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自己丑?10年整容医生:我求你看看心理科

文化   时事   2023-09-19 11:59   四川  

引子:

当医美行业正卯足劲煽动容貌内卷,有一位整形医生把「人性探索」纳入面诊环节。

为防止患者陷入医美漩涡,他在整形科室上演着一场场中国版《豪斯医生》

借助古娜拉斯斯之神の力量,B老师顶着脸颊二两赘肉,带着轻度焦虑采访了他➡️,国内首屈一指的捏脸高手,整形外科医生李叨叨

他不仅是整形外科博士后,还是全网坐拥150w+粉丝的大佬。

以下是B老师对采访内容的转述,带大家看看一流整形医生,如何探寻患者心理。


医美是心理的投射

李叨叨:第一次让我意识到病人心理问题重要性的,是一名固执的患者。

她特异性皮炎反复发作,各种药都用了也无法缓解。

经一一排查发现,她常年戴的项链含有金属镍,而镍过敏导致她皮炎反复。

发现了问题源头,她依然不肯摘下项链,宁可承受皮肤病的痛苦,只因项链是她老公送的。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我意识到,一些病人的病情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后来我离开了公立医院,自己成立医美机构,开始坚持和上门的每位患者聊够半个小时。

他们的家庭、婚姻、事业,以及病人来找我的动机,都要了解清楚。

B老师:有点《豪斯医生》内味儿了,看病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破案。

李叨叨:整个医疗(医美)过程,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

如果不和病人聊足够长的时间,病人的一些情况可能永远无法发现。

像刚才那位病人,多次沟通后,她放下了对老公的执念,摘掉了项链,特异性皮炎才慢慢好起来。

整形外科是一门能够打通心理的学科。我还有一个患者,是位68岁的老太太,她来找我做双眼皮。

眼部赘皮示意

一般老年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去医院,而这老太太眼睛功能正常且健康,完全不属于病理性范畴,单纯为了美观来找我。

她告诉我,她们一家五口姊妹,全家就她是单眼皮。

她有个心结:从小到大,因为是单眼皮,她总被周围人被人指指点点,说她是被抱养来的,和其他姊妹不像。

她一直有个愿望,想做双眼皮。

但年轻的时候,周围的人对割双眼皮接受程度没那么高,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再加上确实不影响她的正常生活,老公儿子都劝她没必要,最后不了了之。

现在她68岁了,几个姊妹都因为各种原因不在世了,她觉得时日无多,就想在走之前,把心愿了了。等到了地下,还能漂漂亮亮和其他姊妹继续做一家人。

这是我进入整形外科早期遇到的一位患者,她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叨叨:还有一个患者,人们叫她「米老鼠女孩」。

这个姑娘五官端正漂亮,只是鼻头有块儿很大的黑痣,从小被人笑话,调侃她是米老鼠。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HR看到她的样子后,明里暗里或多或少表现出拒绝。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公司安排的都是边缘岗位,见客户这种肯定轮不到她,可以说她的整个求职生涯都在一路受挫。

她在家自卑,在学校自卑,进入社会后更自卑。

很多人劝她乐观,但病情是客观存在的,把内心炼成石头,去对抗全世界,这太难了。

我只能站在医生的角度,拼尽全力去治好她。

后来我们采用额肌瓣手术,把原本痣的位置覆盖住,虽然还有些淡淡的痕迹,但化个淡妆足够遮住。

手术之后,肉眼可见的,她和以前不一样了,她告诉我她的整个世界都明朗起来,开始发现,原来世界也是闪着光的。

李叨叨:一些患者的问题,是通过做手术能够治好的,但有的人,大概率治不好。

因为这种患者往往有”BDD“(肢体焦虑障碍)

有位病患在注射后出现了一些过敏反应,就来我这想溶解掉。

已经溶解了三次,没有任何残留了,她依旧会喊痛。

她一开始说痛,我立即让她去做了B超、MRI,检查发现,一切正常。

可她坚持说自己痛得睡不着觉,甚至希望我给她开强效药。

这个患者出现了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是典型焦虑症的躯体化和神经性的表现。

后来她的反应愈发严重,莫名其妙的手抖、无端产生痛感。

这已经和医美没太大关系了,我能感觉她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B老师:我都听焦虑了,那你们会推荐这类患者去做一些心理治疗吗?

李叨叨:会。但有时候,患者自己意识不到这是心理问题。

B老师:这类患者的家庭关系能帮到他们吗?让亲密的家庭成员去影响她,帮助缓解心理问题?

李叨叨:这个患者和我说,她的家庭还挺和谐的。

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她的压力可能和家庭有很大关系。

她是一位全职妈妈,所有的生活都围绕着儿子,儿子在哪她在哪,她的焦虑来源可就是她的家庭情况。

B老师:我想起来之前和一个好兄弟面基,当时见到了他老婆,和这位患者特别像。

这位兄弟在隔壁城市上班,每周末才回家一次,老婆在家带两个小孩。

有孩子后,她老婆十年都没工作,抑郁伴随焦虑,经常和他说快要顶不住了。

有段时间,她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他们家里装了防盗窗,就是害怕老婆出事。


有些心病,医美无解

李叨叨:我们接触到这类患者还挺多。

我的观点是尽量去疏导他们,但因为我们没有心理咨询师,再加上我的客户现在太多,有时会疏于排查一些需要心理帮助的病人。

B老师:很多时候工作到了一定阶段,就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是工作问题了,有的时候,我也感觉我对我的甲方起着心理疏导的作用。

李叨叨:心理疏导是来回拉扯的过程,对医生耗费非常大。

但作为医生,我很清楚,来自专业医生的安慰能起到很大帮助,而且这是医疗的一部分,是我们工作必须要面对的重要一环。

事实上我要做两份工作,一方面是面诊,一方面是安抚和咨询。

B老师:我可以把来回拉扯的工作交给商务,但对你来说,那些人是切实需要帮助的病人,全部需要你亲自上阵。

李叨叨:对。如果我一旦发现病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我会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

还有一个病例,也是位全职妈妈。

她来找我溶解脸上的玻尿酸。

我从医生专业角度去看,她没什么问题,很好看,也没有不良反应。

于是意识到可能患者有心理原因。

她告诉我,她老公说她变老了,没年轻时候好看,所以去打了玻尿酸。

谁知打完后,她老公又指责她花这么多钱搞这么丑,这个病人很难过,一照镜子,也觉得自己脸变胖了。

她开始拼命减肥,依然被老公嫌弃,就来我这儿溶解。

几次下来,她的脸恢复原样,也没多少玻尿酸在里面了,她还是不开心,继续来找我,面诊的时候坐在我对面,经常一动不动恍神儿。

我和她对话,她也像听不到,不管和她说啥,她一直不停重复:你再帮我溶解一遍吧!

我和她说真的没有任何残留的痕迹了,她听不进去,还是重复:你再帮我溶解一遍吧!

B老师:好家伙,这有点像重度洁癖啊,即使再干净,他也觉得很脏,一定要再清洁一遍,必须洗掉。

李叨叨:对。你看,她焦虑的本质,并不是容貌如何,而是她老公不断的否定与贬低,不管她变成什么样,她老公都不认可。

有些病人会误认为,只要我医美,现实中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像这个病人,到了最后,开始责怪医生、怨恨医美,而且她情绪很强烈,把很多负面情绪发泄在医生身上。

最后我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她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还说要起诉我。

作为医生我知道,她是病人,需要帮助,只是最后仍然没能帮到她。


成为心理医生

B老师:很多人他希望把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在医美医生这里排解掉。

李叨叨:是…我一直有个期待,如果整形科旁边开个心理科室就好了。

大部分病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有症结,或者说根本意识不到。

有时我和一些病人说,去看看心理医生,他们会选择性忽略这句话。

B老师:有没有可能雇佣一些拥有心理专业背景的医生或咨询师,去做顾问,在适当的时候介入?或者帮你们做预先背景筛查呢?

李叨叨:之前确实有这个打算,并且和一些心理医生聊过,但是成本相当高,几乎没有可操作性。

如果每个来找我问诊的人,都让心理医生筛查一遍,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会陡然上升,何况有心理问题的病人,终究是少数,可能99%的病人没啥心理问题。

发现问题中途转诊心理科也很困难。当发现病人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大概率来讲,这个病人已经处于问题的漩涡中心了。

这时候告诉他需要去看心理医生,他很可能不接受,甚至会认为整形医生能力不够在甩锅。

B老师:感觉你都快被逼得去研究心理学了😂

李叨叨说,探索患者心理是我的主动选择,因为我始终认为医美是心理问题的投射。

B老师:我特别能理解这点,就像佛教中的“我执”一样,某个人对现实中的东西他始终放不下,这种执念我也体验过,之前我Do了很多次脸,在这个过程里,慢慢才感觉一些东西可以放下了。

李叨叨:哈哈哈哈哈哈哈,这其实也是用医美解决现实的问题嘛。


「看脸」的时代,容貌焦虑快速蔓延,越来越多人把「变好看」当作生活难题的「解药」。

然而再美的人也有诸多现实问题等着解决,再强的整形技术也无法解决心病。

毕竟Do脸不是无限宝石,医生打个响指,一切烦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医美或许可以提振信心,带来好心情,但生活的幸福还是要倚靠朋友、家庭和事业。


多数素材来自网络,我们已尽可能追溯来源,但还是有部分无法考证,如原作者看到素材,请跟我们联系


编辑:B老师
作者:爆发力夫人
审阅:小鸣

B面人物
叫我B老师,谢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