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公布2024年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筹建)认定名单的通知》,由长江科学院牵头申报的“水利部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水利部西南山区中小河流与山洪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均成功入选。至此,长江科学院已有三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经水利部认定获批,其中“水利部长江江源区水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19年被纳入首批水利部野外站名单。
水利部三峡库区危岩地灾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三峡站建设地点与总体布局
水利部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三峡站”)以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为依托单位,联合三峡大学、重庆大学及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共同建设,旨在以三峡工程地质安全、航运安全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三峡库区危岩崩塌、滑坡变形、库岸侵蚀劣化等原位观测,积累和提供第一手的科学数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示批示精神,服务新时代水利科技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为切实响应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长江科学院以我国最大的战略水源地、地质灾害频发区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区——三峡水库作为主要观测研究区启动筹建三峡站,该站于2019年被纳入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监测系统。多年以来,长江科学院依托三峡站积累了大量原位观测数据,陆续取得了三峡库区库岸再造防治技术、大型水电工程消落区生态修复技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智能采集智能感知智能监控预警云平台等一系列代表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在重大水利工程安全领域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显著。
此次获批后,三峡站将继续深化对三峡水库蓄水运行条件下库区危岩、滑坡及库岸劣化等地质灾害观测技术与演化机制研究,保障三峡库区安全运行和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优化重大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决策提供高质量科技支撑。
水利部西南山区中小河流
与山洪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水利部西南山区中小河流与山洪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西南山区站”)以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为依托单位,联合四川大学和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共同建设。
西南山区是我国中小河流洪水与山洪灾害发生最集中、灾情最严重的区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面向国家水安全、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发展战略重大需求,长江科学院于2009年将赤水河观测实验站(西南山区站前身)正式纳入长江科学院野外科学观测站网,逐步建设形成涵盖赤水河流域一系列中小河流和山洪小流域的中心站,并不断拓展完善观测范围、优化调整研究布局,陆续在云南、贵州、四川推进实体分站布设工作。长江科学院依托该站长期开展野外原位观测,并以此为基础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堰塞湖致灾与应急处置、震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中小河流水沙灾害评估及治理、重大工程滑坡动态评价、监测预警与治理、坡耕地双重水文过程及侵蚀产沙调控、流域超标准洪水综合应对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代表性研究成果。
此次获批后,西南山区站将继续紧密围绕防灾减灾救灾国家战略需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西南极端水文事件频发区、地震多发区为重点区域,以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暴雨型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野外科学观测、研究与示范应用为主线,积极开展观测、研究、示范、交流等科技创新活动,切实支撑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深耕助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作为水利科技创新平台之一,是水利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科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坚持“四个面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水利科技创新需求,契合区域及流域实际特点,充分发挥专业能力优势,持续推进野外站建设发展,为水利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支撑及条件保障,为现代化水利治理管理方案提供前瞻性决策支持。
来源:科研处
编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