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儿很容易上瘾,娱乐圈顶流也逃不开

乐活   2024-09-16 23:14   北京  

文 | 啾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啾啾妈的小日子”

ID:jojoma-life


最近我在追一档户外综艺,前几天赶工作,落了两集没看,昨天孩子们睡着之后,赶紧补上。


估计你们也猜到了,我说的就是王一博参与的户外运动实景纪录——《探索新境》。




姐妹们都知道户外是我最热爱的事之一,甚至可以说上瘾,几乎成了我每年的必备项目。我也非常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


说到户外我先插播一条,这周四(9月19日)晚19:00,诺诗兰直播来了


童装,成人款,亲子款应有尽有,姐妹们现在赶紧预约起来!



放假前还录了一个小视频,关于户外面料的科普分享,冲锋衣不仅是户外运动的必备装备,也是日常生活的穿搭必备,想必也能给姐妹们提供一些实用和挑选建议:


可以戳视频观看⬇️


说回王一博的这档综艺,准确来说,《探索新境》是一部户外纪实纪录片。


客观说,这档节目做的很专业,也确实“真枪实弹”地干。王一博也是意志力超群,情绪相当稳定。


空降岩洞、负重渡河,挂岩壁睡觉,吃生饭...网友看的心惊肉跳,但惊喜地是都完成地很不错,难怪王一博的“妈粉”众多,内核的确强大。


这里面我最熟悉的一个户外单元当然就是登雪山了。王一博和团队这次挑战的是位于青海海拔5254的岗什卡雪山。


纵然王一博底子已经够扎实,身体机能和协调性在普通人里肯定也是拔尖的,但攀到海拔4000多米的时候,王一博出现头疼、恶心等等显著的高原反应。



好在团队足够专业也足够谨慎,及时下撤,第二天再折返回去挑战。



我看这期节目的时候有两个感受:


第一,普通人没经过系统性的适应性训练,登雪山十有八九会出问题。比如高反、比如力竭、比如失温....


第二,这档户外综艺的意义绝不仅仅是“顶流王一博”挑战自我极限。而是更多人通过这档节目开始了解和理解,什么叫真正的“户外运动”。


这几年我解锁了不少雪山,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几个热爱和梦想,也带着孩子一起将户外运动变成了我们全家的生活方式。


不仅对户外运动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今天这篇分享,是我作为二胎妈妈,向所有家长朋友们做出的重要提醒。


尤其是和我一样,热爱攀登的登山爱好者们,咱们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家长,都要努力成为“负责任的攀登者”。


对户外运动永远都要保有敬畏之心。



我发现最近这两年,不知怎么的,掀起一阵登山潮。


尤其这几年,带孩子参加户外的父母也不少,目的也都是为了锻炼孩子意志力,开眼界,多体验大自然。


这本是好事。但父母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无论大小,级别高低,都要更负责任,更全面准备。



每次和姐妹们分享户外,我都要重复一遍,我不支持任何家长,自己单独带孩子到山里野游。


这件事上我的态度非常“简单粗暴”,你要么别玩,要么选专业的团队带着玩。

最近,“人生第一座雪山”好像成了当下的营销话题。


中国的户外运动也在很多人的心里变得“时髦”起来。但从这阵“狂潮”里,我也捕捉到很多不安全感。



一方面,是舆论。


很多营销号为了流量,动不动就推什么“入门级”雪山,引的网上一堆人去爬。真是名副其实的“爬”,登顶后嗷嗷哭。


前几天刷到一个登哈巴雪山的。向导人手一只“小可爱”。


筋疲力尽,濒临崩溃,人生不想再来的体验+1...


实话说,有一些户外经验的都知道,哈巴的难度并不算大,但爬成视频里那样,只能说明,没好好做适应性训练。


把一群没有经过系统性训练的小白猛地拉到5000米的海拔上,只能说不出事都是幸运的。


另一方面是,行业。


坦白说,国内的户外行业,还处在一个不甚成熟的阶段。某种程度上,用鱼龙混杂形容也不为过。


太多无良的探险机构、私人向导瞎揽客,误导了很多真正想了解户外运动的人。


主要也是户外运动在国内的专业普及时间并不长,大家普遍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多。

尤其是带着孩子一起,更应该保有必须的敬畏之心。我们带孩子户外运动,可以让他们吃苦,但绝对不是受虐。


这些苦头,可以是累得走不动,天气炎热或寒冷,还有很多天不洗澡等等。孩子能勇敢克服其实一种意志的磨炼。


但“吃苦”不等于“伤害”,如果让孩子在户外遍体鳞伤甚至发生意外,那就违背了一次户外的初心。


作为一个攀登者,我们在技术、身体机能、装备每一个方面都经受这考验。

每次登山前,我都会进行系统。

前段时间完成的欧洲最高峰如此,之后的登山行程也同样会认真对待。




承接我们这次适应性训练的,还是专业到不能再专业的国家登山训练基地。


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要对孩子的生命负责。

这就是我说的 —— 做对自己负责任的攀登者。

最后一点是,国内外不同的地理状况。

我必须再啰嗦一句,登山不等于旅游。

户外地点和旅游景点很大一点区别,在于救援的可触达性。

更别脑子一热,拉着孩子就去感受大自然了。

哪怕是看似简单的涉水,轻度徒步,都要谨慎准备,因为一旦开启徒步,你承担的将是自己和孩子的生命。

还是那句话,要做好准备也要有敬畏之心。

国内除了整个户外行业还在完善,更无法克服的是天然的地理特点,国内的雪山都在云贵川、青海、新疆一带。

不是地广人稀就是山脉绵延。接驳点、设施设备都距离城市很远。

一旦遇险,哪怕求助成功,无论消防还是救援队,从最近的城市出发过去都还要很久。

更何况想要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山群里找人,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也不要奢望直升机救援,因为根本无法停靠。

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长时间低温没有补给,人也可能出意外。


前几天,有个户外博主,独自骑车挑战鳌太线的博主,火了。

原因是他在补给不足,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前进,结果出现幻觉:把石头看成帐篷,幻想遇到驴友,在山里“鬼打墙”。

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遭遇,让他险些丧命。

看完这些热搜,谁还会觉得户外是儿戏?

渲染的登山潮,混乱的行业,严峻的地理环境,哪一样疏忽,都有可能是一场“玩命之旅”。


拿生命做赌注,玩户外的,我觉得一点都不酷。

做对自己负责任的攀登者,这句话就是我的登山启蒙课。


也是我登山这么多年,在我的教练孙斌身上,学到的最管用的“保命”诀窍。

其实我上次我去俄罗斯登厄尔布鲁士峰,就遇到一些麻烦,当时没来得及和姐妹们分享。

这是一个反面教材,我先自我批评下。

当时为了缩减一些行李负担,我没带可以绑冰爪的登山鞋,想着到了营地租一双也是一样的。以前也这么操作过。

但到了营地我才想起来,俄罗斯人高脚大,能租到最小的女鞋也要40码。我套了好几双袜子脚还是在鞋里晃得不行。

这一路上别提多痛苦,想象一下,穿着大三、四码的鞋登雪山的滋味。

脚疼受罪还是其次,由于脚疼带来的体力消耗大,注意力分散以及攀登动作变形,才是隐患。

脚疼还没缓解,冲顶前我手指还冻得没知觉了,有一瞬间我真的慌了,拼命攥手,即便没有知觉也一直重复这个动作。

因为一旦冻伤,很有可能冻掉一截手指。

人的身体是很聪明的,一旦遇到危险都是先从四肢开始反应,保护躯干里的内脏维持生命。

人体体温分布图:人的末梢温度比躯干低,失温会先从手指开始
好在最后有惊无险,后来都回国好几天了,指尖还在脱皮。

还有我因为签证原因,被迫赶上大部队速攀5000多米的纪录。其实这也多亏我这些年积攒了一些登山底子,不然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所以大家谨记一条,一旦察觉任何不对劲,立刻迅速下撤。

不要做无谓的挑战和自我证明。

要知道,真在山上遇到极端情况,哪怕你的团队再牛,是爬过珠峰也好、国家队的也罢,在瞬息万变的自然环境面前,大家都只能保得了自己的命。

至于如何对自己负责,这次我粗浅地从三个方面概括:

1、负责任的意识


自从我有了这个“做对自己负责的攀登者”的启蒙,我也努力培养两个小孩的这个意识。

第一次带啾啾勃朗峰徒步,一路上我都和她强调:


你的包一定要自己收拾。这些东西是为了应对各种地形、天气,身体状况等。


一路上你只能自己背包、自己带水,妈妈管不了你,我们都只能管好自己…


但说教是没有用的。

直到有一次,啾啾擅自把水杯里的水倒掉换成了可乐。结果下山时没水喝了,一直喊渴。


我判断了一下,确定不会出现什么危险,告诉她:


“那也没办法,登山就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自己换成了可乐没有对自己负好责,你就没水喝,

登山过程中,能真正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只有你自己。”

身教大于言传,真的一次管够。第二天我们再上山,她自己乖乖装好两罐水。

经过那一次后,我再带她和妹妹一起户外徒步时,她还会监督和教育妹妹。

2、负责任的身体


高海拔攀登,一定要做适应性训练,这就是登山的开始,而不是你背好装备从山脚下起步的那一刻。


人的身体非常神奇,它有很强的自适应性。


有一次体检,那时我刚从那玛峰下来没多久。

验血结果显示我红细胞、红血球都超标了。我特意查了下,原来因为身体为了适应高海拔,会主动增加携氧量。

很多人说我身体素质强,所以适合登山。

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所谓的体能,体质就是需要反复拉扯,锻炼适应性。

这么多年我也是在这种“反复拉扯”中,锻造了一副“登山圣体”。

理智说,这和“坚持、勇敢、有毅力”没太大直接关系。

撤下来,再上去,身体说不定就适应了,再来一次,再来五六七八次,都可以。

印象特别深是啾啾爸爬乞力马扎罗那年,就有其他队伍的登山者因为高反丧命。


3、负责任的装备/行程


最后一个要说装备/行程。

因为很多人把登山当旅游,就是个一次性打卡。所以可能装备也是随便买买。

我前边的“40码大鞋事件”,足以让我铁铁长个教训。

除了鞋,羽绒服或冲锋衣等等,都值得仔细挑。

户外运动无法避免天气多变,环境恶劣的问题。

在什么环境穿什么、带什么,是每一个户外运动这一定要具备的常识。



总之一条,户外穿戴,终极原则就是要“时刻保持身体干爽”!

牢记这条原则,必要的时候能救命。

简单总结下在出行前需要做好的准备:
1.穿戴装备(如果需要露营过夜,还需要准备帐篷、睡袋、防潮垫等)
2.必备应急药品
3.补给食物、水

户外圈有句话:户外运动的终点,是安全回家。


最近有关户外的热门新闻不少,我始终记得这句话:

不是你征服了大自然,而是大自然放过了你。

人到中年,会拥有更丰富的阅历,自主的权利,但这些都不是可以凌驾于生命之上的资本。

我热爱攀登,我喜欢这件事带给我的正反馈。

但我也始终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更想带我的孩子,安全地参与这项意义非凡的活动。

做对自己负责的攀登者,这才是我热爱它的意义。

与姐妹们共勉。

最后的最后,再提醒一下,这周四就是我最爱的户外专场——诺诗兰直播专场,周四(9月19日)晚19:00

姐妹们千万不要错过了!赶紧点击下方卡片预约起来!

新款童装,成人款,亲子款应有尽有,还有爆款返场,总之姐妹们现在赶紧预约起来!


啾啾妈的小日子
我是啾啾妈,也是呦呦妈,除了有两个女儿,我还有让日子过得更好的十八般武艺。 上得了北大,下得了工地,进得了厨房,说的就是我!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再一起把它们扎成最美的鸡毛掸子! 把小日子过成好日子,一点都不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