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安澜 科技为先——走进长江防洪模型

2024-12-19 19:32   湖北  


编者按: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水利部办公厅联合揭晓了“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共和国水利故事讲述人”名单。长江科学院组织申报的中国第一台大型岩土离心机与长江防洪模型双双荣登“共和国印记”见证物榜单,同时,长科院原院长包承纲荣获“共和国水利故事讲述人”殊荣。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江防洪模型,了解科技治江背后的奥秘。



长江防洪模型外景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万里长江,滋养了沿岸无数百姓,然而江水滔滔,每当洪水肆虐,也给沿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荆江河段及洞庭湖区,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之说,是全江防洪的重中之重。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显著改善,但水沙情势改变引起河道长距离、大幅度冲刷,河势稳定及防洪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为系统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以及防洪形势新变化与新问题,长江科学院在沌口科研基地(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碧湖路)建成了控制、量测、采集一体化的长江防洪实体模型与三峡水库下游江湖联算的长江防洪数学模型,该模型占地面积约63000m2,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工实体模型,是集高精度复杂江湖河网水沙数学模型及先进的测控与数字孪生系统于一体的综合科研平台。


该模型研究范围为长江中下游宜昌至大通河段,全长约1123km。其中实体模型研究范围为长江干流枝城至螺山河段(全长约380km)、荆江三口分流道和洞庭湖区及湘资沅澧四水尾闾;数学模型研究范围为长江干流宜昌至大通,包括其间主要支流、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及分蓄洪区等。


实体模型模拟范围


依托长江防洪模型成立了水利部长江中下游河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大量水沙运动、河床演变、河流模拟等方面研究,承担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有力支撑了三峡水库坝下游河道演变及影响、持续冲刷下长江中游洪水位变化、长江河(航)道治理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揭示并预测了长江中下游江湖系统演变规律和趋势,研究提出了河道及航道治理对策与措施,解决了复杂江湖系统模拟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在长江河航道治理工程设计得到应用,为防洪调度与防洪决策、长江流域水行政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促进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普教育,为河湖保护治理及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END


来源:河流所

编辑:信息中心



长江科学院
长江科学院 始建于1951年,是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隶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科学院主要为国家水利事业以及长江保护、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同时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相关行业提供科技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