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花心语 | 十年不悔路,仗剑再出发——只为让更多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2024-11-30 10:17   湖北  


编者按:

长江科学院文化内刊《江花心语》是长科院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创刊于2010年,其中文章主要由长科院职工采写,反映了长科院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感所思,创造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文化氛围。长科院微信公众号“江花心语”栏目,精选优秀文章,以飨读者。


十年不悔路 仗剑再出发

——只为让更多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李伟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水安全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乎千百万农村群众民生福祉。从入职至今,我有幸从事农村供水工作,已近十年,经历了从技术小白到正高级工程师的转变,个人获得了成长,也更让我深刻认识和理解了农村供水事业,并积极投身其中。


初入职场 望尽天涯路



初入职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或许大家都曾经历过,刚走上工作岗位,也许你会胸怀大志,想着轰轰烈烈干一场,有着那种“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的干劲,我也不例外。2015年11月,当时32周岁的我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出站,怀着理想和信念来到江城武汉,到长江科学院农业水利所工作。我原以为自己能够干许多事,然而农村水利主要是为了增强抗御干旱洪涝、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服务的水利措施,与我所学专业环境工程是有差别的,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呢?这是第一个疑问。


有一种现象叫“先结婚,后恋爱”。我就是这样,先入职再培养与农村水利的感情。入职后,我抽时间看了一本书《功盖大禹》,作者是林一山,1993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大家都知道,199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这本书就是写毛主席治水的故事,这本书开启了我对水利行业的认识——兴水利、除水患、保安澜。但这还不能回答我的第一个疑问——我能干什么?


作为一个非水利专业的博士到底能够做些什么?既来之则安之,先从自己的专业背景分析,我在做博士研究生的时候研究方向主要是水体污染与治理,是与“水环境”“水污染”“水生态”相关的,这就是起点、结合点。入职差不多半年后,2016年4月份我第一次进藏,到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水保处协助复核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技术复核。这次工作让我对第一个疑问有了答案:农村饮水安全就是我能够做点事的领域。自工作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


农村供水事业 为伊消得人憔悴



水是生命之源,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我真正接触农村饮水应该是从援藏开始的。2018年7月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向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请求,恳请选派一名熟悉业务的技术干部赴水利厅协助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从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最终说服了家人,服从组织安排,远赴西藏。


西藏处于世界屋脊、高寒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230多万农牧民分布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居住非常分散。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在这里,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准备;在这里,生同样的病也许面临的就是死亡。西藏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唯一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我在西藏坚守了500多个日日夜夜。


科学确定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作为主要编制人员之一,积极参与谋划编制完成《西藏自治区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由自治区水利厅联合自治区扶贫办、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作为西藏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精准识别、制定解决方案和达标验收的依据,并由水利部办公厅推荐在国务院扶贫办备案。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农村供水工程普遍存在冰冻问题导致冬季供水保证率不高,为此,我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多次实地深入到全区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地区共计28个县开展“求实”工作,深入了解农牧民群众季节性缺水问题,收集供水设施防冻保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操作性强且符合西藏实际的农村供水设施防冻保暖措施,最终完成了《关于农村供水设施防冻保暖技术的指导意见》,由水利厅印发,有效地指导了各地解决冬季供水保证率不高的问题。


西藏,对于旅行者而言,是最为圣洁美丽的向往;对于本地藏族同胞而言,是虔诚的信仰;而对于我们援藏工作人员来说,是山长水阔的路途,是心中任务和责任所在地。援藏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极大的勇气、毅力……要克服许多:高原反应,是病,得治;恶劣天气,有活,要干;父母妻儿,想念,无解。西藏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巍峨的群山,洁白的云朵,黝黑淳朴的笑脸,然而,这里也有高寒缺氧,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


来到西藏,远离亲人和熟悉的环境,对援藏干部的心理影响是难免的。援藏干部因为突发疾病或车祸等意外事故永远留在雪域高原是常有的事情,仅2018年就有两三起此类事情。孤寂和对家人的思念也时常影响着援藏干部的心情,我援藏的时候,儿子才一岁半,只留下我爱人照顾一家老小,特别是工作碰到困境时,当重要节日,当自己和家人的生日时,对亲人的思念更加强烈。但每当我看到老百姓喝上甘甜的自来水,都倍感欣慰,觉得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9年12月30日,我的援藏工作结束了,但农村供水事业还要继续,我将继续走下去。回到长科院后,我继续从事农村供水工作,足迹进一步扩大到长江流域的湖北、重庆、四川、贵州、湖南等省市,多少次的监督检查,多少次为各地提供咨询,多少次专业授课,我既贡献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促进了自己的成长。从西藏简易的供水设施到现代化的农村供水工程,我都考察过,这些工程到底存在哪些潜在的问题?我时常思考总结,并积极与第一现场人员交流,试图找到解决方案。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先后获得长江科学院“青年先锋岗”“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10余项荣誉称号,也顺利地通过了正高级工程师的评审。这是对我这十年工作的肯定和鞭策。


十年来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我沿着农村供水这事业走下去呢?其实是一股力量,是来自内心的力量,那就是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有的情怀和担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



十年,是一个数字,是一个标志,也是一段故事。十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就好比人类可以登上珠峰,就好比我们可以迎来5G时代。一年多的援藏岁月是我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经历,援藏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西藏的高山冰川、风土人情,陶冶了我的情操,开阔了我的视野,锤炼了我的意志,也让我收获了宝贵的人生感悟和人间真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农村供水的事业仍然是任重道远,我时刻放心不下的就是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各个环节:水源地是否安全、净水工艺是否合适、水龙头末梢水是否达标。我刚到不惑之年,从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让群众喝上干净、卫生、健康、安全、放心的饮用水自始至终是我的奋斗目标,我将继续勤勉敬业,尽职履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农水所)




END


来源:《江花心语》

编辑:信息中心


长江科学院
长江科学院 始建于1951年,是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隶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科学院主要为国家水利事业以及长江保护、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同时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相关行业提供科技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