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我国无人靶机先河,中国长空一号无人机

文摘   军事   2024-10-11 15:00   陕西  
两本九折,四本八折,五本七折,兵工科技商城限时大优惠,欢迎订购

新中国成之初,我国并无生产无人靶机的能力,但是航空武器的研制和试验又有需要,因此在50年代后期进口了20架拉-17靶机和10架米格-15比斯歼击机改成的靶机。随着中苏关系交恶,苏联撤走专家,我国没有渠道进口无人靶机,而且库存也越来越少,因此我国航空武器试验一度陷入了困境。为了摆脱依赖国外进口靶机的窘迫局面,1965年3月,我国启动了无人靶机的自主研制工作。

中国长空一号无人机

最开始研制任务由空军第一试验训练基地二站承担,负责人为赵煦。当时面临的环境很艰难,不像拉沃契金设计局那样拥有丰富的航空器设计经验,“长空一号”靶机整个研制团队大部分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而且根本没有从事此类装备研制经验,整个基地也不过只有8个人算是接触过相关子系统的知识,但是还不在设计团队里。所以最终设计团队确定下改研为主、立足国内和地面发射的原则。

改研为主,主要是选择当时唯一可用的现代化靶机拉-17为基础进行研制,而并不是从零开始,这也是相对最为实际的方案,同时可以省去总体设计环节,满足国家对无人靶机的急迫需要。立足国内,则是尽量应用国内现有或者有能力研制的装备。例如,拉-17靶机上相关的设备,能仿制的就仿制,有些不能仿制或者没必要仿制的,就改用现有装备。最典型的就是RD-900冲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虽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是为了这一种装备单独开生产线,在当时经济上不富裕的时期并不科学,并且安装这款发动机的拉-17在苏联存在的问题,在中国也一样存在,所以我国也需要进一步延长无人靶机的航程和滞空时间。为此设计团队直接选择使用当时产量最大的涡喷-6发动机替代,这个思路到和苏联同行一致。至于地面发射,则肯定要使用发射架之类的装备,但是当时并没有可参考的东西,一切都需要留意。

拉-17靶机,采用冲压发动机,便宜但存在很多问题

虽然说这样做可以相对降低研制难度,但是也是只“相对”而已。我们手里只有拉-17靶机的实物,并没有设计图纸,所以我们并不理解“所以然”,因此所有环节必须重新计算一次,才能搞明白苏联同行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这项工作赵煦带领团队使用计算尺、算盘和手摇计算机这样的简陋设备,对拉-17的气动力特性、结构强度、飞行性能、飞行航迹等进行了全面的计算论证,为研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看似简单的换发也出现了很多困难。最典型的就是涡喷-6发动机推力是RD-900的7倍,但是飞机气动布局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在起飞过程中过早产生升力矩,影响飞机起飞,所以赵煦反其道而行,在在靶机起飞时加大了低头力矩,解决了问题。起飞方式问题上,既然选择了地面起飞,肯定要设计发射架,当时常见的方式是使用火箭助推器,苏联同行就是这么干的。但是火箭助推器是一次性的,赵煦则想采用更经济的做法,他们仅凭一张模糊的澳大利亚“金迪维克”靶机的三轮滑车照片的启发,研制出了地面起飞车。

改装完成后的靶机于试飞成功,但是这毕竟是试验基地的改研,相对比较粗糙,只是证明了这样做是可以的,所以要想真正自行研制无人靶机,还需要赖于专门的无人机研制单位来完成。1968年4月,国防科委和国防工办向南京航空学院(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下达了靶机研制任务,要求以拉-17改装靶机为原准机,并按新的战术技术指标,结合中国国情和国家颁布的设计规范与标准,开展靶机研制工作,该靶机定名为“长空”1号,负责人为郭荣伟。南航从总体设计入手,对外形布局、机体结构、动力装置、飞行控制、电气系统、遥控遥测系统和起飞车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设计分析和试验研究。优化了总体设计,调整了内部装载布置,完善了动力装置设计,自行研制了新的飞行控制系统,改进设计了机体结构、操纵系统、供油系统、电气系统、无线电系统、起飞车系统,建设了正规的生产设施。

长空一号A无人机,机翼下有设备吊舱

南航在空军第一试验训练基地改装拉-17的基础上,在空军第一试验训练基地、320厂、618所等兄弟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于1969年8月研制出第一架飞机,并于10月进行了第一次试飞。以后又陆续试飞了8架飞机,终于在1976年11月正式完成了设计定型飞行试验,并于12月由航定委通过了新型靶机的设计定型技术鉴定。1977年国家批准设计定型,这是中国自行研制成功的第一架大型高速靶机,代号CK-1。

1977年,为了核武器试验任务,专门研制了长空一号A取样机机翼下挂有一对试验吊舱,全机起飞重量增至2160千克,起飞推力由原来21.07千牛加大到 22.05千牛。1977年长空一号A开始参加执行原子弹空爆取样任务,并很快完全取代有人机取样。该项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又改进出长空一号B低空靶机供低空防空武器系统试验鉴定用,改进重点为降低飞行高度。该机机翼下挂有一对副油箱,单个容量160升,燃油重量增加240千克;发动机增设“低空巡航”和“大额定”状态,前者推力8.428千牛,低空平飞用;后者推力23.03千牛,起飞爬高用;改进了自动驾驶仪,当靶机从中空下滑到低空使用平飞高度时,用高度信号器给出信号,自动改平飞行。改进后该机最低飞行高度已降至500米。

长空1号B无人机,翼下有副油箱

1983年初,军方为满足空空导弹试射的需要,提出要装备一种能作坡度为70~77度的高速水平大机动飞行的无人机。当时计划从美国进口10架大机动性能的“火蜂”无人靶机,预计需要经费4000万元。赵煦是“火蜂”考查组成员之一,了解了高机动“火蜂”的性能后,他提出自行改进长空一号高机动型的建议。要满足要求,必须改进长空一号的结构、控制、供油等设计,在外形、推力、巡航方面都要有大改进。在二站和南京航空学院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半时间内完成了新型长空一号的设计、试验和制造工作。改进内容包括安装KJ-9C自动驾驶仪,能进行高机动协调转弯控制;改进了飞机供油系统,在中段机身前端加装了一个全封闭油室,在飞行过程中保持充满燃油的状态,确保在大倾斜角和负过载状态,仍能正常供油;局部加强了机体结构:加装了红外增强器、脱靶量指示器、拉烟管而激光棱镜;起飞重量增加到2450千克。1987年9月3日,该型号设计定型,定名长空一号C型。另外据称1988年还改进出用于模拟超低空突防武器的长空一号E型,具体情况不详。

长空一号的出现,开创了我国无人机靶机之先河,为我国未来无人靶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意义重大。






感兴趣的读者朋友,赶紧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吧,印刷数量有限,售完为止!

购买链接:

欢迎关注下方公众号:↓↓↓

重要提示:由于微信改版,建议星标关注+点赞,系统会将你标记为长读用户,否则可能收不到下篇文章

End







军迷速成学堂
著名军事类刊物《兵工科技》主办的军事科普类公众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介绍国内外最新军事科技发展动态,以及各种有趣的军事科普知识!(欢迎关注兵工科技其他公众号:兵工科技快讯、兵工科技陆地兵器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