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水利部办公厅联合揭晓了“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共和国水利故事讲述人”名单。长江科学院(简称长科院)组织申报的中国第一台大型岩土离心机与长江防洪模型双双荣登“共和国印记”见证物榜单,同时,长科院原院长包承纲荣获“共和国水利故事讲述人”殊荣。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包承纲老院长,为大家讲述那段关于中国第一台大型岩土离心机的研制往事,一同感受水利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共和国印记”见证物
中国第一台大型岩土离心机
研制历程及成就: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为研究三峡工程结构物性状,长科院拟研制一台大型岩土与结构离心机,随后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完成了整体设计。五十年代末,苏联专家撤走并带走离心机全部图纸,研制工作就此中断。七十年代后期,长科院决定重新自主续建离心机。但当时国内百废待兴,技术条件较差,找不到可委托的工厂进行整机加工,于是长科院的工程师们自己承担制造任务,各个部件邀请多个企业分别进行加工(如离心机的大梁由长江委首任主任林一山同志出面请武钢协助制成),然后拼装。当时既无经验可循,也无样品参照,其研制过程困难重重。经过几年奋斗终于在1983年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是当时国内第一台大型岩土与结构离心机。在离心机研制过程中,长科院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如机器高速旋转时的防振、机房温度控制(降温)、地基在强振下的稳定、高速运转下监测仪器的正常工作和失真等。在完成主机和控制系统的同时,还完成一系列配套和辅助设备的研制,在信号监测和传输等方面也蹚出了一条新的可行的道路。
离心机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葛洲坝、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等一大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目前,虽然这台离心机已经交出了历史的接力棒,但在其研制和发挥工程实践作用过程中长科院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求是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深刻诠释了科学家精神、长科院精神,也是长科院人报效祖国初心和为国强盛夙愿的重要体现,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仍然在默默指引着长科院年轻的水利科技工作者们继续前行。
共和国水利故事讲述人
包承纲
包承纲,男,汉族,1935年11月生,浙江宁波人,大学本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8年6月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1981年5月至1983年5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师从国际著名土力学专家吴天行教授研究岩土工程可靠度问题。1993年至1998年任长江科学院院长。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曾在清华大学水利系设计院、山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长江科学院等单位从事水利工程和岩土工程的试验、设计、施工和监测等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有:土石坝工程、地基工程、岩土工程可靠度研究、土工合成材料工程技术、非饱和土的性质和工程应用研究、离心模拟技术、岩土环境工程和特殊土的工程性质研究等。先后主持并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建设部、水利部等下达的专项科研项目若干项。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key-note lecture),并赴境外讲学(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等)。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生8名,博士后1名。获国家科技特等奖荣誉证书,水利部科技进步奖6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撰写专著4本,译著1本,主编或参编专著10余本,并参与水利百科全书若干条目的撰写。2003年被选为《岩土工程学报》第七次《黄文熙讲座》撰写人。
曾任浙江大学、河海大学等兼职教授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授,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第六届理事长兼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学会中国分会CCIGS主席,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学会IGS理事等职。历任《岩土工程学报》《水利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
来源:院办
编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