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是一个高人,他凭着渊博的学识和对人性的了解,精准预判了康熙的心理,为四阿哥(雍正)登上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天道》中的丁元英是另一种“高人”,虽然剧中一直说是他对文化属性有很深的了解,但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对人性的了解,这也让他达到了普通人难以达到的高度。既然同是懂人性,善于利用人性,两人之间就必然会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在对待某些大事的态度上。四阿哥把邬思道请到家里,表面是为儿子们请的教书先生,实则是作为自己的智囊出谋划策。随着形势的发展,四阿哥打算自己参与夺嫡之争,他把这个想法暂时放在心里,默默做着打算。直到十三阿哥因为受太子的牵连被关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十三阿哥想明白了太子并不是值得辅佐之人,于是他向四阿哥提出四阿哥为什么不能去争太子。这样,兄弟二人就达成了共识:两个人都不再做太子的工具人,十三阿哥支持四阿哥去争夺太子。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四阿哥的优势并不明显;论正统,他不及废太子;论影响力和实力,他不及八阿哥;论长幼,他上面还有三个哥哥。这时候,邬思道给两个人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大户人家的老爷子,年纪大了,要把掌家的钥匙交给他的一个儿子,但他儿子众多,为了争夺这把钥匙,儿子们打得不可开交,只有一个儿子默默做事,从不参与争斗,结果最后老爷子把钥匙交给了这个不争的儿子。邬思道用这个故事告诉四阿哥,不争就是争,不争是最好的争。结果四阿哥也是用这个策略争得了皇位。丁元英回北京后,他的好朋友韩楚风给他接风,韩楚风请丁元英对他目前的困境提建议。韩楚风是商场的老董事长看好的接班人,老董事长退位前指定韩楚风接任董事长,但韩楚风的接任却遇到了困难。虽然老董事长发了话,但公司还有两位副董事长,都是元老级的人物,资历都比韩楚风长,多年下来也在董事会培植了不少自己的人,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应该是董事长的继任人选。丁元英给韩楚风的建议是,暂时不接任董事长,做好自己的事,让那两个人去争,到最后两败俱伤,给公司造成损失,这时候董事会就会觉得韩楚风是最合适的董事长人选。两个聪明人都提出了“不争是最好的争”,只要不公开争就能坐收渔翁之利,最终取得胜利。那么,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策略,在关键岗位竞争的时候,自己不主动参与竞争,让其他人去争,自己就能成为那个获利者?普通人大概率不争什么也得不到,因为他没有真正理解“不争是最好的争”。四阿哥和韩楚风最后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不是他们的“不争”,而是在“不争”的背后为“争”去做的事,看似不争,却处处在争。比如四阿哥,他一直在默默做事获得康熙的关注和好感,康熙很上心的事,这件事又比较棘手,别的皇子都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四阿哥去做,让康熙觉得他是一个肯做事的人。后面又推举废太子、推荐十四阿哥任大将军王,又让康熙觉得他有格局。皇子为了争皇位大打出手、互相攻击,必然会露出自己的破绽,同时也会成为别人下绊子的对象,暴露的越多,离皇位越远。而那个假装不争的人就会安全得多,不用担心被害,可以专心做事,做成的事越多,成功的几率越大。而韩楚风本来就是老董事长选定的人,他暂时退出竞争专心做事,就让另外两个人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必然要争,一是打击对方,二是抬高自己,以前隐藏的那些问题也就暴露了出来,最后两败俱伤,而专心做事的韩楚风就顺利上位。要用“不争”来达到“争”的目的,首先要真正有实力,具备了竞争的资格。其次,要持续发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坐等其他的竞争者在争斗中败下阵来。没有实力的不争是主动退缩,不但不能达到争的目的,反而会失去最后的竞争希望。不争是一种手段,是在特殊情况下保存实力,等待时机的一种方式,只有足够强大的人才能够把它发挥到极致,一般人很难做到。图片来自《雍正王朝》《天道》
更多精彩:
《雍正王朝》:身为长子,三阿哥弘时为什么竞争不过同为庶子的四阿哥弘历?
《雍正王朝》:最没有继位希望的弘昼,为什么还要刻意表现出没有夺嫡之心
《雍正王朝》:被复立后的太子,为什么会变得嚣张反常?
《雍正王朝》:四阿哥胤禛为年家抬旗,表明他正式参与了夺嫡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