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征胡虏诏书原文,朱棣第1次亲征漠北所发

文化   2024-12-29 23:59   四川  
明朝建立后,元朝的残余势力逃遁至漠北,虽然他们已无力再南下争夺天下,但并未选择完全归顺大明。相反,他们时而归顺,时而反叛,反复无常,并且时常南下侵扰长城一线,成为了大明边疆的重要隐患之一。
朱棣长期驻守北方,登基之后,他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边患问题,以彰显自己的武勇。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希望通过发动战争,并凭借自己的胜利,来堵住天下人对他谋反的议论和指责。
永乐七年八月,朱棣对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节的行为深感不满,于是派遣淇国公丘福出征讨伐本雅失里,意图给予蒙古人沉重一击,迫使其臣服。然而,明军因轻敌冒进,最终在胪朐河惨遭败绩,全军覆没。
教训未能奏效,反而自己栽了跟头,这让一向要强的朱棣愤怒不已。次年,他毅然决定御驾亲征,发誓要将蒙古人彻底打服,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大明天子的天威。
而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份亲征胡虏诏书原文,正是朱棣在决定亲征漠北之前,向天下昭告所发布的诏书。师出要有名,所以诏书中非常清晰地阐述了为何要选择亲征漠北的原因。
朕受天命,承太祖高皇帝洪基,统驭万方,抚辑庶类,凡四夷僻远,靡不从化。独北虏残孽,处于荒裔,肆逞凶暴,屡遣使申谕,辄拘留杀之。乃者其人钞边,边将获之,再遣使护还,使者复被拘杀。恩既数背,德岂可怀?况豺狼野心,贪悍猾贼,虐噬其众,引领徯苏。稽于天道,则其运已绝;验于人事,则彼众皆离。
朕今亲率六师往征之,肃振武威,用彰天讨。且朕必胜之道有五:以大击小,以顺取逆,以治攻乱,以逸代劳,以悦吊怨,鲜不残灭。荡除有罪,扫清沙漠,抚绥颠连,将疆塲乂安,人民无转输之苦,将士无战斗之虞,可以解甲而高枕矣。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在亲征胡虏诏书的开篇,朱棣彰显了自己作为天下共主的崇高地位,并宣称“凡四夷僻远,靡不从化”,即四方的蛮夷之地,无论多么偏远,都已归顺臣服于他。
但是,朱棣特意提及,北虏残余势力却是个例外,他们盘踞荒蛮之地,肆意妄为,暴行累累。
作为天下共主的朱棣,起初欲以仁义之道感化他们,屡次派遣使者前去宣谕,却不料他们非但不领情,反而屡次扣押甚至杀害使者,“屡遣使申谕,辄拘留杀之”。
恩既数背,德岂可怀?朱棣的仁心在一次次践踏中失去耐心,于是,他毅然决定亲自出手,以天威赫赫,施以严惩罚。
从朱棣的自述中可以明确看出,他决定远征的直接原因,就是蒙古人拒不臣服,且屡次杀害他派遣的使节。
除此之外,朱棣还提到他远征蒙古的另一个原因是,蒙古权贵残害自己的民众,民众期盼解救。他认为,蒙古气运已绝,民众离心离德。作为天下共主,他有责任去解救这些被压迫的子民,“稽于天道,则其运已绝;验于人事,则彼众皆离”。
诏书的最后,朱棣是非常的自信,且告诉天下臣民,自己是有五个必胜的理由:
1、以大军攻打小敌
2、以正义之师攻取叛逆之徒
3、以治理有序之国攻打混乱之国
4、以逸待劳
5、以仁德安抚怨恨之心
最后,朱棣很实在地说了自己为什么要兴师动众亲自出征,他就是为了让边疆能够安宁下来,让人民不再承受运输物资的辛苦,让将士们也不再担心战斗的危险,这样大家都可以卸下盔甲,安心地生活了。他真的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边防问题。
*以上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见解,若您有不同观点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明朝皇帝遗诏:朱见深朱祁镇朱瞻基朱高炽万历隆庆帝朱常洛崇祯嘉靖朱元璋
我正在打造明史爱好者的万人社群,欢迎您【回家】,目前群人数700+,希望找到志同道合朋友,可先加我,由我拉入群。

袁载誉读明朝
大家好,我是95后草根文史撰稿人袁载誉,25年计划致力于打造万人明史交流社群,源于儿时热爱,自23年4月起,我专注于明朝历史学习,传播明朝的制度、人物与生活状态。
 最新文章