篇布局,推动文学向“高峰”迈进。近年来,中国作协组织实施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号召广大作家深入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热现场,用手中的笔描绘动人心魄的时代场面,记录真切宝贵的时代经验,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组织实施“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整合文学出版资源,充分激发行业产业活力,为催生精品力作创造条件。“两个计划”是中国作协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也是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奋力攀登文学高峰的攻坚之举。通过“两个计划”,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回应时代重大命题,开创中国文学事业崭新局面。

  广大作家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精神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生活、彰显时代精神、充满艺术探索勇气的精品力作。作家们的创作题材更为丰富,主题开掘更为深刻,美学风格更为多元,艺术质量更为精湛。他们深入生活,用心书写党和国家的非凡成就,有力回应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他们回溯历史,重温党带领中华儿女矢志不渝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揭示百年大党的人间正道。他们回望传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厚植文化自信,凝聚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他们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实现中国文化的主体性表达,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人世间》《牵风记》《北上》《主角》《应物兄》《雪山大地》《宝水》《本巴》《千里江山图》《回响》等一批具有思想深度、时代高度、艺术精度的优秀作品问世。从小说、诗歌到散文、报告文学,从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到网络文学、影视文学,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载体的文学创作百花竞放,向时代和人民交上文学答卷。

  新时代文学的繁荣离不开优秀文学人才。中国作协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创新方式方法,团结和引领广大作家胸怀大局、立志高远,在创作上追求精益求精,在境界上力求德艺双馨。不断加大对青年作家的发现培养力度,加强对新文学组织、新文学群体的引领,积极为作家的成长成才铺路架桥。不断拓宽视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发现文学潜在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作热情,不断壮大中国文学的有生力量。开展“作家回家”活动,让祖国各地的写作者,尤其是身处基层的作家朋友,能够走进作协,了解作协,让广大作家的心紧密连接在一起,相互激励、彼此启发,凝聚起“文学一家人”的情感力量,共同营造团结奋进的文学氛围。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学力量

  在湖南益阳清溪村,“中国文学之乡”6个字格外醒目,这里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家乡。70年前,周立波回到家乡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创作出了文学史名篇《山乡巨变》。70年后,在当地政府和中国作协的支持下,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建成开放,在村民现有民居基础上改造而成21家清溪书屋,以中国当代作家命名,一屋一景,各有特色,成为动人的文学风景线。这里是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文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此显现出强劲能量。文学赋能文化产业,激发产业活力,展现出深度介入现实、深刻改变生活的巨大能量。

  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要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迭代的创造力、在融合人类经验前提下坚持主体地位的自信力,也要有在冲破固化和束缚后敢于标新立异的想象力、在百舸争流的新型文化业态中敢于标示方位的引领力。中国作协不断拓宽文学空间,持续扩大优质文学资源的辐射效应,全力打造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颁奖典礼为平台的“中国文学盛典”,展现新时代文学的成就与风采,推动优秀作家作品以更丰富的形态、更新颖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积极推动文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先后与多家文化单位、影视机构、互联网平台形成密切合作,推动优秀文学作品向影视剧、舞台艺术等形式转化,以“好本”打造“好剧”“好片”。不久前,联手中国科协举办“《哥德巴赫猜想》之后——科幻科普作家活动周”活动,探寻文学与科学更好携手共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充分发挥文学作为人文交流、文明互鉴美好场域的积极作用。今年7月,“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在杭州和北京举行。来自金砖十国的72位诗人以青春的名义跨越山海赴诗歌之约,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彼此、发现美好,以诗的语言架起互相尊重理解的桥梁,构筑文化交融、文明辉映的世界。

  新时代为文学创作敞开了广阔的空间。时代的巨变正在发生,精彩的故事不断上演,多样的话语交织互动,文化的元素碰撞融合,无数的人们、无穷的远方、无尽的未来期待着作家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创作更多精品力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学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2024年10月11日第20版

  河北省作家协会是中共河北省委领导下的全省各民族作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河北作协
河北省作家协会是中共河北省委领导下的全省各民族作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