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没苦硬吃,害惨了多少身边人

文化   2024-08-16 12:31   北京  


硬吃苦的老人,咋就那么倔

独自捡40斤小麦结果住院半个月,不开空调结果中暑……最近,老一辈“没苦硬吃”的话题,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然而“没苦硬吃”的老人,总想不浪费粮食,于是支出了更多的金钱和生命。

这位山东网友说,食物中毒已成为一家人“必备节目”,看到发霉的馒头、略馊的饭菜以及变质的水果,老一辈“无害化处理”完就一口下肚,看病买药得多花一两千。

“没苦硬吃”的老一辈,为了省一点花销,丢了西瓜捡芝麻。

一浙江的网友外婆为省水电费,不用洗衣机而是手洗,结果因为闪了腰还得花40块买膏药。浙江网友算了笔账:明明洗衣机水电成本5毛钱不到,拿40块交水电有啥不好?

老一辈的“没苦硬吃”,有时候不一定害了自己,但一定让其他人跟着受苦。

一位北京网友的父母,夏天不开空调父母一切OK,但他自己中暑住院了,检查费高达1500元。虽然花1500元买了个教训,但扛热的爸妈一切照旧。

有些老人还颠覆常识,留下更多“隐患”。

例如这位江苏网友的婆婆“一纸多用”,擦完了小便风干了擦大便。真不知时间久了,会不会大量细菌选择“走后门上身”?

看到网友的分享,比老师多少有些怀疑网友们添油加醋。然而,等“没苦硬吃”的事儿进了社会新闻,更是不忍直视。

今年夏天,浙江有个八旬老太坚持不开空调,把自己搞中暑,还因此体验了“ICU豪华七日游”。即使在“火炉城市”武汉也有老人无惧热浪,直到倒下。

(上下滑动看图👇)

“没苦硬吃”最典型的症状之一,莫过于专吃过期变质食物。然而即使在食物中毒以后都不一定会吸取教训,甚至“变本加厉”。

前不久,家住武汉的73岁的熊婆婆(化名)吃了发霉蛋糕,诱发了心衰房颤,住院观察几天恢复不错,很快达到出院标准。

资料图片,与事件无关

本以为住院这一遭,能让熊婆婆明白过期食物真不是老天爷的礼物,可在出院前一天,熊婆婆看到了前晚吃剩的鱼香肉丝以后“苦瘾上身”,愣将整盘鱼香肉丝扫荡干净。

结果这盘隔夜的鱼香肉丝让她上吐下泻、突发休克,好在医院抢救及时,让熊婆婆情况稳定了下来。

资料图片,与事件无关

看到卫生纸“二次利用”,吃过期食物吃到“二次住院”,比老师以为老一辈“没苦硬吃”是为了省钱。可是不缺钱的老人,照样喜欢“没苦硬吃”的滋味。



没苦硬吃,不光是为了省钱

如果你觉得老一辈“没苦硬吃”单纯为了省钱,那么比老师在网上看到的这些案例,可能是“苦瘾上身”。

这位网友,他既然能在加拿大刷抖音,相信家里条件也不会差到哪去。为了冬天起床不困难,他给取暖器加装了智能开关。然而“虎爸”想锻炼孩子意志力,愣是半夜拔掉插头,让原本就起床困难的孩子说不出话

从网友们的描述中,不难看到年轻人对“没苦硬吃”的感受五味杂陈。

因为老一辈的“没苦硬吃”,除了自己受罪,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时间,还拉着家人受罪。身为晚辈,再怎么懊恼也不能放任不管

那么,长辈们是不是都在宣扬“没苦硬吃”呢?

比老师刷遍了不少吐槽“没苦硬吃”的视频评论区,也能遇见拒绝吃苦的老一辈。

比如有位河北网友的妈妈主打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位贵州网友的妈妈每顿饭都要煮新饭,除非懒得煮饭,否则绝不吃一口剩饭。

不管“没苦硬吃”在中老年群体占比几许,事情也朝着更有趣的方向发展:这边厢网友吐槽“没苦硬吃”还没吐槽完,那边厢年轻人“没福硬享”同样引来围观。



没苦硬吃 vs. 没福硬享

“没苦硬吃”火了以后,“没福硬享”也跟着火了起来。

在B站也有不少up主吐槽解说“没福硬享”,斩获一两百万播放量。

所谓的“没福硬享”,你也可以理解成“没苦硬吃”的镜像或是对立面。

如果说老一辈“没苦硬吃”是为了省吃俭用,那“没福硬享”就是为了“爱自己”和“养自己”:哪怕一天就赚100块,120的榴莲也说买就买。

年轻人的“没福硬享”有时候也是“遮遮掩掩”:当同事们误以为这位湖南网友不买新衣服所以很能省钱,殊不知每个月光吃喝都得花掉三四千。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没福硬享”,通常从领到第一笔工资时开始,就像这位浙江网友,他在人生中的第一次发薪日买了两个四十块的汉堡和一堆小吃,到底谁家的汉堡这么好吃。

“没福硬享”的年轻人,也很难理解老一辈为什么总喜欢回忆起小时候的日子有多苦。父母描述小时候上学走的路的过程,成为了搞笑博主们的流量密码。

(左右滑动看图👇)

老一辈讲讲上学经历,都能让年轻人深感不解。可见不一样的时代形成了不一样的共同记忆,加剧了老一辈与年轻人的代沟与分歧。

哪怕同样是年轻人,对于吃苦的下限与享福的上限,都会结合自身的经历与观念,制定出截然不同的标尺。

也有年轻人亲身示范没福硬享”吃碗泡面也能捎带三四十根串串香。比老师看不懂这算不算奢侈,但是,如果人家吃泡面和串串香也是“没福硬享”,那咱成天凑单满减,等开价囤货,是否也算“没苦硬吃”?

要让不同代际理解、接受彼此生活方式的殊异,本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1700多年前王羲之曾感慨“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许在05后的眼中,我们抠抠索索,四处比价的行为,或许是另一种没苦硬吃。


多数素材来自网络,我们已尽可能追溯来源,但还是有部分无法考证,如原作者看到素材,请跟我们联系

编辑:B老师
作者:小林
审阅:小鸣

B面人物
叫我B老师,谢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