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长江科学院荣获多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2024-12-12 12:31   湖北  




12月9日,水利部召开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会议颁发2024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为新筹建的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授牌。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出席会议并讲话,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主持会议。长江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许全喜,长江科学院副院长姚仕明等有关代表参加会议。长江科学院多项成果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获奖层次和获奖数量均创下历史最好成绩。长江科学院筹建的两个野外科学观测站获批授牌。


参会代表合影


长江科学院牵头完成的“强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泥沙演变与调控”成果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长江流域典型库周屏障带水-土-污耦合机理及生态调控与应用”“大型真三轴试验技术研发与粗粒土本构模型及工程应用”“高坝泄洪雾化预测及防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水工碾压混凝土性能调控与高效施工”等4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长江科学院牵头筹建的“水利部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利部西南山区中小河流与山洪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两个野外科学观测站获批授牌筹建。

下一步,长江科学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李国英部长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部署,加强以国家战略需求和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工作,科学谋划,整合资源,精准施策,继续培育和产出一批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争取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新突破,为长江科学院实现建设水利一流科研强院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获奖成果简介



一等奖:“强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泥沙演变与调控”

卢金友主持完成的成果“强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泥沙演变与调控”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成果围绕强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泥沙演变与调控关键科技问题开展系统攻关,首次揭示了长江泥沙长历时-大尺度时空变化规律,破解了河床重塑过程及驱动机制难题,在长江泥沙调控理论框架及模型,多尺度、多目标、多过程的江河湖库泥沙调控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方面取得多项原始创新。


发表论文415篇,出版专著10部,获专利95项,形成8项标准,共有15项技术纳入水利推广技术名录,成果有力支撑了防洪法修订和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等10余项规划编制。


研发的人工生态巢穴石等4项护岸新技术应用于荆江、九江等河段河道(航道)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河流长2600余公里。相关成果应用于三峡等梯级水库调度,以及三峡、沙湾、陆水等大型水库清淤,明显减轻和优化了库区淤积,累计清淤量达1000余万方,取得了重要的综合效益和示范意义。相关技术还推广应用至其他流域以及国外相关工程泥沙研究。


长江流域江河湖库泥沙调控技术体系图



二等奖:“长江流域典型库周屏障带水-土-污耦合机理及生态调控与应用”

刘纪根团队完成的“长江流域典型库周屏障带水-土-污耦合机理及生态调控与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围绕长江流域重要水源地库周屏障带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问题,针对坡地地表径流/壤中流同步高效截排、消落带水位消涨下土壤基质重塑和植被重建等技术难题,探明了典型库周屏障带地表径流/壤中流、泥沙、污染物耦合输移动力机制,研发了坡地全过程多流径“水-土-污”耦联防控技术体系、消落带“基质重塑-植被重建”多功能技术体系,集成构建了库周屏障带梯级生态治理模式,为水源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供重要支撑。


取得国家发明专利45项、标准7部、著作8部、论文150余篇,8项成果纳入省部级先进实用技术予以推广。项目成果已在长江流域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管理和工程实践中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等奖:“大型真三轴试验技术研发与粗粒土本构模型及工程应用”

潘家军团队完成的“大型真三轴试验技术研发与粗粒土本构模型及工程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以显著提升粗粒土试验技术与高土石坝变形预测理论水平为目标,针对粗粒土强度变形特性缺乏可靠的三维应力试验设备和土石坝工程应力与变形“算不准”等关键技术难题,历时二十余年科技攻关和工程实践,破解了土工三轴试验微摩擦加载技术难题,研制出了先进的大型高压微摩擦土工真三轴试验设备,构建了实用的粗粒土本构模型和砾石土湿化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数值分析方法,揭示了土石坝的应力变形规律与破坏机理,显著提升土石坝长期服役性能安全评价技术水平,保障了土石坝建设和长期运行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土石坝应力变形与破坏机理



二等奖:“高坝泄洪雾化预测及防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端团队完成的成果“高坝泄洪雾化预测及防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系统揭示了高坝泄洪雾化雾源细观运动机理,创新性提出了分区组合模型律公式,研发了针对不同雾雨区特点的泄洪雾化复合预测技术,构建了主动减免与精准防护结合以及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结合的泄洪雾化综合防护技术体系。


修制定标准2项,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 3 项,发表论文71篇。成果成功应用于20多座高坝工程,实现了泄洪雾化降雨强度和雾流浓度分布全场高精度预测,提升了泄洪雾化工程防护安全水平,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高坝泄洪雾化预测及防护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二等奖:“水工碾压混凝土性能调控与高效施工”

李家正团队完成的成果“水工碾压混凝土性能调控与高效施工”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针对碾压混凝土(RCC)筑坝建设中面临的理论和工程技术挑战,提出了全粒级紧密填充-多元胶凝材料协同水化的设计理论与制备方法,形成了大坝内部和防渗层防裂的定向调控与性能测试评价技术,研发了现场测试与高效施工装备,建立了层间结合质量快速评价与精细化筑坝施工技术,形成了水工RCC性能调控与高效施工研究与应用体系。


成果纳入17项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授权发明专利25项、施工工法3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262篇,应用于三峡、龙滩、光照、沙沱、乌弄龙、西藏大古等数十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推动了RCC坝高效高质建设,引领了水工RCC筑坝技术进步。




END



来源:科研处

编辑:信息中心


长江科学院
欢迎扫码关注


长江科学院
长江科学院 始建于1951年,是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隶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科学院主要为国家水利事业以及长江保护、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同时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相关行业提供科技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