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是教师与家长的双向奔赴
成长
是家校合作的最美愿景
共育
是家校并肩,携手同心同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如何打造良性的家校共育生态环境,成为学校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十六中学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教师、家长、学生共学一个视频,共同进行交流感悟为切入点。统筹协调,建立主体多元、科学有效的家校合作体系。将思政教育、安全教育、理想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等厚植到家校共育中,打造学习型教师,带动学习型家长,培养学习型孩子。一首家校共育的奏鸣曲在佳木斯市第十六中学唱响!
共学视频
本期共学班级
三年八班
推荐人简介
班主任——李宏岩
李宏岩,男,44岁,中共党员,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7年到佳木斯市第十六中学工作,有着18年的班主任、10年的学年主任、5年的党支部书记经历。工作中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等。
教师感悟
教育是一场幸福的遇见,遇见孩子,遇见自己。在遇见中感受爱与被爱,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默默地爱着我们,这种爱可能来自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他们通过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次帮助,或者是一句鼓励的话语来表达他们的爱。这些爱的瞬间,虽然微小,却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温暖和力量。在我们感到孤独或沮丧时,想到这些爱的存在,就会重新振作起来。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细心地感受爱、学会爱、传递爱,进而将善意与关爱播撒于整个社会。
学生感悟
于鑫成
如果让我说当今社会最纯粹的东西,那莫过于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与善意了。
每一个小小的善举,都是一颗种子,能够在他人的心里生根发芽。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传递这份温暖,为他人生命中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刘欣燃
如果能够多一点关怀,温暖也会多一点传递。所以,当你捧着书走过忙忙碌碌的街道时,不要只专注地走自己的路,在目光交汇的时候,也为其他人送上一个友好的微笑吧。
方浚夷
善意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帮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善意的传递者,用自己的行动去温暖他人。
家长感悟
寇国荣
如果也想让孩子享受来自他人、社会的善意,就一定要告诉孩子该如何爱人。家庭的教育给孩子起到了示范的作用,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规范,教会孩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关爱和善良。
刘 媛
在这个世界上,陌生人的关怀如同一泓清泉,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滋润和安慰。
我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也要将爱传递给有需要的陌生人,这个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杨晓兴
家庭是孩子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第一课堂。通过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感受。此外,家庭教育还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我们的初衷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及办学理念,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们期望通过积极倡导和推动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贡献更多的力量!
教育无法重来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
去收获累累硕果
家校携手,如璀璨星辰
照亮十六中学子的梦想天空
共同努力,似和煦春风
轻拂着青春的心灵之田
学校、教师、家庭,同频共振
共筑美好,静待花开
版权声明 | 视频转载于网络,本文转载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稿 | 王振楠 李宏岩
于鑫成 刘欣燃 方浚夷
寇国荣 刘 媛 杨晓兴
图片 | 李宏岩
排版 | 韩 倩
校对 | 陈 鑫 张晟平
审核 | 黄 巍
以天下为大任
于细微求己责
佳木斯市第十六中学
欢迎您的关注
▲【地址】佳木斯市郊区友谊路5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