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如果没有诱供肖国兴,八阿哥会被推举为太子吗?
乐活
2024-08-20 19:40
山东
八阿哥胤禩被康熙排除在太子考察人选之列是从他诱供肖国兴开始的。张五哥被迫为任季安顶罪被刑部判了死刑,他的妹妹找到十三阿哥为他伸冤,四阿哥决定把事情闹大,才有了后来康熙从刑场救下张五哥,并决定彻查刑部。因为刑部是太子直接管理的,大臣们也都知道这件事必然会牵扯到太子,被皇帝逼得没办法才说了真相。康熙的本来是想让四阿哥来审理这件案子,四阿哥是太子的人,由他来审理可以对太子加以照顾,康熙顾忌着动太子可能会引来朝局动荡,所以太子能扶就扶一把。但四阿哥听了邬思道的意见,故意把自己弄病无法接下这次的任务,还顺便摆了八阿哥一道,让急于想表现自己的八阿哥接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八阿哥各方面能力都有,审理刑部案件,不但把牵扯其中的九阿哥摘了出来,还把整件事审理得清楚明白,康熙也比较满意。八阿哥主动参与此事有几个目的:一是听了通过佟国维的分析,皇帝喜欢做事的皇子,他要借此表现自己是个做事的人;二是案件牵扯到的任季安和刘八女都与九阿哥有关系,他来审理就能把九阿哥的责任推脱掉;三是他想趁机打击太子。前两个目的他都达到了,只有最后一个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张廷玉知道八阿哥恨不能借机把太子一棍子打死,于是建议要有人与八阿哥一同审理案件。这正合皇帝的心意,皇帝马上提出本来四阿哥也是要让十三阿哥跟他一起审案的,就让十三阿哥一起。没想到的是,十三阿哥全程成了旁观者,八阿哥先安排了九阿哥主动送刘八女和任季安投案,趁机把刑部的官员都送进了大牢,并告知十三哥明日再审,自己却偷偷去了牢房提审肖国兴。八阿哥以为这件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却不料本身动太子就是触了皇帝的逆鳞,皇帝火速处理了刑部案件,冷落了太子,八阿哥以为自己大功告成。他没想到皇帝专门问了肖国兴在路上说了什么,负责押送肖国兴的图里琛如实告知了康熙,肖国兴说八阿哥说皇帝只要肖国兴指证太子,皇帝就会饶了他。皇帝听了这些话非常愤怒,说八阿哥“其心可诛”,从此八阿哥为了夺位不择手段的形象在皇帝心中种下了根,再也拔不出来,他也失去了夺嫡的机会。从这一点儿来看,八阿哥正是接手了刑部这件案子,没有看清形势,才导致了自己出局。假如他当初不主动接手这个案子,不把跟太子对抗做得那么明显,凭着他在朝臣中积累的人脉和良好的口碑,会不会比四阿哥胜算更大一些。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纵观康熙晚年的现实情况,作为一个英明的皇帝,还是倾向于把江山交给四阿哥。可以从下面几件事中看出端倪。一是全剧开始,康熙紧急召集群臣要处理的就是黄河决堤如何赈灾的问题。太子只能提出常规性的建议,八阿哥提到的建议看似可行,却不知户部早已没钱,或者他知道却不主动提,只有四阿哥不但查清了户部有多少钱,而且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提出自己去落实筹款的问题。二是四阿哥还没有从江南筹款回来,皇帝为了解决国库没钱的问题,决定把朝臣从户部借的钱都收回来,这是个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愿意接,因为它是实实在在得罪人的事,像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八阿哥是绝对不会干的,他早就躲得远远的。但这件事总得有人做,没有钱朝廷很多事就做不了,就会处处被掣肘,这件难事又是四阿哥主动去做。三是刑部冤案,牵扯从刑部到地方官员大大小小很多人,这是多年的积弊,改革吏治势在必行,最后查出牵扯到太子,康熙亲自做主草草收场,又成了不了了之。在“八王议政”的时候,张廷玉把康熙这么多年的忧虑都说了出来:朝廷积弊太深,国库没钱,连解决边陲叛乱都难以实行,康熙多次想改革,但由于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把朝局弄得错综复杂,康熙皇帝实在是没有精力搞那些复杂的改革,只能寄希望于继任者。从这一点儿来看,八阿哥就不是康熙心目中的继任者,他虽然有能力,但一直在做的就是笼络人心,尽量不得罪人,自己能弄大把的钱,需要为朝廷用钱的时候却一毛不拔。有为自己脸上贴金的事就争着上,有出力不讨好的事就往后退。一旦让他当了继承人,他不会去做改革康熙后期弊政的事情,看看雍正做的那些改革,举步维艰,几乎把朝廷权贵、读书人都得罪光了,自己赚来的却是骂名,如果没有强大的改革决心和定力,这件事是做不成的。康熙也看准了八阿哥只会去做让自己脸上贴金的事情,而不是去做那些难做不好做的事情,但朝廷的实际情况却不允许康熙的继承人再像他一样你好我好大家好,君臣一团和气,都守着自己的既得利益,没有人去为大局为将来考虑。康熙经过多轮考验,众皇子中只有四阿哥胤禛愿意做个孤臣,为了江山社稷敢于与所有人为敌,不畏艰难把改革做下去,把康熙晚年积累的弊端给改掉,这才是康熙选择胤禛的最重要的原因。至于各位阿哥为了上位使用的奇技淫巧和小聪明,在康熙这里基本都派不上用场,他当然有自己更喜欢更偏爱的儿子,但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凭着喜欢就把江山交给某个儿子,他只能综合比较找到最适合的那个。显然八阿哥不是,即使没有诱供肖国兴这件事,他与太子之位还是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