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为四阿哥扫清障碍的王掞,明知四阿哥会继位,为什么还是选择了服毒自尽?
乐活
2024-09-07 20:40
山东
剧中有两位康熙朝的老臣没有善终,采取了自我了断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一位是早年一直跟随康熙的魏东亭,另一位是太子的老师王掞。魏东亭是因为欠了朝廷几十万银子还不上,想尽办法也还不上,只能以命相抵,他死了欠款也就了了。而王掞不同,他猜到了康熙选的继承人就是四阿哥,不但向四阿哥通风报信让他早做打算,还帮他解决掉了与太子私通过的弃妃郑春华,扫清了四阿哥继位路上的一道障碍,可以说是四阿哥继位的功臣,但他还是义无反顾饮下了毒酒,结束了自己的性命。要分析王掞为什么要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还要放弃自己,还要从王掞做过的几件事说起,进而来看王掞是个什么样的人。王掞本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他是太子的老师,是站在太子身后的人,平常可能也引不起别人的关注,但他却凭着一己之力把自己顶上了热门。热河狩猎,太子和皇帝的妃子郑春华的丑事被皇帝撞破,忍无可忍的皇帝决定废掉太子,废掉太子不仅仅是为了一时的气愤,一来他是想看看各方对废太子一事的态度,看看废掉太子到底会掀起多大的风浪,二来是为了查清楚到底是谁伪造了太子的手谕私自调兵,这背后还有怎样的阴谋。当然,外人是不知道康熙的这些心思的,他们只是各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废了太子之后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自己又要做什么。当康熙宣布废了太子的时候,其他人都在盘算自己的小九九,只有太子的老师王掞站了出来,坚决不同意废掉太子。王掞认为,就算太子有错,也不能把错全算到太子的头上,朝堂上的各位,有一个算一个,都别想逃掉自己的责任。上书房大臣,本来就有辅佐太子的责任,明知道太子平时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却不规劝,任由太子由着性子越走越远;阿哥们呢,除了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其他的都跟太子对着干,明里暗里的给太子使绊子;皇帝呢,太子是你选的,发现太子有问题你应该教,而不是一废了之。王掞的这一顿操作气的康熙浑身发抖,你是太子的老师,我们都有责任,你是怎么教的,你的责任是什么?王掞直接说,他没有想推脱责任,他没有教好太子,所以要以死谢罪,他已经准备好了棺材,他全家几十口人也愿意陪着他一起去死。这把康熙也整不会了,死都不怕的人,你能拿他怎么样,还是张廷玉出来打了圆场,说王掞这样要把皇帝置于何地,皇帝处死了他天下人又会怎么说,这才让皇帝想起来让王掞回家,而且要让他的家人看着不能死。王掞这样做是不是迂腐之举?明知太子确实有很多问题,还要冒着得罪所有人的风险为他据理力争,为了一个废太子得罪所有人,到底值不值?作为皇位未来的继承人,皇帝要给太子选老师,必然是要精挑细选选出最好的来。王掞能够被选中,显然不是因为他性子直,不是因为他迂腐,而是他有过人之处,除了他饱读诗书,还因为他的正直忠诚,因为他是个真正的明白人。王掞对太子可谓是倾尽了全部的心血,不仅教他知识,还教他做人,他对太子是真心的,在得知太子欠款还不上的时候,他偷偷从自己为数不多的俸禄中攒下的几千两银子给太子。他对太子的真心太子是能够感受到的,所以太子防着所有人,唯独对王掞始终尊敬有加。除了感情方面,王掞还有两点必争的理由。一是他是太子的老师,如果关键时刻不为太子争,那不但他自己看不起自己,恐怕皇帝也看不起他,为了这他也要争。二是皇帝回京时,主动邀请王掞跟自己同乘一辆马车,并且说错不在王掞,也让王掞猜到了皇帝的一部分心思,他还没有彻底放弃太子。所以他为了太子争,表面看是与皇帝为敌,与大臣和皇子为敌,实则是在支持皇帝,把皇帝想说又不能说出来的话替他说出来。太子被废后复立,后又被废,让王掞彻底死了心,他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太子都不可能再当太子了,太子第二次被废之后,他几次选择了自尽,都被人救下,皇帝也不允许他死。他本来以为,自己这辈子为太子倾尽心血,太子失败了,他这一辈子的付出就打了水漂。但他不甘心,死他不怕,怕的是毁了自己一世的名声,怕的是辜负了皇帝的重负和信任。所以,当康熙在寿宴上被死鹰事件气晕,他从太医那里打听到皇帝可能好不了了,就果断地去找了四阿哥,他直言让四阿哥去争皇位,并说他知道郑春华没有死,被四阿哥藏起来了,这件事不但他知道,八阿哥他们都知道,如果不能果断处理,就会成为别人手里的把柄。为了四阿哥,他主动请缨,要去解决郑春华的事情,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他让郑春华自己结束了性命。办完这件事之后,他没有去四阿哥那里去邀功,而是选择了饮毒酒而死。很多人认为,这是王掞的聪明之举,他替四阿哥办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就算他不死,四阿哥继位之后也会处死他。他主动去死,还会让四阿哥记住这个人情,到时候会给他的子孙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但细细分析王掞前后的举动,就会发现,他跟魏东亭不是一样的人,魏东亭可能为了子孙不受牵连而死,王掞不会。太子第一次被废之时,他就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棺材,他全家三十多口也愿意陪着他去死。他处理掉郑春华之后,也没有让子孙留在京城,而是安排他们回了老家,从哪里来的,还是到哪里去。唯一能够解释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他身上带的根深蒂固的文人风骨,他可以为了名声而死,可以为了皇帝的信任而死,可以为了报效朝廷而死,他不怕死,但他怕丢了名。在他看来,太子的失败等于是他自己的失败,他一辈子的付出付之东流,他也没脸再活。帮助四阿哥,是他的自我救赎,他虽然失败了一次,但至少也赢过一次,他此生无憾了。郑春华一死,八阿哥他们有可能拿着这件事做文章,人是他逼死的,他一死八阿哥他们就再也没有了拿捏四阿哥的把柄,为了四阿哥的胜利,他选择了牺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