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生存可以用“步步惊心”来形容。
在“国进民退”趋势下,央企、国企坐拥资源、享受政策红利,扩张势头不减,而民营企业则背负高税负、融资难等困境,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几乎难有喘息之机。
在此,我们一一剖析民营企业的生存困局。
被挤压的“边缘人”
在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越来越像央企、国企的“陪跑员”。
优质资源和市场机会几乎被央企、国企“锁死”,尤其在基建、能源等高壁垒领域,民企难以触及。
央企、国企通过合并不断扩大规模,背靠国家资源横行扩张,民营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与此同时,央企的资源滥用和寻租现象也令人触目惊心——这些“巨无霸”企业仗着政策支持,几乎无所顾忌地消耗社会资源,而民营企业仅能拾遗补缺,苟延残喘。
税负压顶,利润“打水漂”
税负问题无疑是压在民营企业肩上的重担。很多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高达利润的50%以上,分红还需上缴高额个人所得税,俨然是“剥皮式”税制。
而与之对比,央企、国企享有税收减免甚至免税的政策支持,某些行业的国企还享有超低税率或优惠政策。
国家税制实际上让民营企业的利润被税务“洗劫一空”,即便企业主苦心经营,最终能留在手里的利润寥寥。
这样的税负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步履维艰,创新空间被大大压缩,而央企和国企则在政策庇护中稳步扩张。
融资壁垒高筑,民企难“输血”
融资难是民营企业的另一道高墙。
央企和国企几乎坐享银行的优先贷款权,即便亏损企业也能拿到低息贷款。
而民营企业不仅贷款门槛高,融资成本也极为昂贵,很多企业不得不求助于民间高息贷款,融资渠道狭窄且不稳定。
银行优先考虑低风险的央企贷款,而对民企贷后支持、信贷保障则无从谈起。在这样的金融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输血”能力近乎被掐断,发展空间被极大限制。
高昂的融资成本无疑让本已艰难的民营企业更加举步维艰,扩大生产、提升竞争力成为奢望。
风险“独担”,民企抗压能力被削弱
在风险承受方面,民营企业几乎承担了全部压力。国企、央企的员工即便在企业亏损时,依然能保持稳定收入,享受优厚福利。
而民营企业家则需独自承担经营失败的全部后果,破产、欠债甚至倾家荡产,成败皆由他们承担。
这种高风险经营模式让民营企业家几乎没有退路。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既无政策保障,又缺乏风险对冲,处境愈发艰难。
制度“双标”,规则不公
制度设计上,国企、央企和民营企业也并非真正的“同一起跑线”。
《公司法》虽看似一视同仁,但在实际运作中,国企和央企的政策扶持堪称“私人订制”。
不仅有融资、资源优先权,甚至享有税收优惠和政策护航,而民营企业则在这场“不同规则的竞赛”中落于下风。
制度性歧视已成顽疾,民营企业几乎无从发声。
写在最后:
在多重压力下,民营企业生存艰难,创新、发展能力被层层束缚。
放眼当前经济形势,若不对民营企业切实减负、放宽融资渠道、提供制度保障,这一“生力军”将在未来面临更严峻的生存考验。
期盼“步步惊心”的民营企业,能快速走出困境,社会发展真的离不开民营企业。
如果有幸获得你的喜欢,
点亮【赞和在看】,让钱和爱都流向你!
常思常更,当然,实在想念,也可以催更
—END—
往期推荐
晓明,70后非油腻大叔,泰州自媒体人,让我们一起把时间浪费在美好事物上!
哇,点 的人好有眼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